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大學生心理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途徑,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該課程旨在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增加心理適應能力,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互動的教學形式,強調重視師生的雙邊情感體驗,讓學生體驗到親切、溫暖的情感,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可以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將體驗式教學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能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
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側重于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講授,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卻對真實情感體驗及實踐應用較少。因此,需要構建科學、規范、系統、有效的體驗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模式。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通過精心組織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驗機會,學生將體驗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并能應用到實際生活的方法。教師構建特定的教學情境,旨在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通過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分享和交流各自的體驗,進一步促進他們的認知發展。體驗式教學的本質在于教師創造一種沉浸式的情境,這種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并喚醒他們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教學的核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圍繞教學主題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以此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思考過程,同時喚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情緒體驗。
激活大腦潛能:大腦的左右半球分工和作用是不同的。大腦左半球負責掌管記憶、思維等內容,大腦的右半球負責掌管直覺和情感等內容。傳統的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以知識講授為主要教學模式,強調對知識的記憶及理性思考,主要激活大腦左半球的活動。而在體驗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與學生內在感受、情感態度方面的互動和交流,從而激發大腦右半球的活躍和興奮,刺激大腦的潛能,提高教學效果。
提高學習效能:個體的情緒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其思維狀態。在積極、愉悅的情緒狀態下,個體的認知活動比較活躍,思維反應比較敏捷;而在消極、壓抑的情緒狀態下,個體的認知活動會受到限制,思維反應比較遲鈍。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較多的愉悅情緒,學生上課的專注度高,會產生高效能的學習效果;反之,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壓抑感和壓迫感,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效能低下。在體驗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營造出一種積極的、放松的課堂氣氛,并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來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體驗到愉悅、積極的情緒,這種積極的情緒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促進人格健康成長:在體驗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已有的心理學知識基礎來組織開展教學。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到不同主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活力和創造力,及時對學生予以鼓勵和肯定,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中,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進行溝通連接、情感碰撞、交流分享。愉悅和寬松的心理場域促進學生的心理訴求得以表達,心理壓力得以釋放;在相互信任和協作下,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人際表達能力得以提高;課堂中溫暖、信任、尊重、理解等積極的情感體驗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內在心理方面的成長,進而促使學生的人格朝向更加健康完善的方向發展。
體驗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可劃分為8個主題章節,每個章節都有相對應的教學目標和活動設計內容。
我是誰——認識自我:教學目標:欣賞自我、接納自我。活動設計:暖身活動為手語操“我是真的很棒”。主題活動:三個我、天生我才、變廢為寶。
解讀人格密碼——大學生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教學目標:認識、完善自己人格。活動設計:暖身活動為性格理解活動。主題活動:我很欣賞我的伙伴、性格理解活動、獨特的人。
學海方舟——大學生學習心理:教學目標:掌握學習規律、使用學習策略。活動設計:暖身活動為四巧板游戲。主題活動:時間分割、學習經驗分享、科學分類法。
夢想照進現實——生涯規劃與大學生活設計:教學目標:職業自我探索、發展生涯適應力。活動設計:暖身活動為自我“盾牌”。主題活動:我所熟悉的三種職業、我的人生怎么過、生涯規劃簡表。
我不是孤島——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教學目標:掌握人際交往的原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活動設計:暖身活動為左抓右逃。主題活動:你夸我笑、心理劇表演、繪制原生家庭圖
愛情密碼——大學生戀愛心理:教學目標:認識愛情、學會經營愛情。活動設計:暖身活動為大話西游情景表演。主題活動: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金星火星碰撞、理想伴侶價值拍賣單。
平衡之道——大學生情緒管理:教學目標:認識不同情緒的表現,并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活動設計:暖身活動為覺知情緒。主題活動:情緒表達情境練習、情緒的識別與體驗、情緒放松練習。
生命的意義——大學生生命教育:教學目標:感悟生命、學會珍愛生命。活動設計:暖身活動為風中勁草。主題活動:安排生命的最后三個月、我的五樣、理清我的價值排列。
1.課程導入環節
體驗式課程的教學導入主要以互動式暖身活動的方式開展。互動式暖身活動作為課程導入,可以給課堂營造一種愉悅、輕松的氛圍,使學生對課堂學習充滿興趣。例如:在“我是誰——認識自我”章節單元中,以手語操“我是真的很棒”作課程導入,在教師的示范下,全班同學跟著音樂的節奏做手語操,師生之間展開互動,營造歡快的課堂氣氛。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透過這個活動學會悅納自我、欣賞自我,從而順利過渡到本節課的主題中。
2.活動體驗環節
活動體驗環節是整個體驗式教學的核心環節。在活動體驗環節,教師要創設貼合教學主題的活動,以調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體驗的過程中,讓學生有參與感和融入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創設一種情境,通過一些問題,啟發學生對問題有一些基本的認識。例如:在“平衡之道——大學生情緒管理”主題章節,教師通過播放心理短片“頭腦中的五個小精靈”,使學生對情緒的特點有基本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實施一些體驗式的活動,讓學生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癥結,如通過心理情景劇“踢貓效應”的情景演示,讓學生體驗到情緒失控后對他人帶來不良的后果。教師可以實施一些有針對性的策略性體驗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例如:通過“情緒表達情境練習”活動,讓學生學會表達情緒,管理情緒。

3.分享交流環節
首先,分享和交流要基于自愿原則。教師要盡量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開放、信任、安全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意愿是被尊重的,分享不是強制和被安排的。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分享在體驗活動中的感受和心得,如可以讓學生分享: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如何將所學運用到個人的生活中?由于課堂中學生人數較多,教師不可能邀請每個同學參與分享交流,因此教師可以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先在小組內分享,這樣可以激發小組的凝聚力,有助于小組成員之間保持緊密的關系。小組成員在組內交流分享完后,再由每個小組推薦1~2名代表在班級里發言。教師對學生的發言內容應避免做出否定性的直接評判,而是更多地給予鼓勵和肯定,激勵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從而營造出一種“人人都有話可說,敢于說”的輕松氛圍。
4.課后實踐環節
課后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將課堂中所收獲到的知識運用到個人的實際生活中,從而將內在的知識經驗轉化為外在具體的行動,幫助學生達到真正的轉變。如在“我不是孤島——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章節單元中,教師給學生布置小組合作任務,拍攝一段體現“大學生如何與室友相處”的視頻短片;在“愛情密碼——大學生戀愛心理”章節單元中,讓學生觀看心理學電影《被嫌棄的松子一生》,并且寫一份觀影體會。通過這些課后實踐,學生能將心理學的知識融入到個人生活中,并結合自身實際經驗,更好地運用與實踐心理學知識。
課題項目:本文系西安交通工程學院2022年校級教學改革研究規劃項目課程專項(項目編號XJY22023)“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融入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