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確保公共資金安全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現行審計面臨范圍局限、技術落后、結果應用不充分等問題。文章旨在探討這些問題,并提出擴大審計范圍、引進先進技術、強化結果應用和合理分配資源等對策,以優化審計體系,提升審計效能,確保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成為監督和評價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審計不僅能促進資金的合理使用,還能預防和減少經濟風險。然而,當前審計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審計范圍的局限性、技術的落后、結果應用不合理、資源分配不充分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審計的效果和公信力。因此,探討現存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對于完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定義
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審計機關依法依規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任職期間因其所任職務,依法對本地區、本部門(系統)、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當履行的職責、義務進行的監督、評價和鑒證的行為。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監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管理監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確保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使用。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全方位檢視領導干部的履職行為、忠誠意識和擔當精神,客觀評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績和領導干部經濟管理的能力水平。
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審計范圍局限。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在范圍上存在的局限主要表現在審計重點和內容的選擇上。由于審計資源有限,審計機關在實施審計時可能無法全面覆蓋所有相關的經濟活動和決策領域。這可能導致對某些關鍵領域或潛在風險點的忽視,例如,可能過于側重于財務收支的合規性審計,而忽視了對領導干部在推動改革、促進發展、防范金融風險等方面的責任履行情況的評估。
審計技術和方法落后。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審計對象和內容日趨復雜,但現有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尚未完全跟上這一變化。傳統的審計手段和手工操作在處理大量復雜數據時效率較低,難以深入挖掘潛在的經濟問題。審計機關需要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審計的精準度和效率。
審計結果運用不充分。盡管審計工作能夠揭示問題,但在實際運用中,審計結果往往未能充分發揮作用。一些審計建議和整改要求未能得到有效執行,或者整改措施不夠到位,導致審計的實際效果受限。此外,審計結果在領導干部的考核、任免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體現,缺乏足夠的約束力和激勵機制,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持續性和改進效果。
審計資源分配不合理。對于財務收支規模較大、下屬單位較多、負責管理的資金或資產較大的單位領導干部進行審計時,可能未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審計資源,導致審計效果不佳。審計資源的分配可能沒有根據審計對象的實際情況和審計工作的實際需要來進行,從而影響了審計的質量和效果。
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策略
擴大審計覆蓋,確保全面性 采用多維度審計方法。傳統的審計方法可能只關注財務報表和賬目的合規性,但為了實現全面審計,需要采用多維度的審計方法。這包括對領導干部的決策過程、項目審批、資金分配、合同管理等進行深入審查。審計團隊可以采用風險評估模型來識別可能的風險點和關鍵領域,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審計。同時,審計過程中應結合數據分析技術,對大量的交易數據進行分析,以發現異常模式和潛在的不規范行為。
增強審計的連續性和動態性。審計工作不應僅限于某一特定時間點的靜態審查,而應采取連續性和動態性的審計方法。這意味著審計機關需要對領導干部的任期進行全程跟蹤,不僅關注其任期末的經濟狀況,還要定期審查其任期內的關鍵決策和經濟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審計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防止問題的積累和擴大,確保審計的全面性和時效性。
引入先進技術,提高審計效率 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優化審計過程。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審計機關能夠高效地處理和分析大量的財務數據和業務流程,從而快速識別異常模式和潛在風險。例如,審計人員可以使用數據挖掘工具來分析預算執行情況,自動識別不尋常的支出模式,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審計。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審計的精確度,還大幅度提升了審計工作的效率,使得審計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應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提升審計質量。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審計機關自動化執行重復性高、規則性強的審計任務,如發票驗證和合規性檢查。例如,通過訓練機器學習模型來識別虛假交易或預測潛在的財務舞弊行為,審計人員可以將更多精力集中在復雜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此外,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審計機關能夠從非結構化數據中提取關鍵信息,如合同文本和會議記錄,進一步提高審計的全面性和深入性。通過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都將得到顯著提升。
強化結果應用,促進持續改進 建立整改問責制度是確保審計整改工作得到有效執行的關鍵措施。例如,在一次針對某部門的經濟責任審計中,審計揭示了財務管理上的多項不規范行為。隨后,審計機關要求該部門制訂詳細的整改計劃,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如果部門未能按照計劃執行整改或整改效果不明顯,審計機關將依據問責制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可能包括通報批評、職務調整甚至紀律處分等措施。
建立持續的培訓和能力提升機制。審計結果的應用不僅是對已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更是一個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和防范未來風險的過程。因此,應根據審計發現的問題和改進建議,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和能力提升活動。這包括但不限于財務管理、風險控制、合規性等方面的培訓,旨在提高領導干部和員工的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實踐,可以逐步提升組織的整體運行效率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分配合理 差異化審計資源配置。針對不同行政部門的特點和需求,審計機關應實施差異化的資源配置策略。例如,對于財政部門,由于其直接管理大量公共資金,審計工作需要重點關注資金的合規性和效率,因此應分配更多具備財務審計專長的審計人員和先進的審計技術工具。而對于負責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行政部門,審計資源應更多地集中在項目管理和合同履行方面,確保審計人員具備相關的工程和法律知識,以便深入分析項目執行情況和風險控制。
靈活調整審計資源。為了確保審計資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審計機關需要根據審計任務的實際需求和審計人員的專長進行靈活調整。例如,當審計機關發現某個部門的財務活動中存在較高風險時,可以迅速從其他項目調配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和專家,集中資源對該部門進行深入審計。同時,審計機關還可以根據審計進度和發現的問題,動態調整審計計劃和資源分配,確保關鍵領域和重點崗位得到充分關注。
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在確保經濟責任得到有效履行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審計范圍局限、技術和方法落后以及審計結果運用不充分等問題仍需得到解決。
對策方面需要多角度擴大審計范圍,引入先進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建立完善的審計結果運用機制,合理分配審計資源。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促進領導干部更加規范和負責任地行使經濟責任,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出積極貢獻。未來,審計工作應不斷適應新的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創新審計理念和手段,確保審計監督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為構建廉潔高效的政府治理體系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審計局國有企業審計監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