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靜



【摘要】? 目的? 探討在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中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12月醫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20例膽囊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均衡匹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持續時間、疼痛程度、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采用循證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3d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可顯著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癥狀,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循證護理;疼痛程度;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6?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3--03
膽結石包括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膽囊結石屬于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約為10%[1]。部分膽囊結石沒有癥狀,在體檢做B超時才被發現。對于無癥狀的膽囊結石,可以定期觀察;如患者出現腹痛、發熱、眼睛發黃等癥狀時則需要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避免引發各種嚴重并發癥而危及生命[2]。腹腔鏡手術是現階段膽囊結石患者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相較于常規開放手術而言具有眾多的優勢,但是畢竟屬于侵入性操作,術后患者會因不同程度的疼痛、并發癥等影響康復進程[3]。因此,對于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還需要配合以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本研究對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1-12月醫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20例膽囊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經超聲等影像技術診斷為膽囊結石;②滿足腹腔鏡手術治療指征;③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免疫等系統疾病;②合并溝通障礙;③合并惡性腫瘤;④合并精神類疾病。按照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匹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38~74歲,平均55.83±5.69歲;病程1~5年,平均2.46±1.17年。觀察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37~72歲,平均56.04±5.57歲;病程1~5年,平均2.46±1.1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相關倫理委員部門的批準,并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循證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組長為護士長,組員為經驗豐富、溝通交流能力強的護士。組長統籌、督促、檢查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組員完成對患者的系列循證護理措施。組長需強化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內容包括循證護理理念與技能,腹腔鏡手術相關知識、術后對癥施護的要點與注意事項等。
(2)提出問題,收集證據,制定循證護理計劃:總結歸納以往護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例如術后疼痛如何減輕、并發癥如何預防等,再以相關關鍵詞在圖書館及文獻網站進行搜索,查找切實可行的護理解決措施,并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最后小組綜合討論制定循證護理計劃。
(3)循證護理計劃實施
1)術后疼痛護理:每天對其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并結合患者的耐受程度等給予個性化的疼痛護理干預,比如護理人員采用腹帶對患者腹部進行加壓包扎,以預防切口在活動時的裂開,防止疼痛的發生;適當延長患者的術后氧療時間,盡快地促使患者腹部殘留二氧化碳的排出,進而達到疼痛減輕的目的;指導患者家屬進行患者腹部的局部按摩,促使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減輕其疼痛感;必要時可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等,同時患者在服用藥物后要加強對其體征的觀察,及時處理服藥后的不良反應。
2)并發癥預防護理:術后加強患者的巡視護理工作,密切關注患者的皮膚、鞏膜、臉色等,并密切詢問患者的腹脹、腹痛等情況;實時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引流管狀態,以及引流液的性、色、量等,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給予處理。
3)術后飲食護理: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病情恢復等給予個體化的膳食方案,指導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等飲食為主,使患者盡早地恢復正常飲食并保證其術后機體恢復所需的營養物質。
1.3? 觀察指標
(1)疼痛持續時間及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VAS 評分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劇烈。
(2)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含腹腔出血、膽漏、急性胰腺炎與黃疸等。
(3)護理滿意度:以醫院自擬問卷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總分100分。其中,十分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80~89分)、一般滿意(60~79分)與不滿意(0~59分)。護理總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數據分析處理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及疼痛程度比較
采用循證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3d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采用循證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采用循證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效果好、創傷小,且患者術后的恢復快,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癥狀[4]。然而手術本身屬于應激源,加之疾病、患者個體化差異等影響,可加劇患者臨床治療期間的生理、心理、精神等應激反應,影響預后的改善[5]。因此,在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期間給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十分有必要。
循證護理即實證護理,主要是基于實證護理依據,再結合臨床實際護理工作、患者實際病情等而為患者制定的以其作為護理核心,為其提供更為全面、規范、個性、優質的護理服務[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3d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16.67%;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的85.00%。說明循證護理的實施,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降低并發癥,促進患者的術后身心恢復。因為從建立護理小組、落實護理工作內容至加強護理培訓等可為后續循證護理措施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再通過提出循證問題、收集循證依據并制定循證計劃,以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護理服務,滿足患者的個體化差異;最后在護理計劃實施中,疼痛護理、并發癥預防及飲食護理等則能夠顯著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降低并發癥風險,并滿足患者身體恢復營養所需,繼而促進患者術后的及早恢復[7-8]。
綜上所述,在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可顯著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癥狀,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4? 參考文獻
[1] 楊伶俐.循證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囊結石術患者術后疼痛、舒適度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5):114-117.
[2] 王曉琳.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對患者睡眠質量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2,9(3):521-523.
[3] 喬盼.循證護理在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23):124-125.
[4] 陳紅春.循證護理在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減輕疼痛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8):2540-2541.
[5] 瞿海燕.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護理中循證護理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4):85-86.
[6] 寇光榮.膽囊結石患者手術室腹腔鏡治療中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18):2808-2809.
[7] 周倩.循證護理在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3,35(1):187-189.
[8] 焦新愛.循證護理模式對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患者疼痛程度及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20,27(1):128-129.
[2023-10-07收稿]
作者單位:212300? 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云陽人民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