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繼明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旨在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方案》立足國內外形勢,堅持問題導向,目標明確、把握關鍵、措施得當,是新階段專利轉化工作的行動綱領。
打通堵點,強鏈增效。專利價值的實現,需要“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品應用”全產業鏈的暢通。《方案》以重點主體和重點客體為切入點,打通專利轉化運用的關鍵堵點,暢通產業價值鏈。在主體方面,《方案》重點關注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中小企業。對高校和科研機構,優化職務成果轉化管理模式,完善專利轉化容錯機制,采取類型化、整體性的動態價值評估方式,降低技術轉化阻力。同時,完善收益分配機制,激發權利人進行技術產業化的內在動力。對中小企業,《方案》通過精準服務、投資對接、融資支持等方式,提供體系化的解決方案。建立科學、系統的工作指引,減少對數量的追求,更加重視專利質量、市場應用與產業化價值。同時,精準投放財政資金與政策資源,加強對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專利的跟蹤、監測與反饋,助力高價值專利的產出和實施。
創新服務,增強動力。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在權利界定、價值評估、交易轉化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專業性,這就容易增加市場交易成本,甚至出現交易壁壘。《方案》著眼于構建良好的知識產權要素市場體系和服務生態,綜合利用數據處理、智能化評估、平臺建設等互聯網技術,激發市場活力,加強技術賦能,增強專利轉化的內生動力。一方面,樹立以促進專利產業化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完善知識產權要素市場,構建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和良好的服務生態。完善專利權轉讓登記機制,健全專利開放許可、信用監管、糾紛調解等配套措施。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的整合功能,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供需對接、資源匹配、服務集成的平臺,并提供精準服務。開發數據資源,形成專利資源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匹配機制。對不同市場價值的專利,匹配差異化、針對性的政策和具體措施。同時,借助平臺將分散的運營服務體系充分集成,多管齊下,多力協作,促進在“科技推動—產業支撐—商貿融合”的過程中充分實現專利價值。
統籌內外,組織推進。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方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國際統籌協作和國內組織推進的工作原則。《方案》關注海外權利人的技術引進,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國際技術合作形式。一方面,積極吸引海外專利權人在我國進行專利成果轉化,豐富產品類型。另一方面,促進更具開放性的國際綠色技術知識產權開放實施,提升國際技術合作水平,推動全人類的技術發展和普惠共享。同時,《方案》提出成立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的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各地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好專項行動各項任務。通過組織協同和配合,有組織地推動專利轉化運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