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林綠化在城市發展、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其養護技術和管理策略的優化對于增強綠化效果、延長綠化壽命起到關鍵作用。立足園林綠化養護的生態、美學和社會作用,分析土壤改良、灌溉、植物修剪、草坪建植及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審視當前養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策略,為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持。
關鍵詞:園林綠化;養護技術;養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TU98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1–00-03
園林綠化是指通過規劃、設計和施工,將植物、土壤、水體、建筑小品等元素有機結合,構建美觀、功能齊全的園林環境的過程。園林綠化包括公園、綠地、庭院、道路綠化、立體綠化等形式,涉及樹木、花卉、草坪、水景等多樣化的植物配置。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步伐逐漸加快,園林綠化不僅能為居民提供視覺享受,還具有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減噪隔音等多重效益,是城市和社區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部分。
1 園林綠化養護的作用
1.1 生態作用
園林綠化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能夠優化城市整體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第一,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凈化空氣,減少溫室氣體的積累。第二,園林綠化能夠有效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樹木和草坪通過蒸騰作用降低周圍環境溫度,從而緩解市中心氣溫過高的狀況。第三,綠化植物可以吸附和滯留空氣中的塵埃和污染物,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樹木的根系則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1.2 美學作用
園林綠化工作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主要體現在提升城市景觀觀賞度方面。其中,綠化植物能通過不同的形態、顏色和季節變化形成多樣化的景觀效果,使城市環境更加優美宜人。例如,櫻花在春季盛開,紅楓在秋季變色,各類花卉在不同季節次第開放,構成了豐富的視覺盛景。同時,園林綠化還能與城市建筑相互映襯,形成獨特城市風貌。景觀設計中有曲徑通幽、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等手法,均能夠提升居民的審美體驗,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渲染城市的藝術氛圍。通過精心設計與科學養護,園林綠化同樣可以成為市民提升文化素養、陶冶審美情操的重要工具。
1.3 社會作用
園林綠化能在促進社會和諧、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其不僅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首先,綠化空間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健身運動的場所,豐富居民的戶外活動內容,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其次,園林綠化能夠緩解市民生活中的壓力和緊張情緒,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解決“城市病”。研究表明,接觸自然環境有助于緩解人們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升幸福感[1]。最后,園林綠化還在促進社區融合和社會交往方面具有積極意義。綠化公園和廣場作為人們的社交場所,能夠增進鄰里之間的互動與了解,增強社區凝聚力和市民的歸屬感。
2 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探究
2.1 土壤改良技術
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礎,因此土壤改良工作的質量也直接影響著園林綠化效果。土壤改良技術主要包括物理改良、化學改良和生物改良,園林綠化養護人員需綜合應用這些技術。其中,物理改良通常通過增加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的通氣性與保水性。例如,添加腐殖質、堆肥等有機材料,提升土壤肥力及增加土壤團粒結構。化學改良則通過施加石灰、硫酸鋁等,調節土壤酸堿度使其保持在5.5~7.0。生物改良利用微生物制劑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生態結構。例如,使用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增強植物對養分的吸收能力,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2]。但土壤改良技術也需因土制宜。例如,蘭州市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壤多為黃土,通常偏堿性且含鹽量較高,因此適宜采用石灰石膏改良土壤堿性,改善土壤結構。
2.2 灌溉技術
灌溉是園林綠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養護環節,因此灌溉技術使用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植物的生長狀態與景觀效果。現代灌溉技術包括噴灌、滴灌和滲灌等,園林綠化養護人員應根據不同適用場景、植被品種合理選擇相應的技術,達到節約用水、提高灌溉效率、提升園林景觀美觀度的效果。其中,噴灌系統利用噴頭將水噴灑在植物上,模擬自然降雨,適用于草坪、低矮灌木等大面積綠地,以及羊草、丁香、刺槐等植物品種的灌溉。滴灌技術通過管道、滴頭等將水滴精準輸送至植物根部,減少水分蒸發和流失,適用于斜坡和不規則地形的園林綠化養護,主要用于花壇、喬木和灌木等園林植物的灌溉,如萬壽菊、柏樹、垂柳等。滲灌系統則通過地下管道將水分滲透至土壤中,確保根系能夠吸收到足夠水分,適用于楊樹、牽牛花等需要深層灌溉的植物。滲灌技術尤其適用于水資源稀缺的干旱地區,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水資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3 植物修剪技術
植物修剪技術可以調節植物的生長形態,促進分枝,提升園林綠化的觀賞價值。當前,修剪技術主要包括整形修剪、疏枝修剪和短截修剪。整形修剪通過對植物進行整體造型,形成特定的景觀效果,如球形、錐形等;疏枝修剪則是去除過密、枯死和病蟲害枝條,改善植物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發生;短截修剪是將枝條剪短,刺激側芽生長,提升植物的分枝密度與豐滿度。在修剪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特性和景觀要求,制定合理的修剪方案,避免過度修剪或修剪不當,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和園林景觀效果。例如,針對月季,通常需要每年進行春、秋2次修剪。春季修剪主要是去除枯枝、病枝和交叉生長的枝條,促進新梢生長和空氣流通,促進花朵盛開;秋季修剪主要是修整整體形狀,使枝冠更加勻稱,并且可適當縮短一些過長枝條,有助于提升枝干在冬季的抗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過度修剪可能會削弱植物的生長力、抗病能力等,而不當修剪會影響花朵的數量、質量,園林綠化人員需要把握好修剪力度,確保城市綠植的成活率,促進其旺盛生長。
2.4 草坪建植養護技術
草坪建植養護包括選種、播種、鋪草皮、修整等環節,通過使用科學的草坪建植養護技術,可以形成更優質的草坪景觀,增強城市園林綠化效果。首先,選種時應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草種。草種分冷季型草種和暖季型草種,如蘭州市的城市園林草坪建植可選種高羊茅,因其耐旱性強、耐寒性好,相較于其他草種能更好地適應蘭州市干旱寒冷的冬季。其次,播種前需進行土壤處理,確保土壤疏松,并施足底肥;播種后要保持環境濕潤,促進草籽發芽[3]。再次,鋪草皮是將預先培育好的草皮鋪設在準備好的地面上,快速、穩定地形成草坪景觀。為保證草皮能夠順利扎根、強化耐踩踏性,鋪草坪的一周內應立即充分澆水,避免人為損傷與重壓,并施用草坪專用肥料。最后,草坪修剪要保持適宜的高度,保證草坪均勻、美觀。其高度一般在5~8 cm,避免因草坪過高而影響行人步行舒適度、造成積水或藏污納垢等問題。
2.5 病蟲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是制約園林植物生長、影響景觀效果的重要原因,而科學防治技術是保障植物健康、促使園林綠化景觀持久美觀的關鍵。現代化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包括預防、監測和綜合治理。
首先,預防措施主要有選擇抗病蟲害的植物品種、改善種植環境等,從而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例如,選用榆葉梅作為園林綠化樹種,因為其葉片富含單寧等化學物質,具有一定的抗病蟲害能力,可以減少蚜蟲等蟲害的侵害,降低后續園林植物的病蟲害治理成本,避免園林植物被大面積傳染。
其次,監測技術通過定期檢查植物生長狀況,發現病蟲害問題。當前大多使用視覺檢查、手持顯微鏡等進行監測,并基于PCR分子檢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病原菌分離培養等診斷植物是否感染特定病原體[4]。此外,近年來頗為流行的遙感技術也可用于檢測園林植物的異常變化,從而確定其病蟲害感染情況。
最后,病蟲害治理技術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防治手段。其中,物理防治包括使用防蟲網、誘捕器等。化學防治則可選用高效低毒農藥,控制病蟲害的蔓延。例如,部分園林植物會結出吸引薔薇果蠅的果實,可采用菊酯類和生物硫類農藥控制果蠅數量,減少因果實損害而導致的園林美觀度降低問題。生物防治則可通過引入黃瓜小蜂等捕食性益蟲,抑制病蟲害繁殖與擴散。但生物防治技術需基于園林功能選擇性使用。例如,建寧東路小游園位于蘭州市主城區,其功能定位是人們的休閑健身場所,但人們普遍對昆蟲存在恐懼心理,因此不適合引入益蟲,可考慮引入喜鵲、燕子等人們喜聞樂見的益鳥,增強園林友好性。
3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3.1 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園林養護效果。第一,資金投入不足會造成園林綠化基礎設施老化、養護不善,施肥、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無法高效開展,影響園林綠化整體美觀程度。第二,園林綠化需要不斷引進新植物來替換枯萎、病害嚴重的植物,以維持園林的美觀和生態平衡。然而,資金不足使得園林管理單位難以購置新植物種類,導致植物多樣性下降,景觀效果欠佳。第三,園林綠化日常養護工作受到限制,如園林清潔、垃圾清運、綠地修整等均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充分支持,但資金短缺導致這些工作無法按時、按標準完成。第四,現代園林綠化養護越發依賴于先進科技手段,如智能灌溉系統、病蟲害監測設備和信息化管理平臺等,但資金投入不足直接限制了園林綠化養護的科技應用。
3.2 養護技術人員缺乏
養護技術人員缺乏主要體現在技術人員數量的不足、專業技能熟練度不足及培訓和職業發展的限制上,直接制約了園林綠化的養護效果。第一,園林綠化養護需要大量專業人員開展植物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灌溉管理等細致工作。例如,植物修剪需要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特點進行精準操作,而缺乏足夠的專業人員,會導致修剪工作不及時、不規范。第二,園林綠化養護涉及植物學、園藝學、土壤學等多方面知識,而現有養護技術人員缺乏跨學科的專業培訓,依賴經驗操作較多。這一問題在病蟲害防治上尤為突出,例如,在面對復雜的植物病害時會濫用農藥,導致無法有效解決問題,甚至造成環境污染。第三,養護技術人員的培訓及職業發展機會有限,部分單位難以為技術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機會,尤其在智能灌溉系統、植物監測技術和生態修復技術等現代技術應用方面的培訓機會較少[5]。
3.3 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是確保養護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然而,當前一些園林綠化養護單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力等問題。例如,養護工作缺乏統一的標準規范,養護人員權責分工不明確,養護工作檢查、監督不到位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園林綠化養護工作的質效,還容易導致養護管理混亂,給園林養護工作的秩序與專業性帶來負面影響。
4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策略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對園林植物、土壤、水源及基礎設施的全面管理和維護,其核心在于通過科學規劃和使用技術手段確保園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養護管理的最終目標是通過高效管理手段,為城市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美觀的綠化環境,最大限度地實現城市園林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平衡[6]。
4.1 引入社會資金,建立“園林認養”機制
建立“園林認養”機制,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園林綠化養護工作,解決園林綠化養護資金投入不足問題,拓寬園林綠化養護資金來源。例如,企業、社區和個人可以采用認養綠地、捐贈資金等方式,支持城市園林綠化養護工作。認養單位或個人可獲得認養證書、公益獎項等榮譽,且有機會參與園林綠化的日常養護。例如,社區在認養綠地后,可組織居民定期清理垃圾、修剪植物、種植花卉等志愿活動。此外,政府可制定相應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園林綠化養護領域,構建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提高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整體水平。
4.2 基于移動平臺,構建人員培訓體系
基于移動平臺培訓體系,園林單位可以為園林綠化養護技術人員提供便捷的學習培訓渠道。例如,基于手機移動應用程序,提供園林綠化養護技術學習的在線課程、視頻教學、知識庫等資源,提供多學科專家咨詢窗口,幫助園林綠化養護技術人員隨時隨地學習并交流專業知識。例如,開發植物修剪實操視頻課程、監測數據分析工具使用課程及移動GIS應用與場地測繪技能培訓,并設計病蟲害識別防治互動問答模塊,通過實時視頻流和定位功能,以便園林綠化養護人員遠程觀察其他園林養護單位的現場實操,踐行社交化學習理念。
4.3 引入區塊鏈技術,追蹤管理全流程
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透明、不可竄改和可追溯等特點,能夠為園林綠化養護工作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例如,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園林綠化養護工作的全流程追蹤管理。將每項養護工作的時間、地點、內容和負責人等信息記錄在區塊鏈上,形成完整的養護檔案,確保養護工作的規范性。此外,區塊鏈技術也可用于養護物資的管理與追溯,自動化智能化記錄肥料、藥劑等的采購、使用和庫存情況,保障養護物資的質量與安全,提高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科學性和專業性,提升養護工作的質效。
5 結束語
園林綠化養護技術及其管理工作的優化,對于增強綠化效果、延長綠化壽命具有重要意義。使用科學的土壤改良、灌溉、修剪、草坪建植和病蟲害防治等養護技術,可以促進園林植物的健康生長,增強綠化景觀效果。實行“園林認養”機制、開發人員培訓體系和追蹤管理全流程等措施,可以解決當前養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水平。未來,隨著現代化技術的逐步普及,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將更加科學、規范、高效,進而為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和居民生活質量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黨源.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與養護管理措施分析[J].居舍,2024(14):138-141.
[2] 諸強.園林綠化植物種植及養護技術管理研究[J].農業裝備技術,2023,49(4):52-53.
[3] 孫健.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及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房地產世界,2023(3):166-168.
[4] 張賽.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與養護管理措施的探討[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8):99-101,112.
[5] 郭艷.北方園林綠化養護的技術要點[J].園藝與種苗,2023,
43(9):64-66.
[6] 王衛東.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技術管理分析[J].種子科技,2022,40(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