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糾治這一頑疾,取得了顯著實效,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然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具有頑固性、反復性、變異性,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持續整治,以優良黨風凝聚起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
“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僅脫離實際、勞民傷財,而且極易助長弄虛作假、奢侈浪費的不良風氣,更有可能污染一方政治生態,敗壞黨和政府形象,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
近年來,各地下大氣力查處整治“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但從相關通報來看,此類問題仍時有發生。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壘假山”“堆盆景”“造牌樓”,有的貪大求洋盲目發展高耗能項目,還有的急功近利大搞低層次重復建設……
一些領導干部醉心于“作秀”而不是“做事”,熱衷于“造勢一時”而不是“造福一方”。例如,福建省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陳家東在擔任漳州市委書記期間,為了早出政績、快出顯績,未經充分調研論證便花費2.11億元打造6座仿古驛站,最終長期荒廢閑置,成了“半拉子工程”。2023年9月5日,經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陳家東涉嫌受賄罪、貪污罪、濫用職權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違背群眾意愿、一味追求政績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反映出一些領導干部權力觀扭曲、政績觀錯位。“如果對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把握存在偏差,脫離實際、盲目蠻干、貪圖虛名,就極有可能作出不符合群眾需求的決策,應當堅決予以糾治。”福建省泉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呂曉云表示。
今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深入推動整治“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督促引導黨員干部樹牢正確政績觀,形成真抓實干、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云南省紀委監委對任性用權亂作為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通報搞“形象工程”、增加鄉鎮財政負擔等典型問題;湖南省湘潭市紀委監委推動專項整治“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圍繞“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主題舉辦專題培訓,深化黨員干部政績觀教育。
“不同部門單位開發的政務應用程序,每天挨個登錄”;“為完成登錄、學習時長等要求,不得不專門準備一部‘打卡’手機”……不合理的考核是增加“指尖之負”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從中央到各地區各部門對政務應用程序、工作群組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現在,我們有了更多時間和鄉賢面對面溝通,還經常組織參與線下活動,各方群策群力,碰撞出不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金點子’。”浙江寧波慈溪市逍林鎮一名干部說。
政務應用程序的開發使用,要突出一個“實”字,才能發揮應有效能。2023年以來,浙江寧波市紀委監委會同7個部門單位,聯合開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專項整治。慈溪市紀委監委在調研中發現,基層干部對一款叫“鄉賢通”的應用程序意見較大,“每天都要登錄、簽到”。
開發“鄉賢通”的初衷是增強鄉賢與家鄉互動、鼓勵鄉賢參與家鄉建設。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慈溪市紀委監委要求主管部門對“鄉賢通”進行優化,取消了日活用戶、點擊量等考核要求。
卸下“指尖之負”,既要做好減法,也要善做加法。
此前,一個鄉鎮街道年均上報1000多次報表,還需層層審核、反復簽字確認;如今,上級部門可在數字平臺隨時查看、調用常用數據,直接生成報表……在重慶市永川區,用好數字化技術,為基層減負賦能的成效逐步顯現。
“為了讓基層不再耗費大量精力重復填表、報數據、交材料,我們著眼簡便高效、源頭治理,以‘一張表’簡化數據填報、‘一平臺’優化系統操作、‘一件事’強化辦事效率,優化‘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防治鏈條。”重慶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同志說。
從源頭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就要讓數字政務回歸服務群眾的本質,通過數字賦能實現制度創新、流程再造,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質效。
4月,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人大常委會機關借調的蘆長麗,回到了自己的原單位青山區科學路街道辦事處。“我是去年6月被借調過去的,今年4月,市里下發通知規范借調工作,要求所有鄉鎮街道的工作人員一律不得借調。”蘆長麗說。
“我們街道人口約6.5萬,干部只有23人,此前被借調走4名干部,大家的工作量與負擔都增加了不少。”科學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斌坦言。如今隨著4名借調人員回到街道,工作人手更充足,干部有更多時間精力去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干部借調的初衷緣于“人手不足”,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上下級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對于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具有正面作用。但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的借調亂象卻飽受詬病。
有的借調時間長,“好借”往往“難還”,短期借調變成長期占用;有的借調隨意性大,往往存在“程序后面再補”“人去了再說”等現象;有的借調不顧基層實際,掐尖、挖人,將業務骨干長期借調,導致鄉鎮人手不足,無法正常開展工作;有的借調助長了慵懶之風,借調的“干著”、在編的“看著”。凡此種種,已經背離借調的初衷,不僅加劇基層的工作負擔,甚至會衍生出形式主義問題。
為了破解干部借調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形式主義問題,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為基層減負有關部署要求,不斷嚴格借調程序、規范借調干部管理、關心關愛借調干部,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不斷為基層充實力量。
借調規規矩矩,工作起來才能清清爽爽。嚴格規范借調工作,為基層減負、為實干撐腰,才能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蔬菜一定要仔細清洗,安全第一”;“老年營養餐,記得少油少鹽”……臨近中午,甘肅省蘭州新區西岔園區文曲中心社區黨委書記董世弘來到社區食堂,一邊叮囑后廚,一邊檢查餐具衛生。說話間,居民們陸陸續續過來,董世弘立馬迎上去,詢問居民對食堂有什么改進意見。
入戶走訪、改造提升社區書屋、開辦愛心公益課堂……董世弘勁頭十足,工作日程排得滿滿當當。“雖忙碌但充實,看著社區一天天變好,別提多高興了。”他說。
在蘭州新區,基層干部的精氣神越來越足,這得益于當地下大力氣優化考核方式。
為了給考核“瘦身健體”,蘭州新區將牽頭部門的多頭考核改為集成化的年度統考,整合基層黨建、鄉村全面振興、安全生產等八大專項督考,構建“多考合一”模式。
蘭州新區組織部考核辦負責人牟相妍說:“在年度考核中,我們構建‘下發一次通知、派出一支隊伍、開展一次考核’的考核機制。每支考核隊伍均由各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建,集中安排時間開展實地考核,同時壓縮材料文字量,避免考評程序繁瑣、內容繁雜。”
考核是指揮棒,也是風向標,但名目繁多、頻率過高,不但會讓考核效果大打折扣,更加重了基層負擔。
在一些地方,對于上級下派的考核指標,有的干部用“套娃式指標”來形容,意思很明確:考核指標層層嵌套、華而不實。針對這一現象,山東省諸城市作出嚴格規定,除了二級指標外不再新增、細化指標,每項指標評分標準要求原則上不超過3條,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在《山西省朔州市2024年市級督查檢查考核年度計劃》中,確定全市今年督查檢查考核事項為14項,明確要求各單位嚴格執行年度計劃,不得在計劃外隨意開展督查檢查考核,的確需要開展的要一事一報,不能以“領導交辦”等為由未報批就隨意開展。
考核做“減法”,不能只管一陣子,而要立足常態長效,最終效果要落到干部的工作實績上。
“通過精準、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和考核內容,減輕干部的負擔和壓力,目的是讓基層干部從迎評迎檢、層層考核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促發展、辦實事,變‘疲于應考’為‘干事迎考’。”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玉瑛說。
(摘編自《中國紀檢監察報》《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