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各大高校的“學霸”宿舍層出不窮,這些宿舍的成員或集體保研、考研成功,或集體獲得學校各種獎學金、榮譽證書。每次看到這類新聞時,一些同學在羨慕之余,可能會吐槽為什么自己身邊缺少優秀的舍友。其實,“學霸”宿舍的成功,往往得益于舍友之間的相互督促與鼓勵。如果你覺得身邊缺少優秀的舍友,那你自己也可以努力成為“出頭鳥”,去帶動身邊的人。要知道,優秀是一種可以相互傳染的特質,當整個宿舍形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優良學風時,一間“學霸”宿舍就煉成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
清華大學的“學霸”宿舍可以說是燦若繁星,其中,2號樓的474宿舍“三虎居”就是一個傳奇,因為從這間宿舍走出的三位治河專家——王光謙、倪晉仁和胡春宏,全部成了院士。
王光謙、倪晉仁和胡春宏三人,不僅是同一年出生,而且本科也來自同一所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后來并入武漢大學)。1982年,緣分讓他們三人在清華大學同一間宿舍里相遇。作為“學霸”,他們三人并不是人們刻板印象中的“書呆子”,他們之間的相處也非“早出晚歸,彼此見不著面、說不上話”這種模式,而是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經常在一起探討學術問題,還會一起踢球、下棋。倪晉仁還在課余之時畫了一幅“三虎圖”貼在474宿舍門上,題名為《三虎居》。這便是清華大學“三虎居”的由來。碩士畢業后,他們三人都進入夏震寰教授門下攻讀博士學位。
四十多年一晃而過,當年的“474三虎”如今已成了水利領域的專家棟梁,但彼此之間的情誼依舊不變。王光謙在給在校生的寄語中說道,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和室友的友誼,因為“室友是一生中最好的伙伴”,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
廈門大學也擁有一個“院士三劍客”宿舍,這三位院士分別是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田中群、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孫世剛以及2016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的孫勇奎。他們都是恢復高考招生后廈門大學第一批大學生,同為化學系學生。田中群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時曾說:“我們原本以為,我們沒有機會讀書了。”因此,對于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們都十分珍惜。當時,他們三人被分在同一個學習小組中,因有著共同的志向而互相勉勵。孫勇奎是三人中年齡最小的,也是最刻苦的一個,時常在宿舍熄燈后去食堂“借光”讀書。
在這樣濃厚的求知氛圍影響下,這個七人間的宿舍竟走出了三位院士!成就這樣的傳奇佳話,離不開時代的造就和廈門大學的培育,更離不開個人的拼搏。
論及我國航空領域的頂尖名校,西北工業大學一定榜上有名,而從西北工業大學1978級空氣動力學專業5381班同一間宿舍里走出了兩位“總設計師”的故事,更是學校一大美談。這兩位“總設計師”分別是殲-20戰斗機的總設計師楊偉院士和運-20軍用大型運輸機的總設計師唐長紅院士。更巧的是,他們倆還是睡在上下鋪的“兄弟”。
1978 年,年僅 15 歲的楊偉被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本科專業破格錄取,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天賦只能決定天才的起點,但努力能夠成就天才的終點。在校園氛圍的熏陶下,楊偉深刻領悟到西北工業大學“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開拓創新”校風的精髓,那時的他經常一邊嚼著玉米面餅充饑,一邊“啃”著教材之外的《數學分析》,研究高深的數學理論。優秀的人似乎總能聚集在一起。學生時代的唐長紅似乎就已經顯露出“總師”的風范,他不僅善于獨立思考,學習刻苦努力,而且對年紀比自己小很多的楊偉多有照顧。畢業后,楊偉和唐長紅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內孜孜以求,帶領團隊讓中國的航空力量一步步躋身世界一流行列。
·小鏈接·
楊偉、唐長紅所在的5381班也被譽為“史上最牛航空班”,同班同學趙霞是國內航空飛行器總體氣動布局設計專業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女副總設計師。“一個班,三位同學,撐起中國航空工業的半邊天。”他們的故事激勵了一代代“西工大人”投身祖國的航空事業,筑夢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