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的績效管理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績效審計作為重要的手段之一,對政府的運行狀況和績效水平進行評估和監督,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傳統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在應對復雜多變的管理環境和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從預算績效管理的視角出發,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進。文章從預算績效管理的視角出發,對政府績效審計模式進行了深入探討與分析。首先介紹了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特點,其次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最后總結了優化后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對于提升政府績效管理水平的意義。
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特點
首先,該模式具有明顯的目標導向性。預算績效管理注重設定明確的績效目標和任務,并將審計的焦點放在這些目標的達成程度上。這種目標導向性使得政府績效審計不再僅僅是對過去工作的簡單檢查,更注重于評估政府在實現既定目標方面的表現。通過對目標的設定和評價,政府部門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工作的有效性和改進空間,為提升政府績效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強調全過程管理。這意味著審計工作不僅關注于績效評價階段,而是貫穿于預算編制、執行和績效評價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對政府工作各個環節的全面監控和評估,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難點,實現績效管理的全面性和連貫性。這種全過程管理的模式有助于政府部門形成閉環式的績效管理機制,實現績效評價結果與實際工作的有效對接。
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標設定不明確 在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目標設定不明確。這個問題涉及政府在制定績效目標時缺乏具體性、可衡量性和清晰性,導致審計過程中難以確定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
首先,政府在設定績效目標時缺乏可衡量的指標。績效目標應當具有量化的指標和可操作的具體內容,以便審計人員能夠根據這些指標來評估政府工作的實際表現。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政府績效目標可能過于宏觀或者過于抽象,難以用具體的數據和指標來衡量和評價,這就給審計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其次,政府在設定績效目標時可能存在模糊性和不具體性。有些績效目標可能過于籠統,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和達成標準,導致在審計過程中難以確定目標的實際達成情況。
例如,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政府設定了“增進民生福祉”的績效目標,但沒有明確具體的衡量指標和達成標準,這就使得審計人員無法準確評估政府在該方面的績效表現。
最后,政府績效目標的設定可能缺乏時效性和可操作性。有些目標設定過于長遠或者過于理想化,不符合實際情況和可操作性要求。這樣的績效目標可能難以在短期內實現,也難以通過審計手段進行有效評估和監督,從而影響了績效管理的實效性和有效性。
數據獲取困難 在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數據獲取困難。
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政府部門信息系統不完善、數據質量問題以及數據來源不一致等方面,給審計人員獲取和利用績效數據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困難。
首先,政府部門信息系統的不完善是導致數據獲取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政府部門中,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可能存在滯后、不完善的情況,導致數據采集、存儲和管理的效率低下。審計人員在進行績效審計時需要依賴這些信息系統來獲取相關數據,如果信息系統不完善或者數據錄入不及時、不準確,就會影響到審計工作的進行和結果的科學性。
其次,數據質量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困擾因素。政府部門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例如,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一致性以及時效性等方面的問題都可能導致審計數據的不穩定性和不可靠性,從而影響到審計人員對政府績效的有效評估。
最后,政府部門不同數據來源的不一致性也給數據獲取帶來了挑戰。政府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和多個數據來源,如果這些數據來源之間存在差異或者不一致,就會使得審計人員在整合和分析數據時面臨困難,影響到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評價方法不合理 在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評價方法不合理。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現有的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方法較為單一,缺乏多維度、多角度的評價手段,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績效的真實情況,從而影響了審計結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首先,現有的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方法較為單一。在傳統的審計模式下,審計評價主要依靠定量指標和量化數據來進行,例如通過比對預算執行情況和實際績效達成情況來進行評價。然而,這種單一的評價方法容易忽略政府工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在各個領域的績效表現,使得審計結果顯得片面和不夠全面。
其次,缺乏多維度、多角度的評價手段也是一個問題。政府績效審計需要考慮到政府工作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評價手段應該具有多元化和多角度化。除了定量指標之外,還應該結合定性分析、專家評估、案例研究等方法,綜合考量政府在政策實施、服務水平、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績效表現,以確保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和科學。
最后,現有評價方法可能存在著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不合理的問題。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應該建立在科學、客觀和可比較的指標體系基礎上,而不是簡單地依賴于傳統的指標或者主觀的評價標準。如果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不合理,就會導致審計結果的失真和不準確,影響到績效評價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優化策略
明確績效目標和評價標準 明確政府績效目標和評價標準是優化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關鍵措施之一。首先,政府部門應當明確制定具體可衡量的績效目標。這些目標應該具有量化的指標和可操作的具體內容,以便審計人員能夠根據這些指標來評估政府工作的實際表現。
其次,績效目標應該細化和分解到各個部門和領域。政府績效目標不應該停留在整體層面,而是需要分解為具體的工作任務和責任,分配給相關部門和責任人,確保每個部門和責任人都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和責任范圍。例如,針對提高教育水平的績效目標,可以將其細化為教育資源投入、教學質量提升、教育公平保障等具體的工作任務,并分配到教育部門、財政部門等相關部門進行落實。
再次,績效目標的設定應該考慮到時效性和可操作性。績效目標的設定應該符合實際情況和可操作性要求,避免過于理想化或者過于宏觀的目標設定。
要設定具有時效性的績效目標,使得目標能夠在短期內實現,并能夠通過審計手段進行有效評估和監督。同時,績效目標的設定也應該符合政府部門的實際情況和資源條件,確保目標能夠得到有效執行和落實。
最后,建立起科學、客觀和可比較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政府績效目標的評價應該建立在科學、客觀和可比較的指標體系基礎上,確保評價結果能夠全面反映政府在各個領域的績效表現。評價指標應該具有明確的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同時,要注重績效目標的動態調整和更新,根據實際情況和環境變化對績效目標進行及時修訂和調整,以確保目標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強化信息化建設 要優化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必須強化信息化建設,提高數據采集、存儲和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首先,加大對政府信息系統建設的投入。政府應當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投資,完善和升級政府信息系統,提高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效率,確保審計人員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到所需的績效數據。這包括更新硬件設備、優化軟件系統、加強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以滿足政府績效審計對信息技術支持的需求。
其次,提高數據采集、存儲和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政府部門應當建立起完善的數據采集和管理機制,確保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加強數據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確保不同數據來源之間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為政府績效審計提供可信的數據支持。此外,應當加強對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建立起安全、穩定的數據存儲系統,確保數據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最后,推動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政府各部門之間應當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交互,為政府績效審計提供更加全面和準確的數據支持。同時,加強與第三方機構和社會組織的數據共享和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提升數據獲取和利用的效率和質量。
創新評價方法 要優化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創新評價方法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首先,引入定性分析和專家評估。除了傳統的定量指標外,政府績效審計應該結合定性分析和專家評估,綜合考量政府在政策實施、服務水平、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績效表現。通過專家團隊的評估和分析,可以深入挖掘政府工作的優勢和不足,為績效評價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參考。
其次,采用案例研究和實證分析。政府績效審計可以通過案例研究和實證分析的方式,對政府工作的具體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和評估。通過案例分析,可以發現政府工作中的問題和挑戰,總結經驗和教訓,為政府績效改進提供實際參考和借鑒。
最后,采用績效對比和橫向比較。政府績效審計可以采用績效對比和橫向比較的方式,將政府工作的績效情況與同行業、同類型政府機構進行對比和比較。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政府工作的優勢和劣勢,借鑒他人經驗,促進政府績效的改進和提升。
通過對預算績效管理視角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優化,可以更好地發揮績效審計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提升政府績效管理水平,推動政府工作向著科學化、規范化和高效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未來政府績效審計工作的改進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丹陽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