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苗變玲
10年來,他用手中的測繪工具將經緯刻畫分毫不差,為礦井采掘生產“把脈定向”,在毫厘之間施展極致匠心,在點線之間描繪“測量人生”,用精湛技藝和擔當精神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行家里手。他就是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官地礦地質測量員張江。
“測量工作不能有絲毫差錯,一丁點的誤差就會讓礦井陷入被動局面,甚至造成損失。”剛到地質測量中心上班的第一天,師傅甄華就語重心長地對張江說。他一直把師傅的叮囑銘記于心,工作中從不喊苦、叫累,而是從“苦干”中總結經驗,發現規律,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幾個月后,就能獨當一面。
由于礦山地質測量工種的特殊性,測量儀器需要定期校準,否則會出現測量誤差及無法使用的情況。張江每次下井前都會仔細檢查,以保證儀器完好和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地質測量員,工作中不僅要會測算,還必須懂制圖,對張江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新的挑戰。工作之余,他努力學習制圖知識,由于從未接觸過“龍軟”制圖軟件,操作起來總是一頭霧水,師傅制圖時,他就坐在一邊看,有看不明白的就追著問,再對照說明書一個指令一個指令地研究,然后通過實踐弄清楚操作要領。經過半年多的學習實踐,張江就全面掌握了制圖軟件的使用要領,并能夠獨立完成各種圖紙的繪制工作,成為單位的主力。
高精度開展井下測量工作,確保礦井安全生產是張江始終堅守的工作準則和奮斗目標。他常說:“地質測量工作作為礦山的‘眼睛’,我們必須確保所測的每一項數據都精準無誤,否則會給礦井的安全生產造成影響。”工作中,張江始終保持一顆強烈的責任心,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進行測繪。每次接到生產技術部的設計后,他都會仔細查看相關設計圖紙和資料,詳細了解設計巷道的性質和用途,反復琢磨新老巷道、采空區之間的位置關系,以及設計巷道周圍水、火、瓦斯等情況,并對設計巷道的各種幾何要素進行閉合計算,進而確定測量方法和精度要求。
10年間,張江先后參與完成礦井初、復測累計達11萬米,編制大型貫通設計16506工作面、23512工作面、北翼總回風巷延伸等,保證了北四區中組煤、南五區中組煤、南翼下組煤等系統巷道及相應工作面的正常開掘施工,完成13601工作面開采沉陷觀測,并通過山西焦煤西山煤電資源地質部、太原理工大學專家的評審,為礦井下一步保安煤柱留設參數的選取提供了重要依據。與此同時,張江還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先后參與完成了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資料及圖紙的轉換、重新布設中四區軌道巷7級導線點并聯測、南翼皮帶工程標定中腰線等重點測量科研項目,為礦井提供了科學精準的地質資料。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成功從來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今年,張江憑借過硬的技術、精準的操作,在“瑞得杯”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個人三等獎、個人全能二等獎。“榮譽只代表過去,未來還需要更加努力。”張江的表白,樸素謙遜,折射出的卻是他對工作孜孜不倦的匠心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