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園,李春燕
[1.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上海 200090;2.上海市虹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 200080]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軟式內鏡診療技術已成為診治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軟式內鏡的消毒是一種嚴格規范且重要的流程,通過專業的清洗消毒后,將內鏡儲存于儲鏡柜中,定期進行細菌檢測,避免交叉感染[1]。軟式內鏡存儲不當,會導致內鏡內部滋生細菌。有文獻[2]報道,軟式內鏡儲存不當,會導致消毒和質量不合格。因此,國內對內鏡儲存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徹底清洗是基礎,干燥是關鍵[3]。若器械干燥不徹底,器械上殘留水分,會導致真菌生長,形成生物膜,增加器械的滅菌難度,成為醫院感染的安全隱患[4-6]。臨床數據[7]表明,在我國,大部分單位采用垂直懸掛的方式儲存內鏡。也有研究[8]表明,垂直放置會導致螺旋手柄積水,管道不能保持干燥,從而引起微生物滋長。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一種新型的水平儲鏡方式對軟式內鏡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一種更好的儲鏡方式。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內鏡中心的500條軟式內鏡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250)和對照組(n=250)。
納入標準:1)選取標準的胃鏡(生產廠家:奧林巴斯,型號:260);2)經過處理并再次檢驗,質量均完好無損;3)清洗消毒后,軟式內鏡細菌菌落數達標;4)所有內鏡均有編號,且有追溯系統。排除標準:1)既往發生過損壞或更換零件;2)有返廠維修記錄;3)附件丟失,鏡頭采圖不清晰。
1.2.1 成立洗消小組和質檢小組 洗消小組由內鏡中心洗消專職人員組成,專職清洗消毒人員實行準入制,考試合格并獲得資格證書者,進行內鏡清洗消毒工作。質檢小組由護士長領導,分別由1名護士和1名維修人員組成,護士負責細菌采樣,嚴格規范操作步驟,保證采樣操作過程的準確性。維修人員由內鏡生產廠家指派,該人員經驗豐富,維修技術過硬,定期對內鏡進行質量檢測,及時處理問題,杜絕隱患。
1.2.2 將內鏡置于內鏡儲鏡柜 洗消小組嚴格按照流程清洗完畢,根據清洗消毒原則將內鏡干燥,然后,將觀察組的軟式內鏡,水平放置于儲鏡柜(內置分層托盤,每層托盤放置一條內鏡,正壓充氣,始終保持管腔干燥),對照組的軟式內鏡,垂直放置于傳統內鏡儲鏡柜中,兩組儲鏡柜放置在同一環境下。
1.2.3 內鏡落菌數的檢測 質檢小組成員,在內鏡高壓氣槍吹好后,分別將兩組軟式內鏡放入儲鏡柜。干燥柜說明書表明:在72 h內使用,觀察組可以免去每天使用前預處理。故在存儲2和72 h,對兩組軟式內鏡進行采樣,采用膜過濾方法進行檢測,依據《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2012》[9]進行判定,軟式內鏡細菌菌落數小于20 cfu/件為合格,反之則為不合格。
觀察兩組儲鏡2 h 和儲鏡72 h 的細菌菌落數、故障發生率和預清洗所需成本。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儲鏡2 h,觀察組和對照組軟式內鏡細菌菌落數分別為(10.27±2.22)和(13.18±1.33)cfu/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儲鏡72 h,觀察組和對照組軟式內鏡細菌菌落數分別為(14.75±2.00)和(223.28±17.07)cfu/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細菌菌落數比較(cfu/件,)Table 1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colony numb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cfu/n,)

表1 兩組細菌菌落數比較(cfu/件,)Table 1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colony numb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cfu/n,)
觀察組軟式內鏡的故障發生率為1.6%,與對照組的0.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72 h內可免去每天使用前預清洗,洗消耗材成本和洗消人員人力成本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清洗所需成本比較(萬元/年,)Table 3 Comparison of cleaning co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10 000 yuan/year,)

表3 兩組預清洗所需成本比較(萬元/年,)Table 3 Comparison of cleaning co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10 000 yuan/year,)
近年來,通過軟式內鏡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數量逐漸增加,對患者的診治具有重要意義。但隨之而來的內鏡污染和微生物傳播等,也相繼出現。有研究[10-11]表明,傳統的豎放內鏡方式,易促進微生物存活和生長。因此,每天使用前,需對內鏡進行預洗消。目前,我國多采用垂直的方式,將內鏡懸掛于儲鏡柜內。經研究[12]發現,軟式內鏡手柄送水送氣管存在螺旋結構,內部還有分流管道,垂直懸掛會導致螺旋管道內部積水,引起微生物生長,以及手柄內部出現結構破壞,從而導致消毒不徹底和質量不合格。隨著經驗的積累,發現:水平放置可減少內鏡損耗。但臨床上對水平放置軟式內鏡的研究較為罕見。本研究以此為創新點,通過比較垂直放置和水平放置軟式內鏡的細菌菌落數和內鏡故障發生率,探究水平儲鏡方式對軟式內鏡存儲的影響。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WS 507-2016》[13]要求將軟式內鏡垂直懸掛存儲。因此,水平儲鏡柜未被廣泛應用。某三級綜合性醫院內鏡中心購置并使用的水平儲鏡柜,采用科學合理的風道設計,通風良好的同時,可監測各項關鍵值設定,儲鏡柜內存在正壓,防止了外界普通空氣進入造成的污染[14]。本研究結果也表明,水平放置內鏡,不會增加細菌菌落數,符合規范存儲要求,可以達到消毒合格標準。
本研究還發現,水平放置內鏡的故障率與垂直放置相當。垂直放置軟式內鏡,使鏡身內的水分因重力原因沉積于內鏡底部,導致微生物富集,使用過程中,會導致醫源性感染的發生[13]。劉明秀等[15]研究發現,垂直懸掛,鏡身內部纖維結構受重力拉伸過度,引起結構破壞,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內鏡質量逐漸下降,最終導致返廠維修或不能繼續使用。而且垂直放置的軟式內鏡,放置位置較高,醫護人員取鏡時,存在內鏡掉落的風險,導致鏡頭或鏡身損壞,增加故障率,同時,手臂會接觸到鏡身,增加感染的可能。相比垂直放置來說,水平放置幾乎無重力或應力,不會對鏡身產生拉伸作用,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維修概率[16]。
新型水平放置儲鏡柜的設計是:獨立托盤,內部空氣由高效的空氣濾芯進行過濾。因此,內鏡之間互相不接觸,能有效阻止細菌傳播,還可對內鏡的外表和管道持續吹干,不會讓微生物生長[17]。新型水平放置儲鏡柜利用持續正壓保持干燥,可免去72 h內每天早上預清洗消毒工作,軟式內鏡的細菌菌落數未明顯增加,大大地降低了人力和洗消耗材的成本。
綜上所述,使用新型水平儲鏡柜存儲軟式內鏡,存儲質量優于垂直放置的傳統儲鏡柜,且持續的正壓吹氣設計,可保持內鏡管腔的干燥,有效防止微生物生長,可免去每天的預清洗,大大地節省了時間,保障了內鏡洗清質量,降低了運營成本,值得臨床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