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處有逆境。回望歷史長河,歷朝歷代人生失意者大有人在。蘇軾在經歷了“烏臺詩案”后仍能以豁達胸襟于逆境中尋得生活之趣,展現了文人士大夫的豁達與堅韌;南唐后主李煜在承受亡國之痛時寫下了千古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化悲情為才情,展示了時代風貌與文人傲骨。
著名女排教練郎平在看到中國女排遇到困難時,毅然決然地肩負起了女排教練這一充滿壓力的職業,帶領女排姑娘們重回巔峰。她心中有夢,為理想而戰;她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鋼鐵般的精神像釘子一樣砸進人生;她點燃了幾代人的青春,筑起了體育強國的夢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凌晨被鬧鐘吵醒,于燈火闌珊處穿梭,清晨的光透過書卷灑在手上。定理與公式,單詞與句型,這些都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也是我們追夢過程中的坎坷與崎嶇。春日的午后,惺松的睡眼,人們都曾疲倦、懶散過。但是日子一天天似沙漏流去,夢想被折疊在小小的書本里,我們只有以未曾懈怠的執著直面困境,勇敢地去追夢,才能終有一日迎來圓夢的曙光。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夢想,虛幻而真實的存在,它能讓你在迷茫中堅定信念,在困苦中穩步前行,只要堅持不懈,就有可能變為現實。袁隆平教授禾下乘涼的夢想,便是他幾十年如一日攻堅克難的精神支撐,正是因為夢想的存在,沙漠中才能綻放奇跡。袁老一生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這是追求水稻的高產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始終都在為夢想而奮斗。我們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定將不負時代所托,為夢想而奮斗。
吾輩豈是蓬蒿人!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懷揣著夢想,即使在茫茫人海中渺小得像一粒塵埃,也要對未來充滿無限遐想。夢想是前進道路上的指南針,用它強大的光芒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小作者通過多番引經據典,將歷史人物故事與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相結合,以蘇軾的豁達、李煜的才情,深刻揭示了逆境中堅持與夢想的力量;又引用了郎平與袁隆平的逐夢經歷,表達了新時代青年的決心與信念,展現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