丁艷 楊芮
銀保渠道的監管將進一步加強。1月19日,首個關于銀保渠道強化“報行合一”的監管文件正式公開發布。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正式下發的《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銀行代理渠道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中,針對銀保渠道實施“報行合一”中的產品設計、附加費用率、傭金支付等進行更為細致和全面的規范,并明確監管部門、保險公司、保險行業協會各自承擔職責。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銀保渠道將更加規范。《通知》明確,銀行代理渠道銷售的產品在備案時,應當在精算報告中明確列示各交費期附加費用率和附加費用率結構。附加費用率即可用的總費用水平,包含向銀行支付的傭金率、銀保專員的薪酬激勵、培訓及客戶服務費、分攤的固定費用等,其中傭金率應列明上限。《通知》還強調,要加強費用真實性管理。
所謂“報行合一”,是指各公司應據實列支向渠道支付的傭金費用,傭金等實際費用應與備案材料保持一致。
之所以規范銀保渠道,金融監管總局2023年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新聞發布會上曾給出原因:近些年,人身保險公司費用管理普遍較為粗放,導致實際費用超出了產品報備時的水平,出現“報行不一”的情況。費用高企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是虛假費用、虛假投保、虛假退保等“五虛”問題的根源,更是滋生“代理黑產”的土壤,影響了行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此前監管部門已對銀保渠道做過為期多月的調研,多家機構下半年已在梳理和重新報備銀保渠道的相關產品。據一位接近監管方面人士表示,銀保渠道大的政策框架已定,保險公司經代渠道、個險渠道利益分配要合理,要遵循基本的分配邏輯,銀保(費用)要小于經代渠道,經代渠道要小于個險渠道。在投入產品大致一樣情況下,按此邏輯去搭建市場架構。
“報行合一”將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據一位險企銀保渠道產品方面人士表示,監管此次要求大幅降低銀保渠道手續費用,有利于降低保險公司成本,但同時也對收入方面產生影響。同時因手續費用方面限制,后續銀行與險企合作積極性將降低。不過從行業規范整體來看,該舉措有利于提高銀保業務的價值率,同時也能規范同業良性競爭。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總裁利明光認為,銀保渠道“報行合一”的持續推進,將有力推動保險公司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成本管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防范化解長期經營風險;不斷增強服務客戶的能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銀保渠道只是第一步,近期監管部門已在多個場合明確表示,要在保險行業全面推行“報行合一”,包括車險、壽險、經代、個險渠道等。
“報行合一”意味著保險公司需要按照規則制定費率、確定和報送手續費取值范圍和使用規則,并按照使用規則支付手續費。“報行合一”亦是《保險法》明確的基本監管理念,保險公司應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
從此次下發文件具體內容來看,其對銀保渠道“報行合一”監管更加細化。在保險公司產品設計和備案上,《通知》明確保險公司應當根據自身發展水平、經驗數據和管理能力,充分考慮保單周期、交費周期和退保率假設等因素,科學確定純風險保費和附加費用率的水平。

銀保渠道“報行合一”的持續推進,將有力推動保險公司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圖/IC
同時,《通知》指出,保險公司要列明附加費用率的期限和結構。銀行代理渠道銷售的產品在備案時,應當在精算報告中明確列示各交費期附加費用率和附加費用率結構。附加費用率即可用的總費用水平,包含向銀行支付的傭金率、銀保專員的薪酬激勵、培訓及客戶服務費、分攤的固定費用等,其中傭金率應列明上限。
如此規范,對于銀保渠道將帶來哪些影響?據一位業內資深精算師表示,“報行合一”肯定會帶來保險銷售傭金的明顯下調。諸如前期銀保渠道推行的“報行合一”,將保險公司銀保渠道手續費壓低了30%,這意味著銷售同樣的保險產品,銷售人員能夠拿到的提成肯定會受到影響,具體落實后,市場上激進定價的銀保渠道保險產品將不復存在。
一位中型險企產品方面人士坦言,“目前大家對于‘報行合一’都有心理上的一些準備,2023年下半年諸多險企都在忙著梳理和重新申報產品。”
另據一位中型險企分公司負責人表示,銀保渠道“報行合一”有利于保險公司降低成本,但對銀行來說,中收收入亦將下降。
在健全內控機制建設方面,《通知》指出,總公司應當建立健全銀行代理渠道的業務、財務、內控及預算考核機制,確保下屬分支機構有效落實“報行合一”要求。分支機構應當按總公司要求嚴格落實“報行合一”工作。
同時,《通知》明確,要嚴格規范保險公司傭金支付。保險公司應當按照經備案的產品精算報告執行費用政策,向銀行代理渠道支付的傭金不得超過列示的傭金率上限,不得直接或間接以出單費、信息費等名義向銀行代理渠道支付傭金以外的任何費用。
在內部監督管理方面,《通知》指出,保險公司應當根據實際經營結果,定期對費用假設開展回溯分析。發現實際費用率高于精算假設或費用結構不合理的,應當及時對費用水平或費用結構進行調整,確保持續滿足“報行合一”要求,必要時應先行停售相關產品。
其次,保險公司應發揮內部審計監督作用,其應當將“報行合一”執行情況納入內部審計項目,加大對各部門、各級分支機構的專項審計,強化銀保業務財經紀律監督。
同時,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監管局應當重點關注總公司的內控制度建設情況,科學設定數據指標,監測“報行合一”是否得到有效落實。各監管局應當加強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非現場監測,對業務增速、費用水平等存在異常的,及時預警并進行早期干預。
《通知》強調,各監管局應開展保險公司“報行合一”專項現場檢查,鼓勵通過“四不兩直”方式發現問題線索,并結合非現場監測數據科學精準立案,做到快立、快查、快處。檢查重點關注傭金水平超支、費用不真實、渠道套利、賬外支付等問題,必要時向銀行延伸檢查,發現賬外暗中收取、輸送利益等商業賄賂行為的,及時按程序向公安司法、紀檢監察機關進行移交。
另外,保險業協會應強化自律、交流、宣傳的職能,宣導“報行合一”政策,形成全行業自覺落實“報行合一”、推動健康發展的濃厚氛圍。中國銀保信公司應持續優化人身保險產品智能檢核系統,強化產品風險監測、預警、回溯等功能,為落實好“報行合一”提供科技支撐和技術保障。
實則,針對行業潛在利差損、費差損問題,監管已打出一系列“組合拳”。2023年7月,監管要求保險公司于2023年7月31日24時前下架定價利率大于3%的保險產品,包括普通型終身壽險,預定利率超過2.5%的分紅險,最低保證利率超過2%的萬能險等。
2023年12月,監管部門曾召集人身險業總精算師在廈門召開會議,傳達“報行合一”最新信息,對保險行業提出成本管控要求,要求銀保、個險、經代渠道統一一倍附加費用率等。
2024年一開年,監管則對萬能險結算利率進行了實質性調整。根據監管部門最新窗口指導要求,2024年1月-5月的萬能險賬戶結算利率不得高于4%,6月以后應進一步壓降至3.8%,部分規模較大以及風險處置機構需壓降至不超過3.5%。
2023年7月,監管已開始對銀保渠道進行規范。據一位大型險企銀保渠道方面人士表示,2023年7月下旬,行業內已有諸多壽險公司被通知參加保險行業協會座談會,商議議題則是銀保業務手續費自律約定。
為實際規范銀保渠道發展,2023年8月22日,金融監管總局曾向各人身險公司下發《關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該文件對于銀保渠道傭金上限做了要求,要求險企應審慎合理地確定費用假設,結合實際,根據發展水平、盈利狀況、管理能力等細化完善費用結構;鼓勵探索傭金費用的遞延支付,通過與業務品質掛鉤,實現銷售激勵的長期可持續性。
2023年9月,監管部門曾要求銀保渠道下調手續費,1年、3年、5年、10年交的手續費上限分別降到對應的3%、9%、14%、18%,同時部分大型險企手續費還需在該基礎上再打九折。
從取得成效來看,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工作相關負責人劉昇在2023年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數據信息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初步估算,銀保渠道的傭金費率較之前平均水平下降了30%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為何監管在此關口實施銀保渠道“報行合一”,“報行不合一”將帶來哪些后果?據精算視覺咨詢創始人牟劍群(Alex)表示,保險公司需要“自掏腰包”去補貼額外的銷售費用,即“費差損”。在中國保險行業投資收益比較好的年份,保險公司可以用投資收益賺得的利差來補貼費差虧損,但近些年保險行業投資行情并不樂觀,如此將會給行業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
從近年保險投資收益來看,據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保險資金的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為2.92%,年化綜合收益率為3.28%。其中,財務投資收益率罕見地降至3%以下,而2022年保險資金的年化財務收益率為3.76%。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僅有一家保險公司前三季度投資收益率高于5%,處于4%-5%的公司亦僅有一家,其余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皆在4%以下。而從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險企投資業績來看,其投資收益率基本不高于4%。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2.81%、3.70%,2.40%,2.30%。
銀保渠道曾是保險公司的主力渠道之一。從2023年上半年上市險企銀保渠道貢獻度來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銀保渠道的保費增幅達61.7%,實現保費收入268.43億元;中國人壽上半年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620.66億元,同比增長45.7%;新華保險銀保渠道保費收入368.3億元,同比增長18.1%;人保壽險銀保渠道原保險保費收入為443.37億元,同比增長12.9%;而在2022年開始加速發力銀保渠道的太保壽險,其該渠道在2023年增幅有所回落,實現同比7.7%的增長,收入保費221.45億元。
據中國保險業協會統計,2022年,壽險銀保業務原保費收入1.27萬億元,渠道占比升至37%。2023年一季度,銀保渠道實現原保費收入6665億元,同比增長18.13%,渠道占比達到超42%,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新單首年期交保費1880億元,超過個險渠道,同比大增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