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珊(廣東省梅州市中醫醫院,廣東 梅州 514071)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是一種在妊娠中晚期發生的并發癥,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黃疸以及肝功能異常,容易誘發母嬰不良結局,升高圍產兒的死亡率[1]。早期確診疾病,準確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及時提供有效治療,可改善母嬰結局[2]。如今臨床主張通過相關指標評價ICP病情,分析病情不同患者的母嬰結局,繼而明確ICP對母嬰結局的影響。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常規等均是臨床常用的ICP評價指標,可詳細分析ICP對孕婦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規指標造成的影響,繼而分析母嬰預后情況。本次研究比較ICP孕婦、健康孕婦的血常規、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標檢查結果與母嬰結局的關聯性,具體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ICP孕婦60例,分為輕度ICP組(42例)和重度ICP組(18例),另隨機選取同期在我院正常產檢的健康孕婦60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發布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2015)》[3]對ICP的診斷標準;②在我院建立產前檢查卡并分娩;③既往病史資料真實完整,認知功能正常,無意識障礙、溝通障礙者。排除標準:①有肝炎病史或確診肝炎者;②發生病毒感染者;③發生膽囊或膽道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三組孕婦均于清晨空腹條件下抽取靜脈血,血常規指標(RBC、Hb、Hct、MCV、MCH、MCHC、WBC、PLT)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凝血功能指標(PT、APTT、TT、FIB)采用全自動血凝儀檢測,肝功能指標(ALT、AST、TBA、TBiL、DBi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1.3 觀察指標 收集三組孕婦的病歷資料觀察其臨床相關指標,主要包括年齡、體重指數、血壓、孕次、分娩孕周、羊水情況、產程情況、產后出血量、新生兒體質量、新生兒Apgar評分、RBC、Hb、Hct、MCV、MCH、MCHC、WBC、PLT、PT、APTT、TT、FIB、ALT、AST、TBA、TBiL、DBiL。比較三組孕婦上述指標間的差異及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正態分布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偏態分布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率表示,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肝功能 重度ICP組的五項肝功能指標水平均高于輕度ICP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ICP組的五項肝功能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各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注:t1/P1值是對照組/輕度ICP組,t2/P2值是對照組/重度ICP組,t3/P3值是輕度ICP組/重度ICP組。
?
2.2 凝血功能及血常規 重度ICP組、輕度ICP組的APTT、FIB、PL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ICP組、輕度ICP組的APTT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ICP組、輕度ICP組的FIB、PLT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凝血功能及血常規指標比較()

表2 各組凝血功能及血常規指標比較()
注:t1/P1值是對照組/輕度ICP組,t2/P2值是對照組/重度ICP組,t3/P3值是輕度ICP組/重度ICP組。
?
2.3 圍生兒結局 重度ICP組的羊水污染率、新生兒Apgar評分≤7分率均大于輕度ICP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ICP組、輕度ICP組的胎兒窘迫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ICP組、輕度ICP組的新生兒平均體質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各組圍生兒結局比較
2.4 產婦妊娠結局 重度ICP組的早產率、剖宮產率、羊水過少率均大于輕度ICP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ICP組、輕度ICP組、對照組的胎膜早破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ICP組的產后出血量多于輕度ICP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ICP組的終止妊娠孕周短于輕度ICP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各組產婦妊娠結局比較
ICP是常見妊娠并發癥,發生率會受種族、地區影響[4]。我國四川等地區的ICP發生率高達6%-10%,北方地區的ICP發生率<1%[5]。針對ICP,臨床存在較多干預措施,這和ICP的母嬰結局不良相關[6]。從長遠角度分析,在無法有效逆轉病情使孕婦恢復健康,母嬰身體狀態已經遭受損傷的情況下,盡快終止妊娠似乎是一個好選擇。
在醫學技術持續提高的背景下,ICP的治療方案日益多元化,很多病情嚴重的ICP患者治療效果較好,母嬰結局尚可[7]。但要保證母嬰結局良好,首先要明確ICP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分析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全面評價其身體狀態,預測母嬰最終結局,并針對性地實施治療措施,從而改善母嬰結局。
肝功能是ICP的常用評價指標,可反映患者的肝細胞損傷情況,靈敏度比較好[8]。ICP患者的膽鹽分泌量持續減少,脂肪吸收不良,脂溶性維生素K吸收率減少,凝血因子合成功能下降,更容易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尤其是重癥ICP患者[9]。由于重度ICP患者的肝細胞損傷程度更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發生率更高,所以母嬰健康水平明顯更差,更容易發生不良結局。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輕度ICP組、重度ICP組中,重度ICP組五項肝功能指標水平最高,提示ICP患者病情越嚴重,肝功能變化越明顯;重度ICP組、輕度ICP組APTT更長、FIB與PLT更低,提示ICP發生后會對APTT、FIB、PLT造成影響,但APTT、FIB、PLT變化幅度和病情嚴重程度無太大關系,懷疑這和患者數量較少相關;三組圍生兒結局(羊水污染率、新生兒Apgar評分≤7分率、胎兒窘迫率、新生兒平均體質量)、產婦妊娠結局(早產率、剖宮產率、羊水過少率、產后出血量、終止妊娠孕周)存在差異,提示ICP會對母嬰結局造成較大影響,病情越嚴重,影響越大。
綜上所述,ICP孕婦積極進行血液指標檢測評價病情嚴重程度,有利于臨床早期識別母嬰預后情況,調整疾病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