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
在本案涉及的二手車交易中,易手的車輛系抵押物。交易半年后,車輛被享有抵押權的公司拖走。為此,買家與賣家對簿公堂。那么,雙方交易的是車輛的所有權還是使用權?損失該由誰承擔?
本案中的買賣雙方分別是楊春和許正,兩人均是二手車交易從業(yè)者。
楊春有個叔叔叫楊大民。2021年3月,楊大民全權委托楊春幫其購買一輛性價比高的二手車。3月16日,楊春看中許正手中的一輛起亞牌小轎車(下稱“案涉車輛”)。許正有言在先:案涉車輛系抵押車,無法辦理過戶手續(xù)。
雙方談好價格,楊春遂以自己的名義與許正簽訂二手車買賣合同(下稱“買賣合同”)。楊春支付5.9萬元購車款,許正當場向楊春交付案涉車輛及行駛證,證件上顯示所有權人為宗申洋。因知道楊春是代別人購車,許正在收取購車款后,向楊春返還2000元作為中介費。
手續(xù)辦妥后,楊春將案涉車輛開走,與楊大民碰頭。兩人簽訂二手車買賣合同,楊春以5.9萬元的價格將案涉車輛轉(zhuǎn)賣給楊大民。楊大民當場付款,楊春將案涉車輛及行駛證交給楊大民。
2021年9月8日,楊大民發(fā)現(xiàn)車子不見了,并收到落款為某車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租車公司”)的告知書,稱“宗申洋逾期支付租金,案涉車輛被該公司收回”。
自己花錢購買的二手車,竟被租車公司拖走,楊大民當然不答應,遂找楊春理論。2021年9月9日,經(jīng)河南省嵩縣車村鎮(zhèn)人民調(diào)解委員會主持調(diào)解,兩人達成協(xié)議:不管楊春是否能夠向他人追回車款,都應于2021年10月8日前向楊大民返還購車款5.9萬元,逾期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支付利息。
然而,楊春并未履行還款義務。楊大民遂于2021年12月14日向嵩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2022年1月6日,嵩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民事判決:楊春返還楊大民購車款5.9萬元。
因案涉車輛是從許正手中買來的,輸了官司的楊春自然要找許正交涉。因協(xié)商未果,楊春遂于2023年1月以許正為被告,向安徽省懷遠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解除買賣合同,許正向其返還購車款5.7萬元,并自2021年3月16日起,按年利率6%支付利息。
懷遠縣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定:楊春雖然提供證據(jù)證明案涉車輛的去向,但其自身存在過錯,應自行承擔部分損失;許正將其不享有完全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抵押車輛轉(zhuǎn)讓獲利,使楊春因他人主張權利而無法繼續(xù)使用所購車輛,許正應對楊春承擔賠償責任。
2023年3月10日,懷遠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解除買賣合同;許正返還楊春部分購車款5.31萬元;駁回原告楊春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許正不服,提出上訴,請求二審法院改判駁回楊春的全部訴訟請求。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蚌埠中院”)于2023年7月21日立案,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
許正認為,本案并非買賣合同糾紛,而是有關車輛轉(zhuǎn)押的債權轉(zhuǎn)讓糾紛。楊春是二手車交易從業(yè)人員,知道行規(guī)。自己在交付車輛時一并將行駛證等交給了楊春。楊春明知許正不是車輛所有權人,即知曉第三人對標的物享有權利。
許正表示,本案合同關系的相對方是楊春的叔叔楊大民,而非楊春。楊春實際上是中介,并非本案的適格主體,故無權提起本案訴訟。即使認定楊春是買車方,其對車輛系抵押車、不能過戶的風險也是明知的。故自己不應對案涉車輛被拖走承擔賠償責任。
楊春辯稱,雙方簽訂買賣合同后,其已向許正支付相應的價款。許正將案涉車輛交付給自己,雙方已形成合法、有效的買賣合同關系。且許正在一審中對收取購車款予以認可。
許正出售的案涉車輛,實際車主為宗申洋,抵押權人為租車公司。許正在未取得案涉車輛所有權及處分權的情況下,將車輛出售,存在“根本違約”,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楊春認為自己有權主張解除合同,而許正應承擔因違約造成的損失。
蚌埠中院經(jīng)審理認為,本案系許正和楊春因買賣案涉車輛產(chǎn)生的糾紛。二審爭議焦點為:買賣合同是否應當解除;許正應否返還楊春5.31萬元。
關于買賣合同是否應解除的問題。許正認為楊春并非合同的當事人,不存在與其解除合同的問題。但從本案來看,案涉車輛價款系楊春向許正支付,故應認定許正和楊春系案涉車輛買賣合同的當事人。雙方均認可在交易時知曉車輛系抵押物,無法過戶,且雙方并未提交證據(jù)證明,案涉交易經(jīng)過車輛抵押權人的同意,故應認定雙方交易的是案涉車輛的使用權。另外,本案并非許正所主張的債權轉(zhuǎn)讓關系。
許正在明知車輛存在被案外人收回的風險的情況下,應提供證據(jù)證明楊春依然擁有案涉車輛的使用權,否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由于許正并未提供相應證據(jù),故應認定楊春已失去對案涉車輛的占有,買賣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xiàn),許正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楊春要求解除買賣合同,符合法律規(guī)定。

二手車交易須厘清權利(圖/ICphoto)
關于許正是否應返還楊春5.31萬元的問題?!睹穹ǖ洹返谖灏倭鶙l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jīng)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zhì),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請求賠償損失。合同因違約解除的,解除權人可以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币罁?jù)該規(guī)定,案涉合同因許正違約而解除,楊春可以要求許正承擔違約責任。
楊春向一審法院訴請判令許正返還全部購車款。但楊春明知案涉車輛為抵押物,無法辦理過戶,在明知存在較大交易風險的情況下購買案涉車輛,未盡到審慎注意的義務,存在過錯;基于其依約履行了付款義務,其失去案涉車輛控制權,并非合同訂立后的過錯導致,一審法院酌定楊春承擔10%的責任,許正承擔90%的責任,返還楊春5.31萬元,并無不當。
綜上,許正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二審法院予以維持。2023年9月1日,蚌埠中院對外公布本案二審判決結果: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本文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姚志剛? ? winter-yao@163.com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條規(guī)定:“抵押權是通過不轉(zhuǎn)移抵押物而成立的,抵押物的所有人在抵押期間可以合法使用抵押物,但是不能減少抵押物的價值?!睂φ赵撘?guī)定,債務人用汽車抵押擔保時,汽車無須交付抵押權人,債務人仍然可以使用汽車。
用于抵押的汽車可以買賣,但買賣過程中,必須告知買方,車輛已經(jīng)被抵押登記,一旦不能按時償還,車輛會被債權人申請扣押、拍賣。法律還規(guī)定,抵押車輛不能過戶,因為抵押物的物權暫時不屬于車主所有。買方在明知車輛已被抵押的情況下,與賣方簽訂車輛買賣合同,合同是有效的,但不能辦理過戶,導致車輛所有權無法轉(zhuǎn)移給買方。故本案二審法院認定,雙方交易的是案涉車輛的使用權。
本案中,因租車公司主張權利,導致買方楊春無法繼續(xù)使用車輛,故買賣雙方應當根據(jù)各自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許正作為賣車人,應當承擔主要責任。楊春作為買車人,明知所買車輛系抵押物,對其失去使用權亦存在一定過錯,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