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勇,慕永利,李向果
(1.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2.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
植物乳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乳酸菌,其能分泌細菌素和有機酸類L-乳酸等物質,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減少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另外其胞外多糖具有破壞病原體生物膜、抗氧化和免疫調節等作用,被認為是理想的益生菌菌劑,在食品、醫療保健等領域受到關注(陳一然和張明,2011)。同時植物乳桿菌又是動物消化道中的常見乳桿菌之一(鄭越等,2022),可作為青貯飼料等的發酵菌劑被用作飼料發酵,提升飼料消化利用率,改善動物生產成績(韓慶功等,2018)。
本試驗通過在伊拉商品兔日常飲水中添加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綜合評價其對伊拉兔生長性能、腸道健康度及肉品質的影響,旨在為植物乳桿菌MC090的開發應用奠定基礎,并提供依據。
1.1 菌株來源 植物乳桿菌MC090分離自河南省寶豐縣翟集村米醋坊窖池,由本實驗室分離鑒定并保存。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為本實驗室發酵制備,規格為2.8×109/mL。
1.2 試驗方案及設計 試驗選取同批次且健康的32日齡商品兔216只,隨機分為試驗組、對照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36只。試驗開展后在試驗組飲水中添加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5 mL/L,早中晚3次飲用;對照組飲用自來水;試驗為期23 d。對照組和試驗組飼喂相同日糧,日糧營養參照NRC(1977)和李福昌(2011)推薦的家兔營養需要設計,見表1。

表1 飼料配方及營養水平 %
1.3 生產管理 日常管理、免疫程序按照日常生產開展,試驗開展前對所有兔進行一次球蟲及體外寄生蟲驅殺,試驗開展后的試驗期內不投喂任何抗生素或添加劑。
1.4 試驗指標及評價方法 試驗期詳細記錄試驗始/末體重、死淘兔體重、采食量,用于計算生產成績;試驗結束后每組選擇體重接近的9只試驗兔進行屠宰,測定屠宰成績,并采集腸道組織樣本和肌肉組織測定各指標。
1.4.1 生長性能 試驗第1天和第23天早晨對所有試驗兔進行空腹稱重。
平均日增重(ADG)=每組兔重量/只數/天數;
平均日采食量(ADFI)=耗料量/只數/天數;
死淘率/%=死亡淘汰數/只數×100;
料重比(F/G)=耗料量/增重;
計算料重比時應將死淘的增重計算在內。
1.4.2 小腸組織形態結構 小腸組織形態測定指標為十二指腸、回腸和空腸的絨毛高度、隱窩深度和絨隱比。小腸組織切片經HE染色后于顯微鏡下觀察,用IPP6.0軟件測量各腸段樣本的腸隱窩深度、絨毛高度,計算絨隱比(V/C)。
1.4.3 盲腸食糜pH及食糜微生物數量 兔屠宰后無菌截取整個盲腸腸管,置于無菌袋中冷藏貯存送往實驗室。使用pH計測定食糜pH;盲腸食糜總菌數、大腸桿菌、乳酸桿菌微生物數量采用選擇性培養基平板計數法檢測(楊建功等,2022),計數菌落數結果以CFU/g表示。
1.4.4 屠宰性能及肉品質指標 各處理組每個重復選擇大小接近的9只試驗兔宰前稱重,記錄活體體重。屠宰后記錄全凈膛重、半凈膛重,分別計算全凈膛率、半凈膛率。
全凈膛率/%=全凈膛重/宰前活重×100
半凈膛率/%=(全凈膛重+心臟+肝臟+腎臟+腹部脂肪)/宰前活重×100
肉品質指標包括背最長肌pH45min、pH24h、滴水損失、剪切力、肉色(L*值、b*值、a*值)。
pH測定:屠宰后45 min、24 h使用pH計測定背最長肌pH,重復測定3次,取平均值。
滴水損失:取背最長肌約3 cm的方塊肉稱重,保鮮袋包裹并置于4℃冰箱中24 h,用吸水紙巾拭去表層水后稱重、計算。
滴水損失/%=(保存前肉組織重-保存后肉組織重)/保存前肉組織重×100
剪切力:采用C-LM型肌肉嫩度剪切力儀測定剪切力,計算平均值。
肉色:兔屠宰后45 min內用CR-10型色差儀測定背最長肌L*值、a*值、b*值。
1.5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使用SPSS 26.0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
2.1 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對兔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兔的終末均重、平均日增重有所增加,但差異不顯著(P>0.05),料肉比、累計死淘率均有所下降,差異均不顯著(P>0.05),這4項指標的增加或下降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對兔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對兔小腸黏膜結構的影響 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空腸絨毛高度和V/C差異均顯著(P<0.05);試驗組空腸隱窩深度及十二指腸、回腸隱窩深度、絨毛高度、V/C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3 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對兔小腸黏膜結構的影響 um
2.3 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對兔盲腸食糜pH及總菌數的影響 由表4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盲腸食糜總菌數、pH和大腸桿菌數差異均不顯著(P>0.05),乳酸桿菌數差異顯著(P<0.05)。

表4 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對兔盲腸食糜pH及總菌數的影響
2.4 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對兔屠宰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 由表5可知,試驗組與對照組全凈膛重、全凈膛率、半凈膛重、半凈膛率、肌肉pH45min、pH24h、24 h滴水損失率、L*值、a*值均無顯著差異(P>0.05);剪切力和b*值差異顯著(P<0.05)。

表5 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對兔屠宰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
目前,在商品兔養殖生產中,幼兔斷奶——腸道綜合征引起的兔腸道易激現象最為突出(何貴明等,2013)。應激現象的發生可導致腸道菌群結構極易發生紊亂,從而造成腹瀉,導致死亡(祝元婷等,2022)。本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平均日增重提升,死淘率和料重比下降,表明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可提升伊拉兔的生產成績。
大腸桿菌和產氣莢膜梭菌是兔常發性腸道條件致病菌,腸道感染時對腸道結構直接損傷,導致小腸絨毛、微絨毛和上皮細胞脫落(劉蓮蓮等,2013),腸黏膜完整性破壞,進而影響腸黏膜正常的生理功能,導致腸道菌群生態失衡。腸道菌群與宿主以互惠的方式存在,在營養供給、消化吸收、免疫及對病原體清除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Jens等,2011)。本試驗結果表明,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可顯著提升伊拉兔十二指腸與空腸絨毛的高度,腸絨毛高度的提升可擴大吸收面積,腸道pH降低實質是H+濃度提高,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增殖;本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盲腸食糜微生物總菌數和大腸桿菌均差異不顯著(P>0.05),但乳酸桿菌顯著提高(P<0.05),表明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能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維護腸道菌群平衡。
屠宰性能及肉品質是衡量兔產肉性能的重要經濟指標。本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全凈膛重、全凈膛率、半凈膛重、半凈膛率有所改善,但差異不顯著。肉品質方面,肌肉pH表示肌肉酸度,與糖原的酵解速率及乳酸含量有關,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宰后pH24h下降較為緩慢,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剪切力和b*值差異顯著(P<0.05),且24 h滴水損失率降低,可能與腸道健康度提升,促進營養物質沉積有關。
綜上所述,植物乳桿菌MC090發酵液對伊拉商品兔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質無顯著改善作用,但可提高兔的小腸絨毛高度,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維護腸道健康,降低兔群死淘率,降低料重比,提高兔只生產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