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一門既抽象又需要邏輯思維的學科,傳統教學方法比較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點燃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本文針對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生;數學熱情
一、引言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小學階段,作為孩子們打下堅實知識基礎、培養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眾多學科中,數學以其獨特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被厚重的教科書、繁瑣的計算和單調的講解所束縛,對數學的興趣難以被激發,教學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當前的學習成績,更可能對其未來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討如何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新的生機。我們將從信息技術在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師生互動等方面的應用入手,分析其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效果方面的積極作用,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對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傳輸、存儲及應用的技術,它具有高效性、交互性和創新性等特點。通過實現人機交互,信息技術為信息的獲取和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具有諸多優勢。
首先,信息技術能夠借助圖像、動畫等形式,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象化,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2]。其次,信息技術可以創設豐富多樣的互動場景,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此外,信息技術還能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小學數學課堂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問題分析
雖然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需要加強教師培訓、完善教學設備、優化評價機制,以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小學數學課程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嘗試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數學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同時,學生也通過信息技術完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數學的奧秘。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取得良好成效[3]。
首先,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顯著提高,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其次,信息技術使數學教學更加直觀、生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最后,信息技術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平臺,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完成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教學,創設數學游戲化教學環境以及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習空間等策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拓展了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
(二)信息技術引入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待提高,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還不夠充分,無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4]。其次,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設備不足或老化,影響了教學效果。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過高,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還有部分家長對信息技術教學持懷疑態度,認為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部分學校和家庭對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還不夠重視,投入和支持力度不足。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如圖1所示。
造成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還不夠熟練,缺乏培訓和指導。其次,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還不夠充分,部分地區的教育資源匱乏,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第三,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過高,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需要加強引導和培養。最后,部分學校和家庭對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還不夠重視,投入和支持力度不足,缺乏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四、巧用信息技術點燃小學生數學熱情的策略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和潛力。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將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學生也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個性化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需要利用在線學習平臺、虛擬現實技術、數據分析與評估等工具,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小學生數學興趣措施
1.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軟件作為現代教學的重要工具,以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交互功能,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變革。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選擇適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并結合教學需求進行個性化設計,以創建生動、有趣的教學課件。
例如,教授“圖形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動畫功能,將圖形的變換和組合過程以動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通過圖形的旋轉、平移、縮放等操作,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圖形的特點和性質,從而加深他們對圖形的理解。此外,多媒體教學軟件還可以提供互動功能,如在線測試、實時反饋等。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互動環節,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數學的樂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流程如圖2所示。
2.創設數學游戲化教學環境
游戲化教學是一種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它能夠將數學知識與游戲元素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數學游戲化教學環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各種數學游戲,如數學闖關游戲、數學競技游戲等。在游戲中,學生需要通過解決數學問題來逐步通關或獲得勝利。這樣的游戲設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游戲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形成優勢互補。例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展示游戲化教學的內容和目標,然后引導學生參與游戲,最后再點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3.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習空間
網絡資源具有豐富性和開放性,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完成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拓展學習空間。
首先,教師可以推薦優質數學網站或APP,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這些網站或APP包含豐富的數學知識和練習題,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在線交流、討論等方式,與其他同學互動,分享學習心得和解決問題。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探究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探究任務,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資料收集、數據分析等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監督,確保學生能夠合理使用網絡資源,避免沉迷網絡或接觸不良信息。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以小學數學“圖形的變換”為例,應用信息技術點燃學生學習熱情需要優化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圖形平移、旋轉和對稱的概念和特點,能夠識別并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過程與方法: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和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展示圖形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的概念和特征,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認識。設計多樣化的練習和活動,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學難點: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如動態模擬、互動演示等,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圖形的復雜變換過程,提高空間想象力。
3.教學準備
圖形的變換動畫:制作或選取涵蓋各種圖形變換(如平移、旋轉、縮放、對稱等)的高質量動畫。確保動畫清晰易懂,能夠準確展示圖形變換的過程和結果。為動畫添加必要的注釋和說明,幫助學生理解變換的概念和原理。互動練習:設計包含不同難度級別的互動練習題,涵蓋圖形的識別、變換操作、問題解決等方面。利用多媒體軟件提供即時反饋功能,讓學生在完成練習后能夠立即了解答案和解題思路。設置積分或獎勵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練習,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
4.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圖形變換現象(如旋轉門、滑梯等),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導入新課內容。(2)探究學習:①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展示圖形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的動畫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圖形的變換。②引導學生觀察動畫,提出問題并嘗試回答,如“圖形在平移過程中有什么變化?”“旋轉的角度如何確定?”等。③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利用教學軟件中的互動練習進行圖形的變換操作,加深他們對圖形變換的理解。(3) 歸納總結:①引導學生總結圖形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的概念和特點,形成知識網絡。②舉例說明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建筑設計、動畫制作等,加深學生對數學實用性的認識。
5.拓展延伸
(1)推薦優質數學網站或APP:為了讓學生在課后能夠繼續學習和探究圖形的變換知識,教師需要提供一些資源。推薦一些優質的數學網站或APP,這些資源應包含豐富的圖形變換內容,如平移、旋轉、縮放、反射等,以及相關的練習題和解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課后根據自己的節奏和需求進行自主學習,加深對圖形變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布置具有挑戰性的拓展任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如設計一個包含多種圖形變換的圖案或動畫。這些任務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圖形變換的基本知識,還需要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創新設計。這樣的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圖形變換知識。
6.教學評價
過程評價:教師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參與情況、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如舉手發言、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能力。及時的鼓勵和指導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同時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調整。結果評價:通過課后作業、測驗等方式檢查學生對圖形變換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輔導。
7.教學反思
本節課巧用信息技術,使抽象的圖形變換知識變得直觀易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和拓展任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但也發現部分學生空間想象力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五、結束語
本文通過實踐研究驗證了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并探索出了有效的實踐策略。然而,如何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仍需要進一步探索。未來研究可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其次,挖掘信息技術的潛力,開發富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數學教學資源。最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服務。信息技術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培養更多的具有數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學生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侯華杰 聊城市東昌府區香江小學
參考文獻
[1]施濤,林衛云.巧用信息技術點燃小學生數學熱情[J].讀寫算,2023,(22):37-39.
[2]石小燕.小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08):50-52.
[3]劉樹愛.基于交互智能平板的三年級學生數感培養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2.
[4]尤曉曉.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學生參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21.
[5]康潔.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學數學微視頻的開發與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