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苗 穎,蔡永超,李 琰,閆 微,常偉辰,張紅英,楊明凡*
(1.河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2.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學與信息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3.河南省衛生監督所,河南鄭州 450008)
近年來,抗生素在臨床上的濫用導致耐藥性菌株的增加,造成臨床一些動物疾病的治療更加困難(黃雨婷等,2022)。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94號文件規定: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因此,研發綠色、無耐藥、效果好的預防保健藥物已迫在眉睫(齊靜等,2022)。中藥是我國五千年留下的瑰寶,具有綠色、無耐藥性等優勢,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上發揮了很大作用(陳天毅等,2018)。但因中藥的適口性差、利用率低、價格高等缺點限制了其在畜牧獸醫中的應用。
微生物發酵技術成為一種新的中藥炮制方法。利用微生物的產酶作用及其在增殖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來分解中藥或飼草植物細胞壁和大分子物質,促進有效成分的釋放,提高了中藥的利用率,改善了中藥的適口性,降低了中藥的使用成本(汪鵬等,2020)。本文旨在探究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為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在飼料添加劑領域的開發與應用提供依據。
1.1 試驗材料 發酵用的菌種:枯草芽孢桿菌K3菌株和乳酸桿菌HN12菌株均由河南農業大學微生物教研室分離鑒定并保存的菌株;板芪復合物由河南德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設計 試驗將60頭體重相近的28日齡斷奶的三元仔豬隨機分為1個對照組和2個試驗組,試驗組飼料中分別按照0.5%的比例添加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試驗I組)和添加0.5%未發酵的板芪復合物(試驗II組),連續使用14 d,對照組使用基礎日糧。按照常規方法進行飼養管理。試驗期間詳細記錄各組仔豬的采食量、體重、健康狀況等。
1.3 基礎日糧 仔豬的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干物質基礎)
1.4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的制備 將板芪復合物粉碎至60目細度,按照1∶1的比例加入蒸餾水,蒸汽徹底滅菌,然后加入培養好的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桿菌至終濃度均為1×108CFU/g,32℃培養48 h,即可制備好益生菌發酵的板芪復合物。
1.4.1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前后主要成分含量的變化 高效液相檢測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前后主要成分變化。根據《中國獸醫藥典》標準方法進行檢測,板藍根色譜檢測的有效成分靛玉紅,黃芪色譜檢測有效成分黃芪甲苷。
1.5 生長性能測定
1.5.1 日采食量 試驗期間每天采用“清料槽法”稱取每組試驗豬的日采食量,并做好記錄。
1.5.2 體重 分別在試驗開始后的第5、10、15、20天對仔豬進行稱重。
1.5.3 腹瀉率的測定 觀察各組仔豬的糞便狀態,按照以下規則進行計分:固體,0分;糊狀,1分;半液體,2分;液體,3分。2分及以上視為腹瀉,統計各組仔豬腹瀉率。
腹瀉率/%=每日腹瀉頭次/(仔豬頭數×試驗天數)×100。
1.6 血液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分別在試驗開始后的第5、10、15、20天晨飼前對試驗豬進行前腔靜脈采抗凝血。將血液樣品送鄭州白蘋生物公司進行檢測。
1.7 直腸大腸桿菌和乳酸桿菌檢測 試驗開始后的第5、10、15、20天隨機抽取5頭仔豬,用棉拭子無菌取直腸內容物,置于滅菌PBS緩沖液中搖勻,并進行倍比稀釋。檢測大腸桿菌采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檢測乳酸桿菌采用MRS固體培養基,采用平板培養計數法對腸道大腸桿菌和乳酸桿菌進行計數。
1.8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6進行初步處理,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1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前后主要成分含量變化 由圖1可知,兩株益生菌同時發酵板芪復合物后黃芪甲苷含量極顯著上升(P<0.01);兩株益生菌同時發酵板芪復合物后靛玉紅含量極顯著上升(P<0.01)。

圖1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前后主要成分變化
2.2 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生產性能影響 由表2可知,在仔豬35日齡,試驗I組的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比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第三周后差異極顯著(P<0.01);與對照組相比,試驗II組在仔豬42日齡時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有差異顯著(P<0.05);仔豬42日齡時,各組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差異顯著(P<0.05),第三周后均表現出差異極顯著(P<0.01)。

表2 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生產性能影響
2.3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腹瀉率影響 由表3可知,各組腹瀉率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試驗I組和試驗II組仔豬在49日齡后均未出現腹瀉現象。

表3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腹瀉率影響 %
2.4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血液指標的影響 由表4可知,試驗組與對照組仔豬的血液生化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且試驗I組和試驗II組均能顯著提高斷奶仔豬血液中的血紅細胞數目、淋巴細胞數目、血紅蛋白含量、淋巴細胞百分比、粒細胞數目等,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表4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血液指標的影響
2.5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直腸大腸桿菌和乳酸桿菌數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試驗I組和試驗II組在49和46日齡時,仔豬直腸大腸桿菌和乳酸桿菌數目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試驗I組和試驗II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表5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直腸大腸桿菌和乳酸桿菌數量的影響 lg CFU/g
3.1 益生菌發酵中藥對其有效成分的影響 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桿菌具有較強的分解有機物的能力,板藍根和黃芪為中草藥,其藥效成分被植物的細胞壁包裹,進入動物體內后吸收利用率較低。益生菌發酵中藥是應用現代微生物發酵技術,充分破壞中藥的細胞壁結構,從而提高中藥的利用率(汪鵬等,2020)。利用微生物發酵黃芪,發酵后黃芪多糖的含量是傳統水提法的5倍以上(吳志勇,2003)。本試驗用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桿菌發酵板芪復合物,結果發酵后黃芪甲苷的含量是水提法的2.18倍,發酵后靛玉紅的含量是水提法的3.25倍,說明益生菌發酵能顯著提高板芪復合物中有效成分的釋放。
3.2 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生產性能影響 黃芪性甘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等功效。臨床上常用于中氣下陷引起的久瀉不止,肺脾氣虛引起的食欲下降、胃呆納少等癥(馬艷春等,2022)。板藍根性苦寒,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等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肺熱喘粗及惡喘,赤白痢疾,濕熱瘡毒等癥(鄧九零等,2021)。本試驗在仔豬飼料中添加板芪復合物,從使用后的第7天后,發酵組仔豬在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比對照組和未發酵組仔豬差異顯著;未發酵組與對照組相比在仔豬的42日齡時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比對照組差異顯著。由此可見,板芪復合物能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尤其經過益生菌發酵后效果尤為顯著。
3.3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腹瀉率影響仔豬生理特點為體質嫩弱,稚陰稚陽,五臟六腑形而未全,全而未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范開,2006)。板芪復合物按照中醫理論合理搭配,既能提高仔豬抵抗力,又能抵御外邪入侵(周孟清等,2014)。從本試驗的結果可以看出,板芪復合物能顯著降低斷奶仔豬的腹瀉率和死亡率(P<0.05),尤其是經過益生菌發酵后的板芪復合物效果尤為顯著。
3.4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血液指標的影響 仔豬血液生化指標可以反映出動物的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張桂枝等,2012),其中四大重要指標為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和淋巴細胞。紅細胞又稱紅血球,機體呼吸的氧通過紅細胞運輸到達全身各處,同時紅細胞還擔負著免疫功能。白細胞是機體主要的免疫細胞,當病原微生物入侵機體時,白細胞能到達病原微生物所在部位將其吞噬消滅。血紅蛋白反映機體貧血和免疫狀況。淋巴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具有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王玉磷等,2016)。本試驗結果表明,仔豬的血液生化指標在正常范圍內,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能提高仔豬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含量,未發酵組在后期也能提高血液生化指標,說明板芪復合物具有增強動物免疫力的功效。
3.5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對仔豬直腸大腸桿菌和乳酸桿菌數量的影響 大腸桿菌為腸道中的常在菌群,有的大腸桿菌是非致病性的,有的是條件性致病菌。乳酸桿菌是腸道中的優勢菌群,對調節機體腸道菌群平衡、增強動物免疫力、抑制和殺滅有害細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梁東梅等,2018)。本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能夠顯著降低直腸中大腸桿菌數量,增加乳酸桿菌數量,從而增強仔豬抵抗力。
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能調節斷奶仔豬的腸道菌群平衡,促進動物消化吸收,增加動物生產性能,降低仔豬腹瀉率,提高動物免疫力和增強其抗病力。從本試驗的結果看出,板芪復合物也有上述功效,但經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桿菌發酵后其效果更加顯著。有關益生菌發酵板芪復合物的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