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春花
【摘 要】 “語文園地”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個固定板塊,有著重要的教學價值。準確把握“語文園地”在教材編排中的定位,尋找切入點,巧妙變序,建立各板塊之間的關聯性,組織具有內在關聯度的語文實踐活動,能夠有效落實“語文園地”教學目標。
【關鍵詞】 語文園地 言語實踐 關聯 單元整體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文園地”結合單元編排的課文內容、訓練要素,合理地呈現語言材料,安排了字、詞、句、段、篇等基礎知識的訓練內容。以五下第一單元的“語文園地”為例,“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等板塊的設計各有作用,從教材編排的序列體系與單元整體教學的角度來看待“語文園地”教學,能夠發揮其更大教學價值。
1.“交流平臺”重在“交流”。中高年級教材的“交流平臺”常常以對話交流的方式呈現。其作用多是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與學習方法進行梳理、總結,讓學生對一個單元的學習做一個小結,加深他們對單元語文要素的理解與學習方法的掌握。如何才能讓此板塊的學習不浮于表面?“交流”二字是關鍵。所謂“交流”,是指彼此進行信息互換的過程,通過溝通交流,讓信息流動傳播。因此,教學絕不能僅僅停留于讓學生把板塊內容讀一遍,簡單總結他人的方法。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讓他們與他人的觀點進行互動,產生聯結。
【“交流平臺”教學片段】
(1)單元回顧:(出示單元頁和目錄頁,標紅“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記得本單元的這組詩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嗎?
(2)透過文字,讀懂作家的思想情感,都有哪些好方法呢?一起來交流吧。
先請同學們聽一聽這四位同學的分享。(播放“交流平臺”中的錄音)
(學生自主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從直接抒發情感的句子中感受。(板書:找)
——從景物描寫中品味藏著的情感。(板書:品)
——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去體會情感。(板書:想)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體會到的情感。(板書:讀)
(3)這里面有你喜歡用的方法嗎?
(4)誰還有其他方法與我們分享?
預設:結合查找的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這段教學設計中,“交流”分四步走:第一步,緊扣單元語文要素回顧幾篇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出“交流平臺”中的話題;第二步,用播放語音的形式轉化教材的文字信息,營造真實的交流情境,以提升學生交流的興趣;第三步,以“這里面有你喜歡用的方法嗎”這一問題引發學生勾連已有經驗,建立了他人與自我的關聯,從而讓“交流”更有深度;第四步,“誰還有其他方法與我們分享”,這一步彰顯對學生個體經驗的重視,也促進學生回顧舊知,建立了“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要素在教材體系中的序列勾連,讓學生的學習多維度聯結。
2.“詞句段運用”重在“運用”。“詞句段運用”的教學應設計成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語言運用的過程,在反思、修正中得到語言經驗的積累,提升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詞句段運用”教學片段】

(1)大家輕聲讀一讀這兩句話,邊讀邊想象句中描寫的情景。
(2)品讀例句表達之妙。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其他同學請仔細傾聽并點評。
小結:兩個句子在句式表達上雖然有一些差異,但都用貼切而形象的情景描述了一種強烈的感覺。
(3)發現了句子的秘密,我們也來學著說一說。就以“冷”為例,請大家小組合作,試著仿照例句,每人說一個分句。
小組合作練說,然后學生自評、互評。
(4)在余下的漢字中自選一個,仿照某一例句練說。
此環節的活動設計有別于讓學生直接做“仿寫練習”,由“品讀例句之妙”到“小組合作練說”,再到“個人練說”,由扶到放,降低了學生的實踐難度?!鞍l現表達之妙—嘗試語言實踐—嵌入多元評價—反思修正經驗—再次語言實踐”的學程設計融教學評為一體,更貼合兒童的認知規律與學習規律。
3.“日積月累”重在“積累”。以傳統文化為主線編寫的“日積月累”,有一些在內容上與本單元教學內容相關聯,有些則自成體系,但不變的核心是此板塊的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材料的積累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為語言表達找到根與魂。
【“日積月累”教學片段】
(1)自由讀孟郊的《游子吟》,用上“交流平臺”中提及的方法體會孟郊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2)選擇感受最深的一處與大家交流,其他同學及時補充。
教師補充孟郊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3)配樂朗讀,把體會到的孟郊對母親的愛讀出來,也把自己對媽媽的愛讀出來。
此環節的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品讀、交流為主,教師在學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適當點撥,通過資料的補充適度加深學生對《游子吟》的理解?!叭辗e月累”的教學定位就是讓學生在適度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不能把此板塊的內容等同于精讀課文,過分精讀細品;也不能盲目拔高要求,讓學生默寫。
明晰“語文園地”每個板塊的教學定位后,設計一節完整的課還需要找到一條貫穿整節課的線索,把各個板塊的教學勾連成一個整體,讓學生在完整而穩定的教學情境中進行言語實踐。仍以五下第一單元“語文園地”為例。
1.在變序中優化整體。學生在“交流平臺”中通過互動交流,梳理了多個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光知道方法還不行,還需要有實際運用的機會。“日積月累”中的《游子吟》就是一首飽含情感的經典詩歌,學生在誦讀積累的過程中需要適度理解,“交流平臺”中梳理的多種方法則剛好有了運用平臺。把這兩個板塊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會產生更大的效能。在設計中,教師找到不同板塊教學之間的邏輯關聯,通過變序調整,將極大程度上優化教學,讓原本獨立的板塊教學融為一體。
“交流平臺”與“日積月累”融為一體后,教師要思考如何從“日積月累”自然過渡到“詞句段運用”。五下第一單元的“詞句段運用”一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指導學生用具體描寫表達一種感覺,第二部分則指導學生通過品味三句飽含深情的語句來感受其表達特點,并照樣子寫一寫。很顯然,第二部分與前面兩個學習活動有內在勾連,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再一次變序,先進行第二部分的教學,再完成第一部分。通過合理變序,使得原本相對獨立的板塊有了內在的關聯。
2.在聯結中豐富整體?!罢Z文園地”在內容編排上,有些是以本單元課文為出發點的,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有內在關聯,教學時需要觀照單元整體,形成前后的勾連;有些內容則是遵循自身編排體系獨立編排,教學時同樣需要前后觀照,形成序列,實現學生的能力進階。
“交流平臺”中關于“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在教材編排中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特點。教學中,讓學生勾連已有經驗,可以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更好地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學若能抓住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建立有效的聯結,就會催化言語的理解和生成?!霸~句段運用”的編排同樣呈現這樣的序列性。該單元兩個句段運用都是建立在五年級上冊“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基礎上的進階。以第二部分為例,找到五上所對應的內容,將有效搭建學習支架,助力學生學習此板塊。
【“詞句段運用”教學片段】
(1)同樣表達內心濃烈的情感,我們來看這一組句子,想一想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默讀,說一說你的發現。
(2) 指名交流,其他同學自主補充。
——鮮明的對比(“對比之下……比不上”“也比不上”“遠比不上”)
——轉折式對比(“再……也比不上”“無論如何比不上”“雖然……但……”)
支架:對比五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中“詞句段運用”中的《白鷺》選句,感受不一樣的對比法。
——五上:夸自己喜歡的事物,他物都不如自己喜愛的事物。
——五下:夸其他事物的優點,卻依舊愛普通的事物。
(3)仿寫活動。你的心里有這樣一份偏愛嗎?選擇一個例句,依照著寫一寫。同桌互讀后,推薦優秀片段,作者讀,同桌說推薦理由。
教師應找到教材編排的序列,瞻前顧后,建立縱向聯結,以已有經驗為起點,促進學生實現能力進階;關聯到單元整體教學內容,實現橫向聯結,改變“語文園地”教學碎片化的現象,在整體建構中豐富教學實踐。
3.在共生中提升整體。從語文學科育人的角度看,語文課堂的教學應努力追求師生、生生、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思維與表達等多種關系之間的和諧共生?!罢Z文園地”作為語言運用的實踐平臺,教學更應體現這樣的追求。
教師應對“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充分解讀,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進行靈活設計,通過具有整體感的多個學習活動來創設完整的學習情境,開發出新的教學資源。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從課堂教學的整體節奏出發,運用個體學習、同桌學習、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多樣的學習方式,整合后的“語文園地”教學不僅讓課堂活動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經歷的機會,從而激活師生、生生之間的共生共長。通過變序聯結,學生在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實現思維與表達的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語文園地”作為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平臺,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巧設語文實踐活動,讓“語文園地”的教學有情、有趣、有用,實現效用最優化,把語文學科育人的理念落實到每一節課堂里。※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拉薩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