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雯晴 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學院

隨著以核心素養為內核的課程改革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重視學科育人的重要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英語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應發揮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堅持育人為本,把落實立德樹人作為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它強調素養導向、育人指向。作為教學五環節之一的作業,是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育活動,有著繼續發展和擴充課堂教學的價值。本文通過探究立足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單元作業設計與實踐,提升學科育人品質。
長期以來,作業一直是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復習鞏固的一種有效方式。作業的本質和功能到底是什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認為,作業的本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的培養,承載著全過程育人的功能。對標英語新課標,什么樣式的英語單元作業不僅能滿足對知識價值的追求,更能自覺地發揮育人功能;什么樣式的作業能供英語教師借鑒。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于上述問題,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學科德育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引領下,通過研讀新課標和相關文獻,梳理素養導向下英語單元作業現狀和優秀案例,并結合實踐形成了小學英語學科德育單元作業設計的路徑(如圖1 所示),擬從作業目標設計、作業內容設計和作業評價設計等方面提高作業設計品質,助力學生提升語言和思維能力,發揮學習潛能,促進自主學習,涵養文化自信。本文將以《英語(牛津上海版)》四年級第二學期Module3 Unit2Time(以下簡稱4BM3U2)單元作業的設計和實踐為例進行闡釋。

圖1 小學英語學科德育單元作業設計路徑
教學和作業兩者相輔相成,作業目標與課堂學習目標應體現出導向一致、內容互補的特性,單元作業目標的設計應以單元學習目標為基礎。
《學與教的心理學》中指出:課程目標具有導學、導教和導評的功能。教師可以在“研讀課標—解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圍繞單元主題挖掘育人價值,確立單元學習目標,將核心素養目標具體化、系統化,明確育人價值。
1.厘清單元育人藍圖
4BM3U2 的單元主題是Time,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范疇中的“生活與學習”,子主題為“時間管理”。教師深入分析單元內各語篇及相關資源,結合學生的認知邏輯和生活經驗,整合單元內容,形成了具有整合性、關聯性、發展性的單元育人藍圖(如圖2所示)。

圖2 4BM3U2單元育人藍圖
2.制定單元學習目標
通過對單元育人價值的挖掘和系統的設計,教師明晰了本單元的主題意義,并制定了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單元學習目標:能理解關于時間的語篇,了解時間和活動的相關知識;能梳理并模仿語篇結構,運用核心詞句進行表達;能感受時間的珍貴,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能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應堅持能力為重、素養導向,在單元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從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進行單元作業目標設計。在Time一課中,教師圍繞單元主題意義,基于單元學習目標,制定了如下單元作業目標:
1.能運用核心詞句,正確描述時間和活動,建立時間概念,交流時間安排;
2.能聽懂、讀懂時間相關的語篇,獲取關于時間的語言知識和主題文化信息,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主動了解中外文化的意愿;
3.能借助相關學習策略,圍繞時間進行主題探究和表達,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保持積極的探究意識;
4.能知曉時間珍貴,學會珍惜時間并能合理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單元作業目標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主題引領的學思結合設計理念,有效落實育人指向。
作業內容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業功能的實現與否和實現的效度。學科德育作業設計要以素養為燃點,各方面相互滲透融合。
1.巧設作業情境,育人有“道”
英語新課標提出英語課程應從學習者的興趣、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入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協作的方式,推動學習者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結合學生的學情,創設真實有趣的作業情境,將課堂所學和生活進行關聯,通過設計體驗、模仿、理解、應用等邏輯關聯的語言實踐活動,助力學生建構基于主題的結構化知識,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走上發展核心素養的道路。
在本單元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圍繞時間主題,以教育部“五項管理”中的睡眠管理為作業情境,設計了關于“睡眠時間調查”的系列作業。學生通過“What time?Why?How?”等問題引導,有序完成“數據分析,完成報告→個案研究,提出建議→聯系自身,優化作息”的任務鏈;在“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理解判斷、推斷歸納、批判創新等思維品質。
2.優化作業類型,育人有“質”
作業類型設計是教師作業價值觀的體現。作業有很多種分類方式,本文采用多維界定的方式,從題目類型和題目完成方式兩個維度進行綜合分類。
運用“作業題目屬性表”對作業類型進行梳理和調整,本單元的作業類型主要有以下九種組合類型(見表1)。聽說類作業,關注語音、語調,落實基礎;書面作業,鞏固核心,拓展思維;跨學科和綜合實踐類作業,激趣賦能,開闊視野。豐富多元的作業類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元認知能力等,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全面發展核心素養。

表1 4BM3U2作業類型
3.協調時間難度,育人有“衡”
連同作業類型,作業的時間和難度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業興趣、作業負擔,進而影響作業成效。教師在進行本單元作業設計時,在“作業題目屬性統計表”的輔助下,統籌安排各類作業時長和難度:除了第五課時為兩周的長作業,其他每課時作業時長不超過20 分鐘,課時作業和單元作業難易兼容、前易后難,難度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逐漸提升,作業安排遵循學生語言學習發展規律,有助于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興趣的逐步發展。(見表2)

表2 各課時作業時間和作業難度統計表
4.完善作業結構,育人有“序”
作業結構的合理性是決定作業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在本單元的作業設計中,教師以單元為支點,橫向關注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縱向關注不同課時作業內容的銜接及水平的進階。橫縱聯結,實現單元作業的結構化、一體化。
(1)關注橫向結構,體現作業的綜合性
作業的橫向結構是指不同學科同一時間段的作業在內容、要求和能力上的相關性(王月芬《重構作業》)。教師基于單元主題及單元作業目標,系統地梳理與分析四年級學生在其他學科所學關于時間方面的相關內容,并依據學生所具備的能力,合理規劃作業結構,在五課時作業中分別設計了需要利用多種不同學科知識或能力完成的作業,體現作業的綜合性。在新授課作業中,教師圍繞“時間”主題設計了部分跨學科作業(如圖3 所示),學生借助不同學科知識和思想開展探究與學習。在復習課作業中,學生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與能力,合作開展主題探究,完成設計、布置、展示并介紹時間博物館的綜合實踐活動。跨學科綜合實踐作業設計打破了學科邊界,促進了學科融合,加深了學生對主題的理解,有效發揮了作業的育人功能。

圖3 4BM3U2新授課作業中涉及跨學科能力的作業
(2)關注縱向結構,體現作業的進階性
作業的縱向結構,一般是指連續課時、連續時間內所布置的作業,在內容上具有銜接性,在水平上具有進階性,在要求上具有差異性(王月芬,《重構作業》,P180)。本單元四個新授課均設計了語音作業,在內容上(朗讀單詞—朗讀兒歌—誦讀兒歌—單詞歸類)緊密銜接,在能力要求上(知曉規則—理解規則—嘗試運用規則—熟練運用規則)逐步提高,較好地體現了同一作業內容在不同課時中的縱向進階。
核心素養下的單元作業設計不僅強調目標導向、整體設計,也強調多元評價。在4BM3U2 的單元作業評價設計中,教師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評價目標,以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為評價維度,通過簡單的語言和表情圖讓評價標準易于學生理解和操作,評價主體則采用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形式,讓育人理念深入人心。
1.自我評價,促進自主學習
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評價反思量表,可以幫助學生在自主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清晰作業目標,促進自主思考與評價。在4BM3U2 這一單元的作業設計中,教師思考并設計“I can...”的自評板塊(如圖4 所示),全程貫穿于單元新授課和復習課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及時了解英語學習中的進步與不足,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圖4 各課時學生自評維度分布及評價示例圖
2.多元評價,提升評價效益
將不同主體納入作業評價體系可以拓寬評價視角,更科學合理地評價作業。師評能夠準確地指導學生后續學習改進;生生互評,能使學生知己知彼、相互欣賞、發表評論,促進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提高學習興趣和動力。
4BM3U2 單元復習課中的評價除了自評板塊,還設計了師評和互評(如圖5 所示),引導學生成為“時間博物館策展人和講解員”,幫助他們學會主動反思和評價自我表現,在相互評價中取長補短,總結經驗,規劃學習,使評價更全面、準確和靈活。

圖5 小組合作評價單
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不僅注重目標導向、整體設計,同時強調反饋調整。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的作業過程和結果進行診斷并調整目標,改進教學,優化作業設計和輔導,從而提升育人品質。
本單元第五課時的綜合實踐類長作業“時間博物館”,擬引導學生以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圍繞主題,在實踐和探究中,運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建構、交流和表達,實現知識的綜合遷移應用,逐步構建和生成對時間主題的深層認知、態度和價值判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的達成。
這份跨學科實踐類作業是否如英語新課標所倡導的具有趣味性、動態性、探究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可操作性,能促進學生能力向素養轉變?這份作業是否適合四年級的學生?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作業實踐,并對作業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態度和興趣以及作業成果進行觀察和診斷。
綜合學生訪談、生評、自評的結果分析和作業實踐成果,教師了解到學生對該作業非常感興趣,能按照作業提示進行作業規劃,能結合個人興趣和能力選擇任務,通過分工合作解決問題,最終完成了“時間博物館”的策展與介紹。
在作業實踐中,學生不僅表現出了對前四課學習的綜合運用,也將生活經驗如暑假中參觀博物館所學到的有關計時工具的知識遷移運用到了時間展館的設計中。還有學生在反思中表示,通過本單元的作業知道了自己的時間總是不夠用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合理規劃時間,在學習和實踐中,了解了一些合理安排時間的小技巧,對合理安排時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驗。
由此,教師堅定了在今后的日常作業設計中,將更加關注單元作業的素養導向,整體設計,豐富作業類型,關注綜合實踐類長作業設計的理念,持續優化作業設計,增強作業育人功能和范圍,提升育人品質。
設計時,小學英語學科德育作業,教師可以沿著小學英語學科德育單元作業設計路徑,以課標為基點,全程落實作業育人;以素養為燃點,明確育人目標;以單元為支點,多維融合作業設計;以實踐為落點,持續優化作業設計。
洞悉作業本質,以英語學科知識和思維為基礎,融合多學科知識與能力,軟化學科邊界,回應學生真實生活世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和綜合素養形成,讓作業真正體現育人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