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的國慶假期前夕,班主任請他上一年帶的畢業班學生來給我們分享高考經驗。在高考中脫穎而出,考上了名校的學姐,打扮得時髦又漂亮,意氣風發地站在臺上,對我們講:“對高考,我們要有一種‘死磕’精神。”
然后,她講述了自己是如何提高數學這門薄弱學科的分數的。她說,在高二那年國慶節的七天假期里,她起早貪黑,將高一全年和高二上學期的數學教材深度學習了一遍,認真梳理知識點,“死磕”難點,將它們一一攻克。她說,經過幾天幾夜的“閉關修煉”,她好像真的打通了學習數學的“任督二脈”,曾經覺得無比棘手的題目,在她眼中也變得不難解出。她建議我們對待高中學習就要有這種“死磕”精神。
我聽得熱血沸騰,決心一試。高中開學后的這一個多月,我一直覺得學校講課節奏快,所學知識點復雜多變,讓我難以駕馭,很是苦惱,這還是我第一次如此心潮澎湃。
可是,當從小喝慣了父母、老師灌的“雞湯”,內心已經“營養過剩”的我,在分享會結束后回到自己堆滿試卷的座位上對著錯題一籌莫展時,我開始覺得學姐的分享不過是成功者在成功后的“故作高深”。我自以為是地開始尋找學姐的分享中的破綻,比如,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堆積如山,她怎么可能做到在七天的假期里只復習數學?就算她確實如此,七天加起來也沒多少個小時,怎么可能做到復習完三本數學教材,還啃了難點?
當一個人開始雞蛋里挑骨頭,那這個雞蛋對他來說就注定不再是營養豐富的食品,而是從雞屁股里拉出的一個沾著雞屎的骯臟的玩意。這次分享會在給了我短暫的心潮澎湃后,便被我遺忘在腦后了。
那個國慶假期,我像往常一樣,背著裝滿各科資料的沉甸甸的書包回了家。回去的路上,我還想著假期要減少玩耍,爭取多分點時間給學習。可是,回家后,看電視、玩手機,還有和父母聊天,都比學習更有吸引力。
假期結束,我再次背起沉甸甸的書包返校,雖然這七天我完全沒敢放肆地出去玩耍,但也并沒有真正投入學習,只是勉強把各科作業應付完畢。同桌說,或許大部分高中生都是這樣,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回去,很大程度上只是圖個心里踏實。
后來的日子里,我依舊過得忙忙碌碌,像一臺老舊的汽車,跟著高考的指揮棒不敢停歇地前進,可卻越來越吃力,不會的難題就像壓在身上的重擔,而且這擔子還有越來越重的趨勢。
一段時間后,放寒假的大學生們從各大城市返回家鄉了。班主任再次為我們組織了分享會。這次,他邀請了上屆兩位考上頂尖“985”的學長。
乍一聽學長們的分享,我不禁懷疑,難道這些學長學姐都看過同一本經驗分享手冊?為什么他們講的學習經驗都大同小異呢?比如這位學長說,英語是自己的薄弱科目,他會“死磕”英語,把所有的早讀時間都拿來背英語。
在提問環節,我鼓起勇氣舉手問出了心中的疑惑:“把所有早讀時間都分給英語一科,真的可行嗎?學校安排的早讀內容不止英語,而且如果其他科的老師布置背誦任務怎么辦?”
那位學長聽了之后,笑著回答:“是完全可行的,因為英語是我的弱項,我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夯實基礎,追趕進度。你擔心我這樣做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但是,世上本就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選擇。我知道把早讀時間都分給英語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我會在其他時間彌補。比如,對于政治、歷史,課前我會做好預習,課堂上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的同時,我就會對知識點加以整理和記憶,這樣一來,這節課的大部分要點我就已經初步掌握了。之后,我會把一些碎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比如在洗澡、吃飯甚至走路時,把所學知識點在腦海里再過幾遍。”
頓了頓,他又說:“要記得學習是我們自己的事。學校的早讀安排,是一個相對所有學生來說的綜合建議,而我們可以以主人翁的身份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調動所有的積極因素,利用好所有可以利用的碎片時間去學習。你們可能會問,把所有時間都用于學習,生活不是會變得枯燥乏味嗎?可是要知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因為你從未嘗試過為學習全力以赴,才體會不到征服一個個知識點的成就感。努力去計劃自己的學習和未來,你會體會到一種運籌帷幄的滿足感,而真正不斷進步之后,那種快樂更是無法形容。”
我聽著學長的話,反復咀嚼著他這番話的滋味。我心上的某個部分被深深擊中。原來,我眼中的不可能,只是因為我一直在懷疑,從未真正全力以赴地去嘗試。
那之后,我開始將學長學姐分享的經驗用于自己的學習生活。
最初,生搬硬套讓我更加手忙腳亂。但我沒有再次輕易放棄,我仔細分析,知道自己沒有學長學姐那樣扎實的基礎和優秀的自學能力,所以前期一定會遇到很多障礙。就像武俠世界里的武功秘籍,基礎不牢之人,用不恰當的方法去練只會讓自己走火入魔。只有穩扎穩打,夯實基礎之后,才能做到一點即通,事半功倍。
所以,我學習他們的經驗,又結合我自己的情況,進行了優化。
在很快到來的寒假里,我開啟了“閉關修煉”模式。我找出自己的薄弱學科,建立思維導圖,然后有針對性地學習和記憶。我的學習目標不再是應付老師的要求,而是為了我自己,我想突破自己的極限,讓自己做到一些我曾經認為不可能的事。
當初中同學邀請我一起出去玩時,當隔壁房間的電視機開始播放有趣的節目而我心中癢癢時,我都強迫自己想想那個我曾認為不可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然后繼續自己的學習。
一個寒假二十多天,我就這樣逼著自己堅持了下來,最初并沒有明顯的效果,但是我能感覺到,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我的心在一點點沉靜下去,我不再浮躁,完全沒有了以前學不下去的煩躁感,我的大腦在一點點變得充實。
開學后是高一下學期,要文理分科,還有會考,各科學習任務加重,許多同學叫苦不迭。這時候,我開始感受到這種方法的妙處。因為寒假的復習和預習,我的學習體驗非常好,時刻能跟上老師的思路,要知道以前我常常因為對課堂知識一知半解而聽得稀里糊涂的,現在我開始游刃有余,在吃透老師的講解之余,還能進行主動性思考。
當事情開始往好的方向走,你會發現自己越走越順利,我就像武俠世界里終于打通了“任督二脈”的習武者,感覺自己不斷向上,走到了曾經覺得不可能走到的境界。雖然現在的我學習強度更大了,但是我的世界并沒有變得枯燥乏味,反而充滿歡樂,這是只有自己能清晰地感受到的歡樂和成就感。原來,全力以赴地努力之后,真的能做到那些我們曾認為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