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經營發展中,管理層愈發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將財務管理視為企業內部管控的重要環節。新時期下,企業參與國內、國際行業競爭過程中,除了在營銷手段、產品質量、技術開發、生產工藝等方面比肩行業內高水準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業財融合機制的實現,加強企業自身的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能力。文中將從業財融合概述及對財務管控的作用入手,進而揭示企業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最終有針對性提出業財融合視域下企業加強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的策略。
業財融合概述及對財務管控的作用
業財融合概述 業財融合是指企業將業務開展與財務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實現財務管理工作進一步向業務發展的中、前端靠近,從而對于業務活動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管理。業財融合機制現代化管理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著重將企業戰略發展、市場開展、財務投融資戰略、市場營銷等方面工作與財務管理相融合。強調財務工作對于業務活動的動態化管理前提下,進一步提升企業內部管理與業務開展貼合度,使得企業發展與市場經濟實現共同進步,體現新時期下企業財務工作的核心競爭力。
業財融合對財務管控的作用 首先,業財融合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可對企業財務管理起到推進作用,為企業管理當局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許多企業由于管理層人員所做出的經營決策不正確導致企業發展出現滯緩。主要在于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無法實現企業的業財融合。企業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利用財務分析為企業業務發展、戰略安排提供依據,助力企業根據所處的實際情況制定發展戰略。通過業務與財務的充分融合,財務部門可以掌握業務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有效配置各類資源,促進企業更好發展。其次,業財融合機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分析企業存在的財務問題,提升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能力、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對于企業而言,其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問題莫過于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的防范,很多企業管理層雖然預見到這一點,但是苦于缺乏破解之法,導致該項工作的開展始終無法落到實處。業財融合的實現,可以使得財務工作深入融合到業務活動當中,財務管控可以實現對于業務活動的事中控制、事前預測,以解決傳統財務工作事后監督、事后分析的滯后問題,有助于企業整體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的防范。
企業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財務工作理念存在問題 傳統財務工作主要是以會計核算為主,財務人員將主要工作重點放在審核、制單、核算、稅務申報、財務報表報送方面,呈現出“重核算、輕管理”的現狀。伴隨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的不斷建立與完善,財務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地產生變革。業財融合機制的構建,正是對于傳統財務管理工作理念的突破性轉變,從而改變財務管理工作滯后性現狀。許多企業財務工作理念相對落后,無法完全實現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的目標。一方面,管理層與業務執行層缺乏足夠重視。管理層與業務部門認為財務工作僅是對于企業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相應記錄,對于企業經濟利益的獲取沒有太多幫助,從而在財務工作配合方面缺乏足夠支持,直接影響業財融合的實現,對于企業財務管控、成本管理起不到太大作用;另一方面,財務人員本身工作理念相對落后,無法將業財融合理念與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相結合,導致其工作視野相對狹窄,無法對于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財務分析方法亟待完善 財務工作重在分析,財務人員若僅是將處理過的數據簡單羅列給管理層,則失去了財務工作的實質意義。財務人員只有將相關經濟數據進行分析之后,結合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為管理層提供有助于企業經營判斷的信息,才能夠為企業下一步的財務管控、成本管理工作奠定基礎。部分企業管理層對于財務分析工作顯得極為重要,并要求財務部門定期出具企業財務分析報告。財務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僅是使用單一的財務分析方式對于一些基本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如,為管理層提供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銷售毛利率等。上述數據并未有建立在業財融合的基礎上進行,財務部門因未與業務部門進行良好的協調與溝通,導致其僅僅給管理層提供一些“冰冷”的數據,使得財務數據缺乏可視性、具體性,于企業的健康發展無益。一些企業財務分析方式過于傳統,其分析指標參考范圍相對較窄,財務分析所包含的內容多以財務收支為主,對于企業所處市場環境、行業排名、行業占位、是否存在財務風險及經營風險、研發能力如何等方面缺乏足夠分析。此種相對簡單的財務分析方法,不能全面反映企業最為真實的財務指標,企業管理層也不能發現財務指標問題,使得企業發展趨勢發生偏執。
財務人員對業財融合分析不透徹 傳統財務工作對于相關從業者要求較低,其只要能夠掌握基本的會計準則與稅收政策法規、可處理日常財務事務、完成稅務申報即可。而對于業財融合活動開展、如何與業務部門建立較好的溝通機制缺乏應有的要求。部分財務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僅能夠完成財務核算、稅務處理工作,對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財務分析、財務管控、成本管理分析工作則缺乏相應的辦法。財務人員對于業財融合工作缺乏足夠的了解,沒有能夠深入到企業的基層、深入到業務的第一線,對于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給予全面了解與掌握,其對于企業的運營情況的掌握僅是停留在業務部門所提供的發票、單據、合同等方面,缺少應有的理性認識。由于財務人員對業財融合分析工作理解得不透徹,導致其所做出的財務分析與現實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整體實用性不大,無形中導致管理層對于財務工作評價“減分”。
業財融合視域下企業加強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的策略
轉變工作理念 企業須轉變工作理念、重視業財融合工作。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下,企業若想有效達成其經營目標,僅依靠供、產、銷、倉儲、物流等基本的經營環節是遠遠不夠的,不可忽略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而科學、有效的財務分析工作開展需要建立在業財融合視域下。企業管理層及業務部門須轉變其工作理念,加強對于業財融合的重視工作。一方面,在業財融合開展過程中,管理層及業務人員要全力配合財務部門開展相應工作,最大程度上為其提供最新的業務信息,以便財務人員能夠了解業務進展,為管理層提供最為有效的財務分析報告;另一方面,財務人員須轉變工作理念,轉變以后重核算、輕管理的狀況,在做好財務核算的基礎上要積極參與企業的日常運營管理,將財務工作向業務中前端轉移,充分實現業財融合的基礎上,實現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的工作目標。
優化財務分析工作方法 首先,加強財務報表重建。財務報表是企業開展財務分析的基礎,企業若想實現業財融合視域下的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則需要通過加強財務報表重建完成相關工作。一方面,需要引進管理思維,對于財務報表實現動態分析,讓原本靜態化報表運轉起來;另一方面,財務人員要深入了解財務報表關鍵項目背后所指向的含義。例如應收賬款。要與業務部門展開探討,對應收賬款的形成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為客戶制定貼合實際的賒銷策略;其次,豐富財務分析方法。財務分析工作僅憑借傳統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現金流分析已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財務人員要結合企業一段時期的發展需要、管理層的決策需求構建一整套適合于企業發展現實要求的財務分析體系。例如,加強產品市場占有率、研發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等,以符合企業財務管控及成本管理的要求。
提升財務人員業務能力 一方面,企業要重視高素質財務人才的引進工作。企業在其未來的發展中,需要引進高素質財務人才,要求其不僅熟練掌握財稅政策還要對于信息化技術、溝通能力、業財融合理念、從業經驗等方面有所掌握,以適應業財融合下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強現有財務人員的培訓。可從工作理念、業務能力、專業素養、日常溝通與交流、職業操守、敬業程度等多方面入手開展工作。通過培訓、講座、授課、企業文化烘托等幾個方面入手,使得財務人員綜合業務能力得以提升。
加強業財融合下的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是企業開展市場競爭、占領市場“制高點”的有效利器,成本管理分析工作的開展能夠確立企業的產品定價權。成本管理工作的實施,僅僅依靠簡單的節約材料、人工等傳統方式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企業從業財融合角度出發實施成本管理工作。現以制造業企業為例予以說明。首先,加強生產成本項目上線工作實施。通過深入學習掌握生產流程、業務操作,操作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并對上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討研究,規范業務操作,分產線進行成本核算,在系統上實現精細化成本核算。其次,加強成本管控的橫向比較。一些大集團企業內部均設有成本對標工作方案,根據相關方案與標準,建立業務財務協同工作機制,結合集團成本對標方案以實地對標、技術分析、經驗交流為切入點,通過深入成本底層數據,從技術、采購、市場、精益生產等方面發現不足,查找問題,推動成本對標工作的縱深開展。最后,開展毛利分析工作。通過對于一定時期成本管控工作結果,運用管理會計手段,按客戶、產品開展毛利分析工作。并以此為契機,深入了解市場、客戶、供應、成本支出等方面的利害關系,結合業務發展需要制定下一個階段的成本管理方案。
重視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工作是企業在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下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多數企業對此已有著高度的認同。企業在開展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過程中始終無法抓住問題的實質,無法體現財務工作的真實價值。深入探究其原因會發現,許多企業沒有將業務與財務工作緊密融合,導致業、財分離、財務工作失去支撐,最終財務管控力度與成本管理質量。企業只有在業財融合視域下,方可實現財務管控與成本管理的目標,為企業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貢獻其力量。
(作者單位:西電寶雞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