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

本案提醒消費者,警惕“一房多賣”(圖文無關 圖/視覺中國)
35套保障房被“一房多賣”,57名購房受害者,損失達千余萬元……隨著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法槌落下,開發商安某峰將在牢獄中度過10年光陰,并依法償還相關被害人的經濟損失。
2008年初,時年32歲的安某峰作為鑫安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安公司”)實際控制人,在規劃一個重要的投資項目。原來,市區某印刷廠連年虧損,處于破產邊緣。他多次到某印刷廠周邊考察地形環境:便利的交通設施,不遠處的教育設施,還有正在建的開放式公園……他敏銳地感到“這塊寶地將來用作房地產開發定會大賺一筆”。幾次協商后,該廠長僅提了一個很現實的要求——“只要能把職工安置好就行”。安某峰粗略一算,“八百多萬元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于是,他一口允諾。
然而,收購這家印刷廠的土地并非一帆風順。不久,該印刷廠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涉及的地塊和財產全部交由政府某舊區改造指揮部和清算組負責。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安某峰深思熟慮后,還是決心拿下這塊土地的開發權。為此,他又多次找到指揮部協商開發事宜。
9個月后,鑫安公司和A公司、A公司第十三項目部(以下簡稱“十三項目部”)簽下《房地產合作協議》:共同開發ZH小區項目,建設2棟住宅樓,共計保障房200套、商品房40套。該協議還規定由鑫安公司和A公司負責投資,十三項目部負責銷售,取得的銷售房款打入A公司賬戶。而后,再按合作協議規定,調配所需的工程款。
鑫安公司和A公司均是以開發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那么,十三項目部又是什么樣的機構呢?據安某峰介紹:“我們簽訂的是三方合作協議。按協議,鑫安公司不能以自己的名義銷售住房。為了便于經營管理,A公司讓我們鑫安公司在開發ZH小區項目時稱為A公司第十三項目部。其實是由鑫安公司的人員參與開發和銷售房產,對外宣稱鑫安公司是A公司第十三項目部……”
這份千余字的合作協議簽署后,開發ZH小區項目的各種手續均是以A公司的名義對外進行,可謂“一路綠燈”。2013年夏天,該項目1號樓主體拔地而起,2號樓也即將竣工。因為房價偏低、地理位置好,又是經濟適用房,許多購房者慕名而來。其間,鑫安公司以十三項目部名義對外銷售住房,許多購房者由鑫安公司人員指引到A公司辦理購房手續。
2015年3月,投資ZH小區項目的資金短缺,1號樓主體工程難以封頂,電梯、水電暖氣等配套設施也無資金采購。面對停工的原因,安某峰把責任全部推給了合作方:“因為A公司遲遲不支付工程款,還挪用客戶的購房款,導致我公司的建設工程總是欠款,不能如期發放職工的工資和購買原材料……”
“當務之急是快速籌集項目資金繼續施工。”安某峰想到“十三項目部與鑫安公司是一套人馬,審核保障房資格、銷售房產的人員均是鑫安公司的職工”,不由靈光乍現——何不使用鑫安公司名義對外售房!這可是“聚財”的捷徑!但想到“一房多賣”的后果,他自己也心里打鼓。轉而,他又安慰自己:“這樣做,起碼能有資金維持正常施工,完成工程。”
在安某峰的授意下,從2016年后所有來購房的客戶均與鑫安公司簽訂購房協議。如此,先前A公司出售的部分房產又被再次出售,甚至出現了“一房三賣”。大學畢業的張瑞明一直都想在市區有個落腳的“小窩”,他從網上搜索到鑫安公司出售保障房的信息。“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產,算下來不到20萬元,還有房產證、土地證。”他和女友來到施工現場一番考查后,當即繳納了訂金,并與鑫安公司簽下購房協議。
然而4年過去了,ZH小區1號樓還是處于停工狀態。事后,張瑞明被拉進一個自發的“鑫安公司一房多賣”微信群,這才發現自己購買的這套住房,先后已有兩家購買。
2021年5月,受害者們紛紛舉報鑫安公司的違法行為。公安機關立案后,鑒于案情復雜,社會關注度高,襄都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提前介入案件,引導公安機關提取和固定相關證據。
事實上,此案棘手的難題是如何確定安某峰“非法占有目的”的相關證據。檢察官梳理涉案的房產后,發現有13套網簽房被重復售出。提審中,安某峰一再解釋:“當時我們公司經營困難,我手里沒有資金……迫不得已才一房多賣。我先用這些錢救急,臨時周轉一下。”
按安某峰的說法,鑫安公司把一房多賣的售房款用于ZH小區工程欠款上,他沒有非法占有目的。隨后,檢察官走訪了解到:鑫安公司沒有其他的調劑房產可供受害者居住,也無資金退賠受害者損失,社會影響惡劣。這些受害者有的是老年人、有的是殘障人士……檢察官認為:網簽房在房管局正規備案,就是為了避免開發商出現“一房二賣”現象。鑫安公司隱瞞其不具有對外銷售房屋的資質,還故意將13套網簽房再次出售,明顯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2021年8月25日,襄都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合同詐騙罪對鑫安公司和安某峰提起公訴。一審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后,查明:2016年至2021年,安某峰隱瞞其沒有實際履行銷售保障房合同能力的事實真相,以重復銷售保障房的方法,銷售保障房35套,涉及人數92人次,合同金額1808.7萬元,實交金額1438.3萬元,貸款金額83萬元。以“網簽優先,未網簽時間優先”為原則,剔除視同正常交易35人次后剩余57人次35套房,合同金額1116.3萬元,實交金額1006.4萬元。其中,安某峰將售房款60.1萬元用于家庭開支和挪作他用。
“我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構成犯罪。鑫安公司‘一房多賣’是以回籠資金促使ZH小區項目順利竣工為目的。簽訂房屋買賣合同都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屬于民事行為……一審判決錯誤。”接到判決書后,安某峰不服,提出上訴。
2022年5月,二審法院裁定發回重審。一審法院重新依法組成合議庭,再次開庭審理后作出判決:被告鑫安公司犯合同詐騙罪,判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被告人安某峰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5萬元;責令被告單位鑫安公司、被告人安某峰退賠57名被害人經濟損失1006.4萬元。
案發后,安某峰多次表示自己會積極向購房者退賠損失。然而,時至重審依然沒有他賠償損失的任何跡象。再次接到判決書后,他又提起上訴。
2023年8月18日,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黃靈? ? yeshzhwu@foxmail.com
這起案件中,開發商采用“一房多賣”方式籌集“資金”,受騙者人數之多、涉案值之大令人咋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法律意識淡薄。就本案來說,A公司若拖欠工程款,鑫安公司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而安某峰曲解“非法占有目的”內涵,走上了犯罪歧途。其二,預售房屋市場存在諸多管理漏洞,難以有效防止“一房多賣”等違法行為。那么,該如何破解上述問題呢?檢察官建議:一是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全民守法意識;二是加強房地產領域全面、高效的監管體系建設,及時發現開發商違規行為,并予以嚴懲;三是購房者應提高自我防范意識,要通過正規渠道獲取真實可靠的信息,避免因貪圖便宜造成個人的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