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英 王樸 張曉燕 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銀川供電公司
近年來,我國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的數量逐步增加,給企業經濟性業務運行和財務管理帶來一定挑戰。不僅需要企業提高自身的自覺性、約束性,設立超前的發展目標,還需要國家從政策、制度層面入手,給予其引導與支持。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有效提高了市場財會信息的公開度、透明度,并融合了國內、國際有關財會工作的先進經驗,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國家背景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走出一條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財會工作之路[1]。新會計制度具有較大的優越性,但是其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也同時接受財會工作的實際檢驗,在落實的早期難免存在某些問題,給企業財會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企業作為經濟發展主體,應明確新會計制度給其帶來的實際影響,抓住積極影響,擯棄消極影響,從而保證企業財會工作有序、高效開展,充分推動企業構建現代化財務管理模式和內部治理模式,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前進做好充分的管理準備工作。
新會計制度將政府財政與企業財會工作連接在一起,對兩者均具有指導作用。在新會計制度的指導下,企業作為被指導主體和經濟發展主體,應以財政部新頒布的制度為依據,指導其開展有關財務運行的各項工作。
新會計制度是中國財政部為了規范企業財會工作而頒布的財政制度,從國家角度統一財務信息,規范企業財會工作行為,約束部分企業存在的不合理的工作行為。新會計制度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居于財政管理、企業財會工作的中心環節,各企事業單位均要積極落實該制度。該制度頒布于2019 年,主要包括資產減值引起的納稅調整、投資業務引起的納稅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引起的納稅調整三個資產要素,要求企業定期或至少每年度進行經濟方面的年度總結,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并合理計算各項資產發生的損失[2]。
新會計制度作為由中國財政部頒布的一項會計政策,中國境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均要推動該政策與企業財會工作相結合,在政策指導下,推進原有管理模式和企業經濟性制度改革,改進并優化財會工作。
制度調整和改進后形成的新會計制度,具有謹慎性、現代化、持續性的特點,在企業財會工作中的應用,能推動企業財會工作有序、持續開展。
首先,在新會計制度的指導下,因制度本身具有較強的嚴謹性,企業在落實該制度、開展財會工作時,根據其自身發展特點、經濟發展態勢,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具有企業發展特色的工作方案,依據方案有序開展各項工作,體現工作謹慎性,降低各項因素導致的企業管理不合理問題[3]。
其次,新會計制度的制定本身以推動企業構建現代化管理模式為目的之一,制度的制定應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營商環境、國家政策、國際經濟態勢,凸顯其現代化的特點。新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制度的一次完善,從企業角度而言,在新會計制度的要求下,企業財會工作得以調整、創新,包括計算機技術在內的現代技術在企業財會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推動財會工作效率、水平提高,更加契合企業現代化治理要求,成為推動企業構建現代化治理模式、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要素和主要動力。
最后,新會計制度適應于當前經濟環境,且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變化,財政部將對其進行相應調整,適應經濟高質量增長的趨勢,符合發展要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具有持續性的特點。
新會計制度的頒布基于經濟新形勢這一背景和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這一環境,其制定的基本目的是指導企事業單位改進并優化財會工作,提高多個主體的財務管理效率與水平。因此,新會計制度最先體現的是給企業財會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但是,從新舊制度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和新制度落實所需要的條件的角度而言,原有制度向新制度的過渡需要一定的時間,新會計制度在落實的開始階段,難免會給企業財會工作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新會計制度產生于經濟新形勢背景下,在財會工作方面給予企業以指導,對企業財會工作、業務運行和經濟發展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給企業帶來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信息公開、工作嚴謹、核算標準化三個方面。
1.提升信息公開度,展現企業真實的發展面貌
企業所擁有的包括無形資產、有形資產、固定資產在內的各類資產,都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性條件,體現企業的經濟價值和發展水平。在市場經濟體制內,企業間的經濟往來不可或缺,是企業獲取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在復雜的市場環境內,部分企業為了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而在交易環節,有意隱瞞真實的經濟信息,影響交易對方的價值判斷,容易發生不良經濟行為和問題。新會計制度對企業以經濟信息為主的各類信息進行了公開,提升企業經濟信息的公開度和透明度,讓企業的實際資產符合其市場價值量,輔助合作雙方判斷其價值,保證經濟性交易與合作健康進行[4]。新會計制度要求企業定期對其所擁有的各類資產進行清查、核算,全面了解其自身資產量和價值量,并約束企業存在的隱瞞信息、謊報信息的不良行為,在市場環境內展現企業真實的發展面貌,保證經濟交易公平、合理。
2.增強工作謹慎性,推動企業制定特色化方案
中國財政部在制定新會計制度之時,并不是一味地采用國際標準而忽視我國國情。新會計制度的制定符合我國的國情,國際標準的應用與我國標準相契合,建立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會計制度,指導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新會計制度的制定體現謹慎性,在其指導下,企業開展的財會工作也具有較強的謹慎性和嚴謹性,依據財會標準,對企業的收支進行科學、準確預測以及標準化管理,從收入、支出兩個方面入手,提高企業資金的利用率,增強企業在經濟市場上的競爭力,反向推動企業完善組織結構、管理機制[5]。
新會計制度指導企業財會人員始終堅持謹慎性的工作原則,在開展財會工作之前,根據制度要求和企業經濟性信息,針對性制定管理方案。在實際工作中,以方案指導開展財會工作,并根據取得的工作成果和發現的問題,對工作方案進行相應調整,規避經濟風險、彌補不足之處,推動企業財會工作標準化、集約化開展,提高企業財會工作效率與財務管理水平。
3.成本核算標準化,輔助企業鞏固發展成果
新會計制度有關納稅調整的三大資產要素,對企業的納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輔助企業更為明確自身的納稅類型與數量,推動企業合規籌劃。從企業財會工作開展的角度而言,納稅政策的調整,讓企業更為關注成本核算、資產清查等工作,規范企業納稅行為,防止偷稅漏稅行為的出現,并為企業提供合法降稅的方法,有利于企業減少納稅成本,從支出端,鞏固企業的發展成果。
新會計制度的頒布和應用,推動企事業單位財會工作內容調整、工作方法創新,傳統階段的財會工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新會計制度下企業的工作和發展需求。企業財會工作在新會計制度的引領下,從傳統工作模式向新工作模式過渡,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問題,容易對企業財會工作造成消極影響。
1.制度有待健全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計提制度的應用愈發廣泛,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識并應用。由于受到制度轉換的影響,企業計提制度在財會工作中的應用存在部分問題,主要表現在指導工作開展的計提制度不健全,有待完善[6]。企業財會人員在開展計算、提取工作之時,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的經濟信息,難免會對企業的持續性發展形成阻力。
2.工作銜接性差
新會計制度與原有的會計制度在內容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新會計制度對原有制度的部分不合理內容進行調整,并指導工作改進。但是,由于企業在原有會計制度的指導下開展財會工作的時間較長,其在落實新會計制度時,難免會受到原有制度的影響,而容易出現遺留性問題,在新會計制度指導下的財會工作與原有工作模式的銜接性較差,從而無法保證企業財會工作有序開展,降低企業的經營效益,影響其經濟收益。部分經濟實力一般的企業甚至會在新制度推進初期,出現大幅度的效益下降問題,對企業發展造成深遠影響,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或現有資金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3.管理水平較低
財會人員作為企業開展相關工作的主體,在新會計制度落實的進程中,若財會人員對制度缺乏全面性認知,難免會導致工作開展受限。鑒于新會計制度的頒布和落實時間較短,部分企業的財會人員對制度缺乏全面了解,導致其實際工作水平較低,不能滿足企業工作需求。
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不斷發展,就要積極推動新會計制度指導下的工作交替,落實新會計制度,以此指導開展財會工作。財會人員在明確新會計制度給企業財會工作帶來的積極、消極影響的基礎上,針對性改進并推動財會工作優化。
制度是指導工作開展的主要依據,因此企業財會人員在推進新會計制度落實的過程中,要根據企業工作需求,建立健全指導財會工作開展的相關制度,如計提制度。一方面,企業將權責發生制引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將在核算時間內發生的資金行為計入階段性報表,無關資金是否支出[7]。另一方面,在權責發生制的條件下,企業財會人員完善計提制度,明確計提限制,規范計提標準,充分考慮企業內部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資產狀態進行計算和提取,從而降低計提信息風險。在完善計提制度的基礎上,企業財會人員還要在新會計制度的基礎上,設計“雙核算”的業務流程,設置實際財務憑證錄入、預算會計核算結果記錄兩個工作流程,全面反映企業每筆資金的流向和使用情況,并不斷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創建適合企業的記賬模式,保障企業包括計提工作在內的財會工作有序開展。
鑒于企業在新會計制度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工作銜接差的問題,企業財會人員要對財務報表、財會科目等基本內容進行細化分配,明確新制度背景下的會計科目、財務報表內容,為財會人員提供具體的工作依據[8]。會計科目及財務報表的進一步細化,能夠有效地提高會計財務工作的精細程度,使得會計工作更加規范,企業財會工作的質量也能得到明顯的提升,避免出現各種問題。例如,在企業實行借貸記賬制度時,財會人員需要對企業每一筆財務交易進行準確錄入,計入借方、貸方,這樣能夠進一步明確每筆資金的收支情況。
此外,企業還要積極引進專業化的財會人員,并通過制度宣傳和培訓,讓財會人員全面掌握新會計制度,提升財會人員對新制度的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在人才支持下,保證新會計制度在企業財會工作中有序落實,進一步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管理效率,在報表中明確每一筆資金收支情況,增強企業財會管理與整體運營的綜合實力,從財會工作角度入手,為企業持續性、高質量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新會計制度結合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參考國際財會標準與先進工作經驗,形成指導企業財會工作現代化開展的新制度,指導企業解決財會工作問題,改進和優化財務管理等工作,為企業業務運營和整體發展奠定基石。因此,企業財會人員要主動學習和解讀新會計制度,精確新會計制度與原有會計制度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細化財務報表、會計科目,完善企業計提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從主客觀角度分別入手,在企業內部構建以新會計制度為核心的現代化財會工作模式,指導后續財會工作有序開展,盡可能地消除原有制度給企業財會工作、業務運營和整體發展帶來的問題和新會計制度落實對企業財會工作造成的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