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一詞,多在詩歌、散文等文學中用到,后來也延伸到繪畫與生活美學等方面。詩意是指文學氣息濃厚、富有想象力和美感的表達方式。詩意的呈現是一種感受,一種格調,是以文學藝術的方式呈現出的一種意境。如同唐五代時期的詩歌美學中“象”向“境”的推移,這也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意境說”。詩意是建立在對物象“刪拔大要”的基礎上,以“思”的藝術想象活動,圍繞著審美意象去“凝想形物”,進而“詩言志”,以集中、提煉、概括等方式去形成新的“象”,再由這個創造出來的“象”構筑成“意境”,從而成為作品中可以讓人感知的“詩意”。而我的繪畫就表達了對如何讓詩意視覺化的思考。
詩歌與油畫作為兩種藝術表現形式,各自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內涵。詩歌以文字為載體,抒發作者的情感、描繪意象;而油畫則以視覺圖像為載體,展現詩意的視覺表達。二者的內在聯系在于它們都能激發人們的審美情感和想象力。詩歌意象在油畫創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為作品注入了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審美魅力。通過詩歌意象的選取與表現,油畫家可以將詩意與視覺藝術相結合,呈現出獨具個性的藝術風格。
詩歌意象在我繪畫創作中的實踐與運用
作為一名熱衷于文學與詩歌的專業畫家,我在創作過程中始終追求詩意的表達。從小對文學的熱愛,尤其是對詩歌的熱愛,使我深刻體會到詩歌與繪畫之間的緊密聯系。在從事專業繪畫創作后,我更加注重在作品中展現詩意的魅力。
一、詩歌與繪畫的交融:史詩的視覺化呈現
在長達十年的時間(2007年至2017年),我對《苗族古歌》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段時間,我前往黔東南地區,傾聽歌師們吟唱苗族古歌,體驗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底蘊和獨特藝術魅力。歷經一年的精心創作,我完成了《苗族古歌》系列畫作。在這一系列作品中,我將詩歌與繪畫巧妙結合,生動地展現了苗族古歌的詩意之美,使史詩得以以視覺化的形式呈現。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入挖掘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將其轉化為繪畫中的視覺元素。例如,我將詩歌中描述的自然景觀、民族風情和神話傳說等元素,以細膩的筆觸和鮮明的色彩展現出來,使畫面充滿詩意的氛圍。同時,我還運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將詩歌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為觀眾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
此外,我還關注到詩歌與繪畫之間的形式美。在繪畫作品中,我借鑒詩歌的韻律和節奏,使畫面更具動態感和生動性,呈現出一種詩意的美感。通過將詩歌與繪畫相互交融,我成功地為苗族古歌這一史詩題材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
二、愛情主題繪畫:真實情感的詩歌意象呈現
2008年,由于與愛人分居兩地,我創作了一系列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這些詩歌傳達了我對愛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受到詩歌的啟示,我又創作了一系列愛情主題的繪畫作品,以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了愛情的美好與真摯。
在這個創作過程中,我將詩歌中的情感意象轉化為繪畫中的視覺元素,如將詩歌中描述的一對情侶螞蟻在月光下慶祝生日的場景,以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畫出來,使畫面彌漫著浪漫的氛圍。我運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將詩歌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為觀眾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
在繪畫作品中,我注重情感的真實表達,將內心的思念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融入其中。此外,我還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使繪畫作品更具表現力和藝術魅力。在此過程中,我認識到愛情主題繪畫不僅僅是表現愛情的美好,更是對人類共同情感的關注和真實表達。
三、內心審視主題繪畫:詩意探尋自我之旅
在2015年至2016年這段時間,我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創作了《尋找自己》這組詩。在此期間,我深入探討人生課題,反思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并思考個體在社會、家庭等多重角色中的定位。這組詩歌不僅為繪畫提供了創作靈感,還成為了表達自我內心探尋之旅的載體。通過富有象征意義的圖像,我的繪畫作品展現了人們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即把詩意融合到繪畫中,并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通過此階段的創作,我認識到內心審視主題繪畫不僅是表現個人心路歷程的一種方式,更是對人類共同關注和真實表達的情感窗口。期待在我的作品中,可以與觀者共享內心世界的奧秘,激發共鳴,共同探尋人生的真諦。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詩歌意象創作與中國傳統詩學價值的回望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深入挖掘詩歌意象的創作潛力,將國內外詩歌文化與現代審美有機結合,創作出富有時代特色和個性魅力的繪畫作品。詩歌意象為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使我的繪畫作品更具內涵和表現力。同時,我對中國傳統詩學價值進行了回望,充分吸收其精華,培養自己的詩性。2023年9月28日,貴州省美術館舉辦的“‘詠懷’廖江華——個人美術作品展”,正是我近幾年思考與創作實踐的成果展示。
我在這一創作歷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詩歌意象在繪畫中的重要地位和價值。詩歌意象的植入不僅豐富了繪畫的內涵,提升了審美價值,還令我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展望未來,我將繼續深入挖掘詩歌意象的內涵和表現力,將詩歌意象創作與中國傳統詩學價值相互融合,并融入繪畫作品中,以期在繪畫作品中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為藝術領域帶來更多創新與突破。
繪畫作品中的詩歌意象選取與表現
詩歌意象重點在于“象”后之“意”,或是達“意”之“象”?!跋蟆痹诶献雍颓f子的美學思想中成為“意境說”最早的源頭,唐代美學家提出的“境”就是“象”和“象外虛空”的統一,也就是莊子說的“象罔”的對應物。宗白華在美學研究中注意到藝術境界里的虛空要素,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里,表現著同樣的意境結構。在繪畫作品中,詩歌意象的選取與表現,既是一種藝術創新,也是對內心世界的深刻挖掘。通過對詩歌中富有象征意義的元素進行轉化,藝術家可以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呈現出更具深度和內涵的繪畫作品。
我在選取詩歌意象時,非常關注繪畫元素與主題表達內在的關聯性。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多元解讀性,我希望捕捉到獨特的心境,進而引發觀者的共鳴。例如,在表現愛情主題時,可以選擇具有浪漫色彩的意象,如玫瑰、桃心、月亮等,以此傳達出對愛情的向往與堅守。當然,在表現詩歌意象時,藝術家需注重情感的真實表達,通過細膩的筆觸和鮮明的色彩,將內心的情感波動呈現于畫面之上,使作品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同時,藝術家還可以運用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使繪畫作品更具表現力和藝術魅力。如我在表現內心審視主題時,便選擇了具有象征意義的圖像,如十字路口、夕陽下的道路等,以此傳達出人們在尋找自我這一過程中的困惑與思考。在此基礎上,我在作品中適當增加細節和描述,使其內容更加豐富。例如,通過描繪人物的神態、動作等,表現其在面對人生抉擇時的矛盾與掙扎。如此一來,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能引發觀者對人生意義的深入思考。
一、自然景物詩歌意象
在我的作品中,自然景物如天空、大地、花草等,都被賦予了詩歌意象。這些自然元素象征著愛情中的美好、純真和永恒,為作品注入了詩意。我的創作中,畫面里的自然景物是含“情”的,創作的內驅力是“情”,畫面中的“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畫面的詩歌意象,“情”與“景”不可分離,所畫的自然景物是情景交融的繪畫元素與詩歌意象。比如在《種一顆真心》中,無垠的大地與烏云密布的天空,更加凸顯出在這荒漠上種植真心機器人的心境,是在荒涼、孤寂中的堅守。其他的作品中所出現的天空、大地、巖石抑或花草,也都被賦予了無窮的意義。自然景物成為繪畫的元素,也成為了我抒發情感、“詩以言志”的載體。
二、人物形象詩歌意象
詩歌的靈魂在于審美意象,詩歌意象中的人物形象要“即語繪狀”,所繪之“狀”應當不同于常規的人像寫生,而是要創造出審美意象,這里的人物形象是審美意義上的人物。詩歌意象的類型有“情中景”“景中情”“人中景”和“景中人”,我的作品大多屬于“景中人”的類型。我所繪制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獨特的寓意,如愛情、理想、信仰和堅守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詩歌意象的特點。這些人物形象在詩歌中并非單純的形象描繪,而是融入了豐富的情感與寓意。他(她)們是愛情的象征,理想的化身,信仰的體現,以及堅守的代表。通過細膩的肢體語言表達、傳神的表情刻畫、深入人心的色彩心理構筑和引人入勝的氛圍營造,這些人物形象與畫面敘事相結合,形成了一幅幅如電影經典畫面的效果。
在創作過程中,我力求以詩歌的語言去描繪人物形象,消除語義重復,修正表意不準確的問題,并適當在凸顯人物特征符合意境營造的同時,也盡可能地增加觀點,在達意的同時引發思考。細節和描述的豐富使描繪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呈現出人物形象的生動性。觀眾在欣賞這些作品時,不僅能感受到詩歌與繪畫的魅力,還能深入體會人物形象背后的寓意,共同探尋人生的真諦。
三、抽象符號詩歌意象
我的作品看似寫實,但在繪畫作品中巧妙地運用了抽象符號,如線條、形狀等,作為詩歌意象的載體。這些抽象符號富有象征意義,賦予作品更為深厚的內涵和強烈的表現力。抽象符號不再僅僅是藝術表現的元素,更是我內心世界的外化。這些抽象符號在作品中交織,形成一幅幅富有詩意和哲學意味的畫面。比如《心靈的樂章》中彩霞色塊帶有很強的抽象性,是讀懂自己內心后的喜悅。在《苗族古歌》組畫中,我就運用了苗族歌唱方式中的曲調,以曲線的大量運用再現苗族歌師吟唱古歌的樂感,也對在黔東南考察期間對苗族熱情奔放、載歌載舞的民族特性的感受進行了抽象表達。
抽象符號作為詩歌意象的載體,展現了藝術家獨特的審美觀和深刻的思想內涵。通過對這些抽象符號的巧妙運用,作品既展現了藝術的美感,又引發了觀者的深入思考。這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無疑為繪畫作品賦予了更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
詩歌意象在繪畫創作中的實踐
我的繪畫創作實踐,除了運用傳統的繪畫技法如色彩、構圖和筆觸等,更多地是結合圖像學、心理學、精神分析、藝術哲學上的跨學科融合。如下:
一是深入挖掘詩歌內涵:為了將詩歌意象成功地融入繪畫作品,首先需要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這包括詩歌的主題、情感、意境等方面,以便在繪畫過程中充分傳達詩歌的韻味和思想。我在將詩歌意象繪畫視覺化呈現時,主要分為對經典詩歌的繪畫創化與對自己詩歌的繪畫詮釋,但這不等同于簡單的插畫式的圖解,而是深入剖析詩歌,找出其中的關鍵詞與核心意象,以此作為繪畫創作的靈感來源。
二是捕捉詩歌意象的獨特性:詩歌意象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性,因此在繪畫創作中,要善于捕捉詩歌的意象,將其轉化為可視化的視覺元素。這種獨特性主要是根據對詩歌內涵的分析,最后得出其獨特的詩歌意象。比如《苗族古歌》與《尋找自己》的兩組詩歌的意象就不同,為此我創作了兩種風格的繪畫。
三是發揮想象,構建畫面:在繪畫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詩歌中的抽象意象轉化為具體的畫面。
四是注重畫面布局和形式美:在繪畫創作中,要注重畫面的布局和形式美。通過合理的構圖、色彩搭配和筆觸運用等手段,將詩歌意象呈現得更加立體和生動。
五是引發觀者的共鳴:優秀的繪畫作品能引發觀者的共鳴。在創作過程中,我首先要畫出感動自我的作品,同時在畫面的呈現中要理解要關注詩歌意象與觀者之間的情感交流,使作品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觀賞價值。
六是保持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將詩歌意象融入繪畫創作時,要保持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這既體現在繪畫技巧上,也體現在對詩歌意象的詮釋和表現上。詩歌與詩歌不同,哪怕是同時代的大家,詩有李杜之別,畫亦如此。
這些作品,大多數是在詩歌形成的基礎上構成的畫面,也有在寫作詩歌的同時,已經在心中出現的畫面。通過對圖像學的研究,我將故事所蘊含的詩意以圖像的方式呈現,以圖像元素,如特定的人物形象、景物、空間、符號等將故事中的情感、場景和寓意生動地展現出來。同時我也從心理學角度去完善畫面,讓構成畫面的情景與寓意符合心理學原理,將詩歌意象轉化為繪畫,讓繪畫中的情感、認知與審美等方面做到自然而然的交融;讓畫面的色彩、線條、形狀等視覺元素能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產生共情,以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畫面的敘事是真摯的,正是因為真與善,畫面的美會從心理學、圖像學、藝術哲學上,讓作品更具強烈的感染力。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無論是詩歌還是繪畫,創造審美意象是它們共同的要求。詩歌所描繪的物的情,是一種動態的時間性藝術;而如何將詩意視覺化,繪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呈現方式。因為繪畫擅長描繪物的形狀,是一種靜態的空間性藝術。詩歌意象是詩人將情與景交融的產物,而繪畫在表現情景交融時,是有空間藝術優勢的,可以將虛空的詩歌意象視覺化,呈現出形狀與色彩,成為有具體藝術空間的審美意象,如此也就達到了詩歌意象的目的。
詩意視覺化不僅僅是簡單地從詩歌到繪畫的轉化,更是詩性的勃發,是結合好審美感知,上升到審美實踐,創作出飽含詩意的審美意象的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