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英 上海市金山區朱涇第二小學

“五育”融合是落實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課程融合是學校深度推進“五育”融合的根本路徑。作為上海市金山區融合育人種子校,金山區朱涇第二小學近年來致力建構內容豐富、系統和諧的“七彩”課程,并以此探索“五育”融合育人的校本化路徑。
“五育”融合首先是一種價值理念的融合,這是貫穿學校整個育人過程的靈魂和主線,能為師生的共同發展提供目標導向、價值引領和行動準則。通過價值理念的融合方式把黨和國家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機融入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和制度建設中,形成上下一體、內外協同的學校文化價值系統。我校在建構“七彩”課程的過程中,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以“學科融合、學踐一體、綜合發展”為原則,探索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校本化解讀與實施,將辦學理念的“七彩童年”落實在富含色彩意義的“七彩”主題校本課程中:紅色,紅色基因課程(愛國、友善、責任擔當);橙色,幸福勞動課程(責任擔當、健康生活);黃色,民族文化課程(國家認同、民族自信、審美創美);綠色,環保安全課程(健康生活);青色,傳承創新課程(實踐創新、科學精神);藍色,國際理解課程(人文底蘊);紫色,夢想未來課程(有理想、有創造力)。(如圖1所示)

圖1 朱涇第二小學課程體系圖
我?!捌卟省闭n程的校本化建構,主要包含三個層面的價值理念融合,并形成具體的融合育人目標。
第一,學校落實教育部的具體要求,制定了本校的課程方案,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
第二,學校注重“七彩”主題的校本課程的完善和迭代。我校以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為指導,整合學校、社會、家庭資源,以實踐為根本,不斷將紅色基因教育、非遺傳習教育、勞動教育、生命教育等主題融入“愛無痕”“七彩苗菜”“朱涇花燈”等校本課程中,完成了“七彩”主題的校本課程的迭代升級,同時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意識和能力。
第三,地方課程、學?!捌卟省敝黝}的校本課程融入國家課程的實施。學校致力將校本課程目標融入國家課程學科教學目標。例如,我們將紅色基因《愛無痕》課程第三單元“溫暖和睦一家人”,分年段目標內容細化融入相關的學科——道德與法治《家人的愛》、英語Mother's Day、音樂《小烏鴉愛媽媽》、美術《正面的頭像》等教學目標之中,在堅守學科本位的同時,注重了紅色基因課程培養目標的落實。又如,青色傳承創新《七彩苗菜》課程五年級“自動澆灌創意濃”的目標細化融入遠東版自然第九冊第五單元“平衡、壓強和浮力”的第五課時《氣體中的壓強》的學科教學目標,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學生運用學科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同時,落實青色傳承創新課程的培養目標。
學科類課程融合育人有多種途徑,主要包括學科滲透、跨學科主題學習等?!捌卟省闭n程融合育人立足學科滲透,同時,通過整合不同學科目標、內容,推動大任務驅動式的自然融合。
我校突破了將學科教學窄化為智育的片面做法,而是用“五育”融合的眼光,挖掘和彰顯“七彩”課程多方面育人的價值。下面以學科類課程融合德育和勞動教育為例加以說明。
第一,學科融合德育,堅守立德樹人。我校有校本特色的“五愛”教育,即愛(自己)家人、愛(老師)伙伴、愛(班級)學校、愛(家鄉)祖國、愛(世界)地球。首先,我們將“五愛”教育的德育目標(心中有愛,行中顯愛),融合到各學科的課程目標之中。其次,由各學科骨干教師對照目標,翻閱本學科一至五年級的十冊教材、課外閱讀、教學拓展等內容,匯總后集中討論,多學科、多角度碰撞思想火花,將各學科教材中各種形式的內容進行梳理、加工整合。例如,一年級圍繞“愛(自己)家人”目標,融入相關學科內容(見表1)。最后,通過課堂教學的不斷研討,探索學科融合德育“學踐一體、綜合發展”的教學流程。學校每學期定期開展相關主題的校級、區級課堂教學研討,促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反思教學設計,在教學反思中提升學科育德能力、學科融合意識。

表1 朱涇第二小學一年級各學科“五愛”教育內容
第二,勞育融入學科,堅持以勞促全。為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充分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我校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原來四、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程目標和分散在相關學科、主題教育、校內崗位服務等勞動教育目標進行統籌、整合,梳理形成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總目標:培養勞動觀念,習得勞動技能,樹立勞動精神,養成勞動習慣與品質,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七彩”少年。在課程目標的指引下,我校編制了《金山區朱涇第二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進一步提煉、細化相應的二級目標、三級目標(見表2),而且,還將實踐內容與課程目標進行“對應”,以便師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對標、追標、達標”,促進教育目標有效落實。

表2 朱涇第二小學勞動教育目標
除了以勞動、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重要抓手,我校以四年級為先行試點,系統梳理了其他學科中涉及勞動教育的內容,并與勞動教育目標進行對應。其他幾個年級相繼效仿四年級,各個學科骨干教師每學期精心挑選與勞動教育內容切實相關的1~2 課時,開展教學研討,讓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在學科教學中生根發芽。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以“五育”為統領,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課標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具體體現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基于核心素養發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系,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被诖?,我校在“七彩”課程的校本化建構中,不斷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與實施,以期形成一定的融合育人策略。
1.厘清學科核心素養,探尋融合育人契合點。新課標精神要求所有學科都要基于核心素養培育,遴選重要觀念和主題內容,在確保為學生夯實學科基礎的同時,培育他們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既要保證各學科育人目標的達成,又要體現課程之間協作、融合的特色。我校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首先著力于厘清學科核心素養,進而探尋融合育人的契合點。例如,基于《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對5~6 年級學生提出的核心素養“具有初步的構思、設計、實施和檢驗的能力”“初步具有創新的興趣”,以及《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對5~6 年級學生提出的核心素養:“能發現生產勞動中的需求與問題,運用基本生產知識與技能,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合作完成簡易工業產品的設計與制作”“初步形成不畏艱辛、積極探索、追求創新的精神”,我校在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時,找到這兩個學科核心素養中融合育人的契合點,即基本的能力或技能、創新的興趣和精神,然后融合到有關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課程目標中。
2.梳理學科教學內容,探尋融合育人切入點。新課標在優化課程內容組織形式上,跳出了學科知識羅列的窠臼,按照學生學習邏輯,組織、呈現課程內容,通過主題、項目、任務等形式,整合課程內容。假如不同學科涉及同一內容主題,那么這幾個學科就要根據各自的性質和育人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我校在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時,除了要在目標上找到科學、勞動兩門課程融合育人的契合點,還從內容結構上找到這兩門課程融合育人的切入點,即《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工程設計與物化”“技術、工程與社會”與《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共同提煉出關鍵詞“工程思維”“動手實踐”,從而融合到有關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課程內容中。
3.明確課程實施路徑,探尋融合育人突破點。我校從教與學兩個維度,明確了校本化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路徑,而且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與學同步推進、相輔相成,能促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組織實施。從教師教的角度而言,我??鐚W科主題學習的教學實施路徑為“預設明確的目標—劃分適宜的學時—構想核心任務—突破教學實施—評價緊扣目標”。從學生學的角度而言,我校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學生自主探究實踐路徑為“明確問題—了解設計要素—嘗試設計草圖—形成規范圖紙——按圖規范制作—測試記錄效果—評價交流改進—制成實用產品”。例如,在《環保校園我踐行》《水危機——“珍惜資源有行動”》等跨學科主題學習過程中,美術、英語、數學、語文、自然等教師帶領學生圍繞“愛學?!薄皭鄣厍颉毕嚓P主題進行學習、體驗,將美育、智育圍繞德育這一核心進行融合。學生能在畫一畫、念一念、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動中,切實感受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同時將垃圾分類的知識與技能內化于心。
勞動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捌卟省闭n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融合育人的有效路徑。近年來,我校將“七彩”主題的校本課程進行深度挖掘,以融合育人為導向、以項目化學習為主要形式,不斷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
項目化學習的核心是“以問題為驅動”,其基本的教學環節是:提出真實問題—綜合探索解決問題—整合形成成果和新理解。例如,我校五年級“留給母校的印跡”項目,以“愛學校、愛老師、愛伙伴”為魂,充分融合德育、智育、美育的培養目標,引導學生圍繞“作為即將畢業的五年級學生,我們能給母校留下什么”這個驅動性問題,開展項目化學習歷程。通過“創意征集—篩選分類—調查測量—初步設計—方案解說—優化改進—成果發布”系列活動,學生經歷了問題解決過程,形成了相關項目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一步增進了對學校的歸屬感與依戀感,升華了自我價值感,掌握了信息處理、調查測量、數據分析方法,提升了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團隊溝通與合作等能力素質。
我校的項目化學習不僅遵循項目化學習設計的基本要求,還堅持特色項目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自2017 年以來,我校對“七彩苗菜”項目進行了多次升級改造。
2017 年,我校率先與“強豐農場”攜手,依托區級創新實驗室項目,創建了“七彩苗圃”,開始了“七彩苗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根據苗菜的無土栽培、生長期短、可觀賞、可食用、勞作簡單的特點,構建適合小學生種植體驗、觀察探究、成果分享的實踐教育。學校制定了小苗菜從社會來,通過學校、班級到家庭去的線路圖,建設學校苗圃、班級苗菜角、家庭苗菜盤,構建了家校共育的“七彩苗菜”項目1.0版本。
2020 年,我校在“無法及時給水怎么辦”驅動問題之下產生了六個子問題鏈,并針對“人類種植中的灌溉技術改進”這一大概念,在四、五年級實施“創意灌溉小能手”項目化學習(2.0)。
2021 年,我校在“苗菜收割后濕垃圾如何處理”這一驅動問題之下產生了五個子問題鏈,迭代升級到“校園迷你生態鏈”項目化學習(3.0),針對“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這一大概念,在三、四、五年級中進行有機肥料的認識與制作、植物酵素的制作與使用、小羊和小魚的喂養等探究學習。
2023年,我校在“除了蘿卜苗、豌豆苗、油葵子苗的種子,你還認識哪些種子,它們是如何生長的?”這一驅動問題下,針對“種子是植物繁殖器官”這一大概念,與植樹節相結合,我們又開啟了“種子征集令”項目化學習(4.0)。
在“七彩苗菜”項目化學習的課程建設過程中,我校注重該課程的“五育”融合,尤其是關注項目中的以勞促全,助推融合育人。
只有推進課程融合育人,方能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半p新”背景下,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學校培養目標以及“七彩”課程的校本化建構,推進逆向設計與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與實施、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施,深化教師對融合育人的理解;進一步開展“學習共同體”項目,營造安全和諧的學習環境,探索大概念、大問題驅動的“小組協同學習”模式,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打造適合學生跨學科主題學習、項目化學習的學習空間,為課程實施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