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四大名著里又是如何過年的呢?

2024-02-21 21:19:53西門杏庵
南腔北調 2024年1期

西門杏庵

齊白石《歲朝圖》。《歲朝圖》始于唐代,起先不過是一些士紳、文人在大年初一將金石、書畫、古董等雅玩之物精心擺設于臨窗的案幾上,漸漸地也有將這些物品勾染成畫掛壁,意在祈福納祥。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頭子要戴新帽。”這首北方廣大地區流行的年節歌謠,生動地傳遞著舊時民眾盼望新年的熱切心情。

春節,是國人心中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際,回到家人身邊,回到自己的心靈港灣,卸下一年的疲憊,重拾往日的自信,燃起對來年的希望,不亦樂乎?

“過年好”,一句輕輕的問候,如春風般給人以溫暖。燈火闌珊處,歡聲笑語中,正是我們樸素的家國情懷所在。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讓我們一起辭舊迎新,翹首等待新年的第一縷陽光。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新的一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如期而至。

元宵節是春節第一個民俗節日,也是我們口頭“過年”的一部分。俗話說:“正月十五拜年不算晚。”元宵節,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也被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合家團聚賞月、燃燈、吃元宵。

“過年好”,一句招呼,如春風灑落在鄰里間、街道上、單位里……春節剛剛過去,祝福仍在繼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這樣的見面招呼才算徹底結束。

煙火在夜空中開出絢爛的花,元宵在瓷碗中蕩漾開小小的波紋,父母輕輕喚你歸家,這大概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元宵節的模樣。“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朝歷代留下了很多描寫元宵節的佳作,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更是不乏其身影。

人云:《紅樓夢》過年張燈結彩,《水滸傳》過年胡吃海喝,《西游記》過年游山玩水,《三國演義》過年勾心斗角。又云:《紅樓夢》過年講排場、比闊氣,《水滸傳》過年講吃喝、比義氣,《西游記》過年講安全、防妖怪,《三國演義》過年講心計、比智慧。

其實,過年,團圓、健康、開心就好。像《紅樓夢》一樣張燈結彩,太過招搖;像《水滸傳》一樣胡吃海喝,有點過時;像《西游記》一樣游山玩水,這個可以有;像《三國演義》一樣深謀遠慮,可以參考。

一到臘月底,年味漸愈濃。好奇的人,可能會問:我們的先民是怎么過春節的呢?這篇文章,我們就談談《詩經》、唐詩以及四大名著里面的人們是怎么過年的。

——題記

臘八粥吃過,就聞到年味兒了。有人說,如今的年味兒越來越淡。有人說,離過年也沒有幾天了,也不見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更不見人們為了過年忙里忙外,又擦又抹,又洗又涮。好像這是年味兒變淡的一種佐證,一種現象。

想想我們小時候過年,氣氛那可真叫濃啊,整個臘月、正月,滿滿的,都是年味。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穿的,集中在這一個多月。而今,這年味兒,早已散落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個日子中。現代好吃的、好玩的太多了,誰還盼望過年呢?現在哪一天不是過年?更何況現在的過年也緊跟科技進步的步伐,不愿去店里,動動手指,網上也可以買到年貨。還怎能像以往一樣找到過年的感覺?倒是“朋友圈”的過年氣氛更濃。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過年,大家共同的一個感覺,就是感嘆時光過得太快了。

《詩經·唐風·蟋蟀》中發出“蟋蟀在堂,歲聿其莫”的感嘆,天寒蟋蟀進堂屋,一年匆匆臨歲暮。

不知不覺中,時光一晃又到了年終歲尾。歲月總是這般匆匆,讓人猝不及防,又覺得自然而然。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令人無奈,又滿是魅力。它催白了青年人的黑發,讓白發人駝了背;又讓稚兒長成茁壯的青年,幼苗變成參天大樹。

年終歲末,人往往會產生光陰易逝之感;每年歲末,總會惶恐,嘆時光易逝,傷歲月無情,悲又虛度春秋。

歲末年終,你是不是也突然覺得時間流逝得太快?其實,熱愛生活的人是不怕時間流逝的,因為他們把每一寸時光都過得很充實。

禾谷成熟之時,意味著農事告終,舉行慶典,慶賀豐收,慰藉一年的辛勞,這是新年的緣起。后來隨著工業化、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延伸出“年關”一詞。

年關,是指農歷年底,寓意過年如過關。印象中的年關,總是忙亂裹挾著瑣碎。一個剛從失戀中走出的女子嘆息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突然不愛你,只是突然讓你知道了而已。原來,所謂“照顧好自己”,意思就是“自己滾一邊去”。悟及此,該女子從“戀愛腦”里走出來,一心一意搞錢,且自我安慰說,想做成事情,先干了再說,不要陷入完美主義;另一個被老板拖欠了工資的人則說:反正那個老板說我們“又便宜又聽話又好用”,我們也讓他知道什么是便宜沒好貨;還有一個努力減肥的女士則立下這樣的誓言:努力修身,“不擇手段”變美。這世道,顏值就是正義。

古人所言不虛,果然,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人間萬象果然如費爾巴哈所說:“哲學不是在創作書而是在創作人。”人性實在太復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得隴望蜀”,一點兒也不用奇怪。

“得隴望蜀”這個成語,原指已經攻取隴右,還想取得西蜀,現在用來比喻貪得無厭。夜半捫心自問:有幾個人不喜歡“多”“強”“大”等諸如此類的詞匯?正如哲學家薩特所說:“克爾凱郭爾是正確的,人類的悲傷、需要、情欲、痛苦是一些原初的實在,既不能用知識克服,也不能用知識改變。”無論是斯賓格勒提出的西方的沒落的學說、海德格爾對存在意義的追問、胡塞爾對科學的危機的反思、盧卡奇的《理性的毀滅》的新穎思想,還是羅素對人類未來前途的思考,這些思想家恐怕都無法解決人性面臨的誘惑和貪婪。

走在大街上,思考著哲學問題,忽然看到一輛車,車主在車尾寫著這么一句話:“和誰走得太近,都將是一場災難。”幽默啊,言外之意,你們不要追尾啊。仔細想想,這句話很有哲理,是啊,再好的朋友、親情也要適當保持一點兒距離,距離產生美,父母、孩子也一樣。

要過年了,咱們說點兒吃吃喝喝的開心話題,思考那些哲學問題有什么用呢,是吧。

“今我不樂,日月其除。”《詩經·唐風·蟋蟀》中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今不及時去尋樂,日月如梭留不住。最近被一段話“震”到了——人生三大桌:出生時擺一桌,結婚時擺一桌,死的時候擺一桌。第一桌不會吃,第二桌沒空吃,第三桌別人吃。真的,一桌也沒吃到。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該吃吃,該喝喝,遇事別往心里擱!健康開心最重要!

也許,萬事都要全力以赴,包括開心。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事終會云淡風清,曾經重要的、難以承受的,經過時間的打磨和沖刷,可能都不再是個事兒。患病了覺得健康就是幸福,饑餓的人能填飽肚子就滿足。

只有時光公平,每個人擁有的都一樣,它不因你富貴而快一分,也不因你貧窮而慢一秒。英雄也有白頭時,美人終也會遲暮。

余秋雨說:“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說。”一年又一年,希望在生活的煙火氣里,保持一顆柔軟的心;希望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正月初一,漢代稱之為正日,唐宋時期稱之為元正、元日,明清時期稱之為元旦,俗稱新年。古人以一季耕種與收獲為“年”。

辭舊歲、迎新年,是歲末年初人們生活中的大事。人們在臘八之后,就進入年節狀態,到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時,大年就進入倒計時,人們忙著備辦年貨,祭灶送神。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這段時間,俗稱忙年,是真的忙,每天都忙。其實,早在《詩經》時代,我們純樸的先祖們,就很忙了,晝夜辛勞,除了種田,還要養蠶、織麻、打獵、蓋房、造酒、祭神、祝福。

大年除夕午夜交子時(或五更時),是新年到來的時刻,明清時期有別具特色的迎接新年的習俗。明代人在五更時起,焚香,燃放爆竹,開門迎年。北京皇城宮內人將門杠向院內地上拋擲三次,稱為“跌千金”。然后飲椒柏酒,吃扁食。扁食即后來的餃子,這種餃子是應時食品,清代北京人稱之為“餑餑”,后世稱之為更歲“餃子”,諧音更歲“交子”,在新年到來的子時食用,有著慶賀與祝福的意義。有的餃子內包著一二枚銀錢,吃到這樣的餃子就表示得到吉兆,此人新年大吉。明代北京人也有不吃扁食的,他們吃年糕。明代年糕已經是新年的時令佳品,早上起來盥洗完畢后,就要吃黍糕,曰“年年糕”,諧音“年年高”。明代北京人在元旦守歲時,還有許多禁忌,忌諱睡著打噴嚏,如果打噴嚏,要趕緊起身,否則會給人帶來疾病。屋外如果有人喊你的名字,不能答應,因為那是鬼在作怪。

清晨迎來新年后,接著是賀年、拜年。順序是先家內,后家外。

明代北京元日拜年習俗盛行朝野,“京師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明代京城拜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見面跪拜,如果人們在路上見到親友也會下車,在路中叩頭拜年。士庶人等向親友拜年,多是實心實意;另一種拜年是一種客套的禮儀形式,明代中期京師有所謂“望門投帖”之俗,一些朝官之間為了表達新年問候,而又不勞煩主人,就以送賀帖的方式,作為年節應酬的禮儀形式,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帖;也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送門帖的。

歲首朝賀,始于漢代,明代亦重視元旦朝賀之儀,不僅京官要早朝朝賀,地方官也要拜賀,杭州“正月朔日,官府望闕遙賀,禮畢,即盛服詣衙門,往來交慶”。明代杭州特別重視元旦,明代人張瀚在《松窗夢語》中說:“今海內士庶咸重歲首,而慶拜往還,舉酒相祝,惟吾杭最盛。”

清代中期,北京人賀年、拜年之俗,沿襲明代。清晨,士民之家,著新衣冠,肅佩帶,祭神祀祖,焚燒紙錢,闔家團拜后,出門拜年賀節。有“具柬賀節”,有登門揖拜,即使路上親友相遇,也要下車長揖,口頌“新禧納福”。送帖拜年的習俗,據說在宋代江南就有了。拜年帖,在清初用古簡。康熙在位中期,則換成紅單,只書某人拜賀。《文待詔集》有《拜年》詩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拜年的時間一般不得過初十,過了初十,就有慢待的意思。喪家拜年要遲五天開始,否則就是不知禮。

正月初一到初三是一個年節的時間段落,明代北京的男男女女這幾天要到白塔寺繞塔,求好運。清代蘇州稱初三為“小年朝”,這一天如同元日,也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民間在這一天有一個祈蠶事豐收的習俗,買簸箕四枚,懸于四壁,說是可以“田蠶倍收”。

正月初五,破五、送窮、接財神。正月初五在明代尚未被作為重要的時間點,根據明代人的文集與地方志記載,一般沒有說到初五是重要的時間點,只在福建有初五“得寶”之說。

初五在南方是財神日。清代蘇州初五祭祀路頭神,說初五是財神五路的誕日。初五這天人們爭先早起,敲起金鑼,燃響鞭炮,擺上犧牲供品,迎接路頭神。誰先接神,誰就得到利市。在蘇州無論貧富貴賤初五都要祭祀財神。這天市井開市貿易。上海,初五接財神,有人挑擔上街賣鮮鯉魚,稱為“送元寶魚”,晚上喧鬧喝酒,名曰“財神酒”。

初五,在南北有著不同的習俗表現,無論是送窮,還是祭祀財神,都表達著人們乞求生活富裕的愿望。

“年貨攤舊時叫年貨床,每年農歷十二月上旬時起,街上的年貨床就逐漸多起來,最有代表性的是燈攤,有大、中、小各式,另外油紙糊的金魚燈、蟈蟈燈、西瓜燈、白菜燈、長方形燈是掛在大門內影壁上的,還有羊燈、蒺藜燈、折疊燈、走馬燈等。

“新年在傳統社會有著重要的時間意義,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時刻。無論朝野貴賤、男女老少,人們都要回歸家庭,團聚在祖宗牌位前,共享新年。依照傳統習慣,新年是一個時段,它包括初一到十五,在我國北方地區甚至到二月二才結束。這里我們依照新年節序談談正月初一至元宵的明清時期新年節俗。”[1]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頭子要戴新帽。”這首北方廣大地區流行的年節歌謠,生動地傳遞著舊時民眾盼望新年的熱切心情。

一到臘月底,年味漸愈濃。好奇的人可能會問:我們的先民是怎么過春節的呢?我們先看看《詩經》時代是怎么過年的。

“《詩經》產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雖然那時還沒有‘春節’這個詞語,但已呈現了此后近三千年中國傳統春節年俗的雛形,其中諸多場景和習俗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詩經》對于新年的吟哦詠誦,蘊含著深刻的文明基因,滋養了中國人的文化精神。

“作為上古社會的百科全書,《詩經》記載了大量人情風俗、典章制度、歷史事件,其中對于年俗的描寫主要在《豳風·七月》之中。初冬伊始,人們就開始籌備新年。當時的年俗主要有:準備新衣。《豳風·七月》中的第一章即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傳》的解釋是:‘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也。’這里的‘授衣’是一種習俗和制度,在寒冬臨近時,為勞作者發放冬衣。‘無衣無褐,何以卒歲?’準備新衣,是新年必備的習俗,而只有按時節勞作,過年時才能有新衣可穿。還有掃塵忙年。迎接新年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對房屋進行清掃和修繕,《豳風·七月》中記載:‘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將屋中的每一個角落和縫隙清理干凈,用煙熏除藏于墻洞中的老鼠,同時封好北窗、用濕泥土糊住門縫,以免寒風侵入。掃除完畢,便可攜一家男女老少,進入潔凈的房屋,辭舊迎新了。還有釀酒祈福。新年不可無酒。‘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經歷了一年繁忙而充實的辛勞之后,族人聚在一起,用豐收的稻谷釀成美酒慶賀豐年,為來年祈福,強烈的儀式感中滿溢著迎接新歲的欣悅之情。另外還有聚族蠟祭。祭祀是迎接新年的必備工作。‘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這句詩反映的是歲末‘蠟祭’(又稱‘臘祭’)的年俗,即以禽獸祭祀農神。新舊交替之時,農人們宰羊備酒,祭祀農神與祖先,慶典之后歡聚一堂,舉杯共祝族中長者長壽安康綿綿無期。

“這些古老而質淳的年俗中蘊藏著中國人的人生觀、時間觀、價值觀。所謂人情不遠,雖然《詩經》距今有三千年的歷史跨度,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其中純真質樸的生命狀態。

“《詩經》是中華文明精神的源頭,記錄了中華民族最初經歷的心靈歷程。雖然其中所記載的新年僅僅是此后春節習俗的萌芽,但它所蘊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潛意識。”[2]

那么,唐詩中春節是什么樣的呢?

“把農歷新年稱為春節,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情。在唐代,春節被稱為元旦或者元日,而元日之前的那個夜晚,則稱為除夜,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除夕。

“這個團圓的表現形式,就是一家人團團圍坐,喝酒守歲。比如杜甫《杜位宅守歲》云:‘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所謂阿戎,是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人們對弟弟的稱呼,在這里就是指詩題中的杜位。此人是杜甫的堂弟,也是權臣李林甫的乘龍快婿。當時杜甫漂泊長安,并無一官半職,和堂弟的處境判若云泥。不過,一句‘守歲阿戎家’讓我們知道,至少在除夜守歲這件事上,親情的聯結超越了日常身份的落差,讓這兄弟倆歡聚一堂,共慶佳節。

“既然歡聚,肯定要喝酒助興。喝什么酒呢?杜位家喝的,是撒了花椒粒的椒酒,這就是第二句所說的‘椒盤已頌花’。除了椒酒,唐代的守歲專用酒還有柏酒和屠蘇酒,都有驅邪避穢、益壽延年的寓意。比如孟浩然《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云:‘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那就是喝泡了柏樹葉的柏酒;而顧況所謂‘還丹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則是喝泡了屠蘇的屠蘇酒。中國人一向敬老,‘有酒食,先生饌’是一般的禮節,但在除夜,無論是椒酒、柏酒還是屠蘇酒,規矩卻都要反過來,先從小孩飲起,最后才輪到年長的人。為什么呢?因為‘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飲過除夜酒,人就要長一歲了。小孩長一歲稱之為‘得年’,而老人長一歲卻稱之為‘失年’,這樣一得一失,年長者在歡樂之余,難免會有‘手把屠蘇讓少年’的滄桑感吧。

“不過,既然除夜的主題是團圓,感慨最深的一定不是在家人簇擁下的長者,而是那些有家難歸的游子。唐代的詩人大多有宦游的經歷,在異地他鄉,孤身一人度過除夜,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崔涂詩云:‘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而戴叔倫大概連僮仆也沒有吧,他能親近的,只有旅店的一盞孤燈了。他說:‘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就連平日里高唱‘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高適,面對此情此景,也難免頹唐,他的《除夜作》詩云:‘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這種‘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深沉情愫也是屬于除夜的況味,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讓團圓守歲顯得格外珍貴,格外溫馨。

“盛唐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云:‘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寫這首詩的王灣是洛陽才子,但此時正漂泊在北固山前,和此前提到的孟浩然等人一樣,他也是個天涯游子。但是,也許是長江下游的春色更美,也許是王灣個人的心氣更高吧,雖然也是在羈旅中度過除夜,但他寫出來的,并不是‘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而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這首詩就寫在除夜與元日的交匯點上,夜去明來,冬盡春回,在遼闊的海天之間,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它生于暗夜,卻即將驅散黑暗;在浩蕩的江水兩岸,春意正如春水般暗暗涌動,它闖入舊年,又即將取代舊年。這真是一語雙關的佳作,它難道只是在寫太陽和春天嗎?當然不是,這是虎虎有生氣的少年之心,更是呼之欲出的大唐盛世啊!據說,這一聯詩直接被當朝宰相、文壇領袖張說懸掛在宰相辦公機構的政事堂上,作為天下文章的楷模。這才是大唐的春節,也是我們中國人心中大國的春天。”[3]

我們再翻開四大名著,看看名著中的人們是怎么過年的。

對于中國人來說,一年之中所有節日里,春節是最重要的。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也不例外。有人感覺奇怪:為什么我國四大名著從頭到尾,就找不到“春節”這兩個字?

據2018年2月15日,南京廣播電視臺教科頻道“南京壹條”報道:“中國的‘年’是時間最長久的了:從端起一碗香噴噴的臘八粥開始,一直到轉年鬧元宵畫上句號,前后差不多40天,夠長;上古時代,堯帝選擇在一年之始的正月初一,在太廟中把帝位交到并非自己子孫的舜的手里,舜任部落首領后,帶領部屬祭拜天地祖先,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從此就有了過農歷新年的習俗,這一切發生在4000多年前,夠久!但是——‘春節’的歷史只有100多年。

“不相信?那你翻翻四大名著,看看曹操宋江林黛玉春節怎樣過,都吃點兒啥——那你會很失望:因為從頭翻到尾,根本找不出‘春節’這兩個字。真相是——民國以前,春節不叫春節。在最早的歷史記載中,并沒有春節這個概念,只有正月初一的說法。農歷正月初一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叫法:在先秦時期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在兩漢時期,稱為三朝、三始、歲旦、正旦、正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為元辰、元日、元首、履端、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時期,稱為元旦、歲日、新正、新元等;而在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所以,你會發現《三國演義》 《水滸傳》《金瓶梅》里春節都叫元旦;《紅樓夢》里春節叫年;《西游記》中春節則稱為元日。

“‘春節’一詞最早源于東漢時期的文獻,但當時并不是指新年,和今天我們所說的春節并不是一個意思。《后漢書·楊震傳》有:‘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燋心。’這里的‘春節’是春季的意思。南宋著名詩人文天祥在《文山集》卷二十中有《二十四日》一詩:‘春節前三日,江南正小年。’根據考證,詩中‘春節’應是‘立春’而不是正月初一。

“古人把立春稱為春節。一年之計在于春,古人非常重視立春節(公歷2月4日前后),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必須舉行的盛大節日活動,因此立春又叫春節。周代,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宮后要賞賜群臣,施惠兆民。”[4]

甲骨文的“年”字像一個人頭頂著一捆谷物。金文的“年”字上邊像禾苗,下邊像人。禾在古代就是各類谷物的通稱,就像我們今天把各種谷物叫做“農作物”或者“莊稼”一樣。

《說文解字》對于“年”的解釋是:“年,谷孰也。”禾谷成熟之時,意味著農事告終,舉行慶典,慶賀豐收,慰藉一年的辛勞,說的也是谷物生長周期。

那么,為什么把年和莊稼谷物聯系在一起呢?在古代,中國以農為本,炎帝神農氏就培育了中國最早的粟類谷物。古人通過對谷物生長周期的觀察,產生了時間周期的概念,于是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又把十二個月的時間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這四個季節里,更明確了“春種秋收”“秋收冬藏”的時間概念。

一到臘月底,年味漸愈濃。下面我們看看四大名著中的人們是怎么過年的?

《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中這樣描寫:“建安十五年春正月元旦,吳侯大會文武于堂上。玄德與孫夫人入拜國太。”這里說的元旦,實際上就是春節。孫權和周瑜弄假成真,賠了夫人又折兵。他們本想將劉備軟禁起來,沒想到劉備依諸葛亮之計,智激孫夫人,并與之訂下了“元旦秘事”,然后借到江邊祭祖之機,不告而去,逃回荊州。這里的元旦實際上就是古人過的春節,直到民國實行陽歷紀年,正月初一才被改稱為春節。

宋代時期,過年已經十分熱鬧了,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很多春節的風俗已經基本定型了。《水滸傳》中有不少關于過年的描述。比如第九十三回《李逵夢鬧天池,宋江兵分兩路》中,宋江攻下蓋州城。宋江喜道:“甚好。明日元旦,卻得聚首。”元旦當天,宋江率領眾兄弟穿上官服,望闕朝賀。九十二位頭領穿紅錦戰袍,紛紛賀歲,參拜宋江。宋先鋒大排筵席,慶賀宴賞,眾兄弟輪次與宋江稱觴獻壽。正月初二,又是立春,宋江率眾人到東郊迎春,適逢天降大雪。“地文星”蕭讓賣弄了“六出飛花”的來歷,引得眾人贊嘆不已。當夜,宋江又在宜春圃置酒,觀賞松雪,觥籌交錯一番。這一回基本上把過年的事情都寫到了。又比如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宋江東京城獻俘》中,宋江剿滅王慶,正值元旦,便去朝賀天子,受到蔡京阻撓,“仰觀殿上,玉簪珠履,紫綬金章,往來稱觴獻壽,自天明直至午牌,方始得沾謝恩御酒。”

在四大名著中,《紅樓夢》描寫的過年場景最多。在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曹雪芹詳細地描繪了賈府過年的熱鬧情景。

一到臘月,賈府就忙碌了起來,“當下已是臘月,離年日近,王夫人與鳳姐治辦年事。”

首先,要為祭祖做好準備,“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承包賈家莊園土地的莊頭烏進孝,此時也按規矩給賈家進貢、送禮,“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豬二十個……各色雜魚二百斤,活雞、鴨、鵝各二百只,風雞、鴨、鵝二百只,野雞、兔子各二百對……”如此多的年貨,寧府的賈珍卻抱怨太少:“這夠做什么的!”“你們又打擂臺,真真是叫別過年了!”

到了臘月二十九日,榮寧“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而貼于門首、祈福滅禍的桃符以及門面等顯眼之處,書中寫道:“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并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

每年除夕,賈家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書中描述當時場景:“將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檐、階上階下、兩丹墀內,花團錦簇,塞得無一隙空地。”

接下來,就是給賈家的最高長者賈母行禮了。拜完尊之后,還要拜長。各階次的主子一一歸座,接受兩府男婦小廝丫鬟們的行禮。受禮的同時開始散壓歲錢,包括準備好的金銀錁和荷包等,禮節十分講究:“前兒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里頭成色不等,共總傾了二百二十個錁。”“只見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筆錠如意的,也有八寶聯春的。”受禮散錢之后,開始全家的合歡宴。當晚還有給各處的佛堂、灶王焚香上供的節目。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新的一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如期而至。

根據咱們大部分地方的習俗,過了正月十五,才算過了年。因此,春節過后,百姓們仍在期待著下一個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是春節第一個民俗節日,也是我們口頭“過年”的一部分。俗話說:“正月十五拜年不算晚。”元宵節,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也被稱為“上元節”。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合家團聚賞月、燃燈、吃元宵。

歐陽修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辛棄疾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是寫元宵之夜的情景。元宵節是不亞于大年三十的重要節日。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說,春節主要是家庭活動,是人人都參與的,個體化、家庭化的活動,雖然全民族乃至國家都在參與,但主要是以親屬關系為主體,而元宵節則更多體現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把歡樂氛圍擴大到公共社區。“元宵節和春節的最大區別,也是元宵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元宵節是個集體活動,是個戶外活動。臘月三十你不大可能出門,但元宵節是個社會化的節日。”

元宵節也是求子的佳節良辰。元宵曾有“偷燈”習俗,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們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說:“一云,偷燈者,生男子之兆。”這里“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征著生育兒子,偷燈就是祈求子嗣綿延。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于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所以,元宵節也是“愛情節”,屬于“人約黃昏后”的浪漫時刻。

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不論是在《水滸傳》故事發生的北宋年間,還是作者施耐庵生活的明代時期,對元宵節都非常重視,“《水滸傳》里幾乎沒怎么寫過年,但寫了三次元宵節,規模寫得越來越大。”

宋代以來,元宵節的“大長假”有時甚至超過現在春節的七天長假。在宋代,元宵賞燈持續五天,是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游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余里。”

在明代,正月十五是盛大的燈節,整整10天假期,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彩,花燈焰火照耀通宵,鼓樂游樂,喧鬧達旦。

元宵節,是中國春節年俗最后一個重要節令。春節的喜慶氣氛尚未消散,街巷間的花燈卻已然掛起。

提起元宵,腦中自動浮現皓月懸夜,以及街上的張燈結彩。古時候的元宵夜可謂是燈火銀花,人流如潮,熱鬧非凡。

元宵節在古代又被稱為“上元節”“燈節”。這一夜“金吾不禁”,人們可以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逛夜市……通宵達旦。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可追溯至西漢,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夜幕降臨,古代城市會實行宵禁。可正月十五這天卻與往日不同,是一年中為數不多的開放夜行的日子。

舊時,在元宵節晚上,大家閨秀們也可以走出房門觀燈,即使在禮教森嚴的宋代依舊如此。“猜燈謎”也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習俗。過去老百姓猜的燈謎并不像后來那么復雜。

正月十五元宵節,漢魏時期形成,唐宋時期有了明顯發展,道教將它視為三元節之首,為上元節,為天官賜福之辰。明清時期元宵節成為新年期間與元旦呼應的重要節日。元宵節在清代被稱為“燈節”。唐宋時期的元宵燈會繁盛,明清元宵的燈會雖然從規模上不及之前宏闊,但其張燈時間更長,燈具品類更多,燈會設計更精巧,元宵張燈習俗也更為豐富多彩。

唐代詩人崔液在《上元夜》中寫道:“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歐陽修則吟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跟除夕、春節等家人團聚的節日不同,元宵節的社會性是非常明顯的,很多傳統節日是關門闔家團聚,元宵節則是走出家門來參與社區活動,投入其中,猜燈謎,逛廟會,男女不禁。

元宵節是冬春之交的一個大節日,乍暖還寒,熱中有冷,冷中有熱,蘊含深意。在古典小說中,元宵節往往被賦予特殊的“敘事”含義,而在近現代名家的筆下,元宵節充滿了溫馨和童真的趣味。

老舍的名作《北京的春節》里面這樣描述北京的元宵節:“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公園里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

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讀者》收錄了一篇《漫談過年》,記載著她對元宵節的獨特記憶:“我們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州的風俗,元宵節小孩子玩的燈,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燈’與‘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話,因此,外婆家送給我們姐弟四個人的是五盞燈!我的弟弟們比我小得多,他們還不大會玩,我這時就占了便宜,我墻上掛的是‘三英戰呂布’的走馬燈,一手提著一盞眼睛能動的金魚燈,一手拉著會在地上走的兔兒燈,覺得自己神氣得很。”

文學大家汪曾祺在《故鄉的元宵》一文中,描繪了他的故鄉江蘇元宵節獨特的“看圍屏”習俗:“有一個習俗可能是外地所沒有的:看圍屏。硬木長方框,約三尺高,尺半寬,鑲絹,上畫工筆演義小說人物故事,燈節前裝好,一堂圍屏約三十幅,屏后點蠟燭。這實際上是照得透亮的連環畫。看圍屏有兩處,一處在煉陽觀的偏殿,一處在城隍廟里的火神廟。煉陽觀畫的是《封神榜》,火神廟畫的是《三國》。圍屏看了多少年,但還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圍屏就不算過燈節似的。”

煙火在夜空中開出絢爛的花,元宵在瓷碗中蕩漾開小小的波紋,父母輕輕喚你歸家,這大概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元宵節的模樣。“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朝歷代留下了很多描寫元宵節的佳作,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更是不乏其身影。

在四大名著中,“出鏡率”較高的元宵節(上元佳節)有著萬般不同的意味,“花團錦簇”里,可能藏著熱鬧精彩與危機四伏。

自古以來,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就不勝枚舉,在我國傳統“四大名著”中,也多次提到元宵節。除了熱鬧的燈會,元宵節最重要的一個習俗就是吃元宵了。元宵還被稱為湯圓或者湯團,和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四大名著中描寫元宵節時,都無一例外提到了賞燈,無論是在哪個朝代,燈會都是元宵節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元宵賞燈這一習俗也一直保留至今,成為元宵之夜的重頭戲。

在《水滸傳》中,最熱鬧的節日,不是過年,而是元宵節。比如在《水滸傳》第六十六回《時遷火燒翠云樓,吳用智取大名府》中作者這樣描寫:“北京三五風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銀花火樹不夜城,陸地擁出蓬萊島。燭龍銜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時安。五鳳羽扶雙貝闕,六鰲背駕三神山。紅妝女立朱簾下,白面郎騎紫騮馬。笙簫嘹亮入青云,月光清射鴛鴦瓦。翠云樓高侵碧天,嬉游來往多嬋娟。燈球燦爛若錦繡,王孫公子真神仙。”可見當時的元宵節多么熱鬧啊!

又如《水滸傳》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一章中,有一篇《絳都春》的詩詞,描寫的是北宋時期東京街頭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景致:“融和初報,乍瑞靄霽色,皇都春早。翠鷴競飛,玉勒爭馳,都聞道鰲山彩結蓬萊島,向晚色,雙龍銜照。絳霄樓上,彤芝蓋底,仰瞻天表。縹緲風傳帝樂,慶玉殿共賞,群仙同到。迤邐御香飄滿,人間開嘻笑,一點星球小。漸隱隱鳴梢聲杳,游人月下歸來,洞天未曉。”到了元宵節這天,“是夜雖無夜禁,各門頭目軍士,全付披掛,都是戎裝慣帶,弓弩上弦,刀劍出鞘,擺布得甚是嚴整。高太尉自引鐵騎馬軍五千,在城上巡禁。”

又比如在《水滸傳》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鰲山,花榮大鬧清風寨》中,作者這樣描寫元宵節:“山石穿雙龍戲水,云霞映獨鶴朝天。金蓮燈、玉梅燈,晃一片琉璃;荷花燈、芙蓉燈,散千團錦繡。銀蛾斗采,雙雙隨繡帶香球;雪柳爭輝,縷縷拂華幡翠幕。村歌社鼓,花燈影里競喧闐;織女蠶奴,畫燭光中同賞玩。”“雖然比不得京師,只此也是人間天上。”社火隊里,宋江發出爽朗的笑聲,此地主事的老婆聽到笑聲,認出宋江是清風山的“賊頭”。于是,主事喚來隨從抓了宋江。花榮救人心切,也被擒住。在押解至青州的路上,倆人被清風山好漢解救。

再比如,在《水滸傳》第六十六回《時遷火燒翠云樓,吳用智取大名府》中,作者則這樣描寫元宵之夜:“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放花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到了宋代,很多春節的風俗都已基本定型。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看燈火等,都是過年的重要項目。

在《西游記》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觀燈,玄英洞唐僧供狀》中,唐僧師徒四個人來到一個叫金平府的郡城,此地已距靈山不遠。天竺國外郡,金平府是也。

吳承恩寫唐僧師徒來到天竺國外郡金平府的“慈云寺”,寺院僧人供應了齋飯后,唐僧師徒要走。眾僧人說:老師寬住一二日,過了元宵,耍耍去不妨。

“今日乃正月十三,到晚就試燈,后日十五上元,直至十八九,方才謝燈。我這里人家好事,本府太守老爺愛民,各地方俱高張燈火,徹夜笙簫。”

唐僧師徒在金平府遇到了一次元宵節,也算是過年的一部分。書中這樣描寫元宵節:“眾僧道:‘老師父,我們前晚只在荒山與關廂看燈。今晚正節,進城里看看金燈如何?’唐僧欣然從之,同行者仨人及本寺多僧進城看燈。正是:‘三五良宵節,上元春色和。花燈懸鬧市,齊唱太平歌。又見那六街三市燈亮,半空一鑒初升。那月如馮夷推上爛銀盤,這燈似仙女織成鋪地錦。燈映月,增一倍光輝;月照燈,添十分燦爛。觀不盡鐵鎖星橋,看不了燈花火樹。雪花燈、梅花燈,春冰剪碎;繡屏燈、畫屏燈,五彩攢成。核桃燈、荷花燈,燈樓高掛;青獅燈、白象燈,燈架高檠。蝦兒燈、鱉兒燈,棚前高弄;羊兒燈、兔兒燈,檐下精神。鷹兒燈、鳳兒燈,相連相并;虎兒燈、馬兒燈,同走同行。仙鶴燈、白鹿燈,壽星騎坐;金魚燈、長鯨燈,李白高乘。鰲山燈,神仙聚會;走馬燈,武將交鋒。萬千家燈火樓臺,十數里云煙世界。那壁廂,索瑯瑯玉韂飛來;這壁廂,轂轆轆香車輦過。看那紅妝樓上,倚著欄,隔著簾,并著肩,攜著手,雙雙美女貪歡;綠水橋邊,鬧吵吵,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對對游人戲彩。滿城中簫鼓喧嘩,徹夜里笙歌不斷。有詩為證。詩曰:錦繡場中唱彩蓮,太平境內簇人煙。燈明月皎元宵夜,雨順風調大有年。此時正是金吾不禁,亂哄哄的無數人煙,有那跳舞的,髦蹺的,裝鬼的,騎象的,東一攢,西一簇,看之不盡。’”

如此熱鬧的元宵節,想不到也有妖怪興風作浪,“不上三更就有風來……見燈光昏暗,呼的一聲,把唐僧抱起,駕風而去。”原來,妖怪專門在每年正月十五到此地收燈油。燈會上,唐僧誤以為來偷油的三只犀牛精是佛爺,非去拜見,被犀牛精挾回洞府。這次鬧花燈主角不是英雄豪杰,卻是三個丑陋無比的妖精。在《西游記》中,作者把元宵節和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難聯系在了一起。

正是這場元宵燈會,讓唐僧又經歷一場劫難。

青龍山玄英洞的三個妖精化作一陣清風將唐僧攝到洞中去了。于是,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和尚和三個妖精進行了數場大戰,并搬來二十八宿中的四木禽星前來助戰,方才擒拿到三個妖精,解救出唐僧,師徒四個人得以繼續前往西天取經。

在四大名著中,如果說《西游記》寫的是彼岸、《三國演義》寫的是江山,那么,《水滸傳》寫的就是義氣,《紅樓夢》寫的則是世相諸般、人情冷暖。

一部《紅樓夢》堪稱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曹雪芹以他的如椽之筆,經緯縱橫,密密匝匝織就了一幅世相百態圖,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無一不涉,天文地理市井風情無所不包。

《紅樓夢》的行文脈絡及敘事方式,就是從節日節氣入手,按照季節的變換來寫人心寫世相,寫榮寵興衰,從春寫到夏、從夏寫到秋、再從秋寫到冬,寫的是節氣也是心情。春困則可發幽思,夏則輕羅小扇撲流螢,秋則悲憤于秋窗小雨,而到了又一個冬天就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作為封建時代上層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紅樓夢》涉及多個中國傳統節日,但對元宵節,曹雪芹似乎情有獨鐘。《紅樓夢》對元宵節描寫較為詳細的是第五十三回、五十四回。“上下人等,打扮得花團錦簇。一夜人聲雜沓,語笑喧闐,爆竹起火,絡繹不絕。”放完爆竹,“又命小戲子打了一回‘蓮花落’,撒得滿臺的錢,那些孩子們滿臺的搶錢取樂。”由此可見賈府上下對元宵節的重視。

這便是曹公的獨到之處,既是在寫節日節氣,也是在寫人,寫人在節日節氣中的內心活動,情感訴求,乃至牽連出整個家族的興衰沉浮。

在中國的傳統民俗節日中,整個正月都屬于春節的范疇,《紅樓夢》開篇的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就從元宵節寫起:甄英蓮在元宵節走失,為整個故事埋下了伏筆,一曲紅樓就此展開。

甄士隱夢醒,碰見僧道,癩頭僧對他作歌,其中有這樣一句:“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果然,來年元宵節,家人(仆人)霍啟抱甄士隱女兒英蓮去看社火花燈,丟了英蓮。

“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中,斗她玩耍一回,又帶至街前,看過會的熱鬧。”文中的“過會”,即元宵節的活動之一。

“真是閑處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元宵佳節。士隱令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半夜中,霍啟因要小解,便將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待他小解完了來抱時,哪有英蓮的蹤影?急得霍啟直尋了半夜,至天明不見,那霍啟也就不敢回來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那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幾人去尋找,回來皆云連音響皆無。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豈不思想,因此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看看的一月,士隱先就得了一病,當時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構疾,日日請醫療治。”文中的“社火花燈”是指元宵節夜晚街頭的鼓樂、歌舞、百戲、雜耍、放花燈等娛樂活動,由此也可見,當時老百姓觀看社火花燈的盛況。

英蓮乃甄士隱與妻子封氏半百之年才得來的女兒,本應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英蓮卻在象征著團圓的節日元宵節之夜與父母失散。

那年元宵節,英蓮被拐,改名香菱。

有人說,這是甄士隱家的宿命。在香菱還叫甄英蓮的時候,她本是姑蘇望族甄士隱家的嬌小姐,“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被全家,尤其是老父親甄士隱視為掌上明珠。在人頭攢動的元宵節之夜,甄士隱夫婦竟然放心讓仆人抱著4歲的英蓮到街上觀賞社火花燈。縱然自己是高人隱士,又怎能放心將自己的骨肉交與他人呢?更何況托付的這位霍啟并非可靠之人,他的名字諧音可理解為“禍起”,從他在英蓮走失之后遠遁他鄉的做法看,也能夠驗證他的人品,更能夠看出甄士隱夫婦的失職。

英蓮,真如其名字諧音一樣,“應憐”。看著就可憐。脂硯齋在作評的時候說“甄英蓮”其實就是“真應憐”。可特別諷刺的是,在甄英蓮從中上人家的小姐一路被拐賣為奴仆,直至走向絕路的過程中,其實沒有一個人真正憐憫過她。無論是喪良心的人販子,戀她美色的馮淵、薛蟠,知道她身份的門子,受過她父親恩惠的賈雨村,暫時當了她靠山的薛姨媽、薛寶釵,抑或大觀園里賈寶玉、林黛玉等一眾人。所有人好像都只是覺得她可憐,但除了可憐外,他們都沒有想過上去拉一把。冰雪聰明的薛寶釵,也只是教她學詩,而已。

香菱的真正寓意,簡直就是“相凌”。“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這是曹雪芹在太虛幻境給香菱已經擬好的判詞,從這個判詞看,悲慘的香菱后來是被“兩地生古木”的“桂”(夏金桂)給害死了。我們看《紅樓夢》里只要一提到香菱的身世,所有人都是什么“因果報應”啊,“宿命輪回”啊,“也是合該他命有此劫”啊之類的車轱轆話……這都是高情商人的說法。低情商人則說,大家覺得香菱這是“倒霉”,誰讓你趕上了呢?認了吧。從這個意義上說,《紅樓夢》其實是一本很“佛系”的小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一切都是沒準的,無常的。《好了歌注》里說:“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由元宵節的社火花燈引出英蓮被拐,葫蘆廟大火引發甄家一敗涂地,這就是曹雪芹的敘事手法,由甄士隱引出賈雨村,由賈雨村引出林如海,再由林如海引出林黛玉,繼而引出林黛玉拋父進京都,由外及內,層層遞進,從而一步一步引領人們走進賈府這座白玉為堂金做馬的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一部紅樓大戲,就此徐徐開啟。

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偌大的一個賈府,久居其內恐很難窺其全貌,須得一個外人的眼光來覷,方得客觀全面,遠的如芥豆之微的劉姥姥,再到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賈雨村、冷子興,從局外人的眼光心態來演繹榮國府;近的,就比如林黛玉,在外人看來,如此崢嶸軒峻、蓊蔚洇潤的賈府,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卸下其神秘的面紗。

林家本也系鐘鼎之家、書香之族,然而從黛玉的眼中去看,這賈府的三等仆婦,其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待到進入京城,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別處不同,及至真正進入賈府,其身臨其境,則更有另一番情境。

《紅樓夢》中最濃墨重彩、極盡渲染的,莫過于一場葬禮與一場省親,其中,省親說的就是榮國府慶元宵。從第十八回到第二十二回,《紅樓夢》整整用了五回的篇幅,濃墨重彩地描寫元妃省親這一段。這一段,也是黛玉入賈府后的第一個重大節日。

在《紅樓夢》第十八回《林黛玉誤剪香袋囊,賈元春歸省慶元宵》中,被封賢德妃的賈家大小姐元春,回家省親,也正值元宵佳節。為迎接皇妃,賈府建造了省親別墅,也就是后來的大觀園。在這一回中,作者借元春的目光,展示了賈府的靡費豪華富貴風流:“卻說賈妃在轎內看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只見清流一帶,勢若游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光雪浪;上面柳杏諸樹雖無花葉,然皆用通草綢綾紙絹依勢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懸燈數盞;更兼池中荷荇鳧鷺之屬,亦皆系螺蚌羽毛之類做就的。諸燈上下爭輝,真系玻璃世界,珠寶乾坤。船上亦系各種精致盆景諸燈,珠簾繡幕,桂楫蘭橈,自不必說。”“只見園中香煙繚繞,花彩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這太平氣象,富貴風流。”就連元春見此情景,也嘆道:“太奢華過費了。”

整個歸省活動,大到元妃小到仆婦,從每一個人的詩作到每個人所制的燈謎,都描寫得非常細膩。曹公的用筆如同一臺精密的掃描儀,詳細記錄了賈府各色人等在整個春節省親期間的內心世界及外部活動。

寫完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的賈府之后,曹雪芹筆鋒一轉,開始寫起小門小戶尋常人家是如何過春節的,比如在《紅樓夢》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中有這樣的描寫:“第一個寶玉是極無事最閑暇的。偏這日一早,襲人的母親又親來回過賈母,接襲人家去吃年茶,晚間才得回來。”寶玉閑來無事,遂前去探望襲人。

“彼時襲人之母接了襲人與幾個外甥女兒、幾個侄女兒來家,正吃果茶,聽見外面有人叫‘花大哥’,花自芳忙出去看時,見是他主仆兩個,唬的驚疑不止,連忙抱下寶玉來,在院內嚷道:‘寶二爺來了!’別人聽見還可,襲人聽了,也不知為何,忙跑出來迎著寶玉……

“襲人之母也早迎了出來。襲人拉了寶玉進去。寶玉見房中三五個女孩兒,見他進來,都低了頭,羞慚慚的。花自芳母子倆百般怕寶玉冷,又讓他上炕,又忙另擺果桌,又忙倒好茶。襲人笑道:‘你們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果子也不用擺,也不敢亂給東西吃。’一面說,一面將自己的坐褥拿了鋪在一個炕上,寶玉坐了,用自己的腳爐墊了腳,向荷包內取出兩個梅花香餅兒來,又將自己的手爐掀開焚上,仍蓋好,放與寶玉懷內,然后將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與寶玉。彼時他母兄已是忙另齊齊整整擺上一桌子果品來。襲人見總無可吃之物,因笑道:‘既來了,沒有空去之理,好歹嘗一點兒,也是來我家一趟。’說著,便拈了幾個松子穰,吹去細皮,用手帕托著送與寶玉。”

你能想象富貴豪門的公子哥兒飲食的情景嗎?既尊崇又極富情趣。面對花家齊齊整整擺上的一桌子果品——這恐怕已是花家傾囊而出的最好的所有了,然在久居賈府浸淫日久的襲人看來,卻是并無可吃之物。

這也是一種對比描寫,既寫鐘鳴鼎食之豪奢,又寫柴門荊戶之寒微。先別小看這段,這段其后引出了酥酪事件,引出了情切切良宵花解語,引出了王熙鳳正言彈妒意。

在《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迷賈政悲讖語》中,描寫了賈府元宵夜宴的猜燈謎活動。

賈母的謎語是“猴子身輕站樹梢——打一果名。”謎底是荔枝。因為猴子屁股是紅的,“站樹梢”義同“立枝”,是“荔枝”的諧音。注意,所有的謎語在這里都變成讖語,暗示這個家族將要“樹倒猢猻散”,賈母就是那棵大樹。元春的燈謎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爆竹)”元春此時身為貴妃,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可她沒多久就去世了,印證了謎語中那句“回首相看已化灰”。迎春的燈謎是:“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算盤)”探春的燈謎是:“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風箏)”惜春的燈謎則是:“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佛前海燈)”寶玉的燈謎是鏡子。佛家有一句話說鏡花水月,一切都是幻象。果然不出所料,寶玉后來出了家。寶釵的燈謎是更香。寶釵雖然嫁給了寶玉,但后來寶玉出家,只剩她一個人在熬時間。

燈謎,則為賈府未來的衰落命運,埋下了伏筆。

元宵節猜燈謎,我們看到了賈政的寂寞,這寂寞,何人能解?賈政平日嚴肅刻板,寶玉見了他,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而湘云、黛玉等人,平時跟賈政也沒怎么接觸過。賈政身邊除了清客,并沒有特別親近的家人。恰逢過節,也想熱鬧熱鬧。可大家并不領這個情。這場戲是賈政的悲哀:他想享受天倫之樂,可就是樂不起來。賈政心想:“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清凈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為戲耶?”賈政在寂寞中,嗅到了賈府走下坡路的味道,好像看到了家族的未來。眼前的歡樂無疑透出日后的悲聲。賈府最繁華、最熱鬧的時刻和場面,總伴隨著不祥和悲哀,歡樂之后總是深深地落寞與不安。賈府那曾經“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的繁華,即將走向“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的衰敗。

到了賈府第二年再過元宵節時,這個“昌明隆勝之邦,詩禮簪纓之家”便開始顯露出衰敗的跡象。

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一章中這樣寫道:一進臘月,賈府上下就開始總動員,一直忙到“龍抬頭”。“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并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

賈府是皇親國戚,地位顯赫,先要進宮朝賀,然后再祭祖、敬神、拜年。進宮朝賀,在當時這是一種無上的榮耀。朝賀完畢之后,往往會得到皇帝賞宴。

皇親國戚,四大家族又是親上加親,互相依存,社會關系自然繁雜,年節的拜年互訪自是非常繁忙,往往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拜年通常又與宴請聯系在一起。親戚街坊鄰居互相宴請,叫做吃年酒,也稱年節酒、傳做酒、傳生酒。明代文人馮應龍《月令廣義》卷五《正月令·初一日·傳做酒》引《秦中歲時記》:“唐長安舊俗,每歲元日已后,遞相邀迎,飲酒賀節,號為傳做酒。”

賈府是皇親國戚,擁有專門的祠堂,春節會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還要請戲班唱戲。這既是出于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實際需要,也是后代報效祖先、感恩先人的一種隆重禮儀。賈家是大家族,宗祠建得極有氣派,充分顯示了賈家非同一般的地位,祭祖不僅有復雜的準備工作,而且儀式隆重復雜。祭禮由地位最高、年事最長者領頭進行,在賈府則是賈母。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主要分為祭天和祭祖兩種。賈府每年除夕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這既是出于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實際需要,也是后代報效祖先、感恩先人的一種隆重禮儀。賈家的宗祠建得極有氣派,祭祖不僅有復雜的準備工作,而且儀式隆重、復雜,充分顯示了賈家非同一般的地位。曹雪芹通過描寫“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檐,階上階下兩丹墀內,花團錦簇,塞的無一隙空地”的宏大場面,烘托出了賈府嚴格的宗祠制度和等級制度,使賈府一品望族的地位躍然紙上。

賈府是一個即將沒落的家族,因為有了元春的入宮和得寵,才給它注入一劑強心針。即使這樣,賈府仍然無法擺脫“外面的架子還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的敗落趨勢。為了維持這種“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局面,賈府必須對賜予他們恩惠的皇帝表達千恩萬謝,尤其是到了春節這種重要節日,更要虔誠地到皇宮磕頭朝賀,感激皇恩。“次日五鼓,賈母等人按品上妝,擺全副執事進宮朝賀,兼祝元春千秋”,寫出了賈府上下在對皇帝朝賀問題上的高度重視。

賈母開夜宴時,雖然榮寧二府賞燈吃酒,笙歌聒耳,錦繡盈眸,但是賈氏族人來者卻寥寥無幾:“賈母也曾差人去請眾族中男女,奈他們或有年邁懶于熱鬧的;或有家內沒有人不便來的;或有疾病淹纏,欲來竟不能來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貧不來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鳳姐之為人而賭氣不來的;或有羞口羞腳,不慣見人,不敢來的。”見到如此尷尬的情景,鳳姐不得不想方設法來渲染元宵節的氣氛。在《紅樓夢》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一章中,鳳姐為了討好賈母,在元宵的酒宴上一連說了兩個“過正月半”的笑話:一個是“一家子也是過正月半,合家賞燈吃酒真真的熱鬧非常,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一個是“聾子點炮仗”。說完笑話,鳳姐說 :“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這分明是一句預言,與第一回癩頭僧所念“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有著前后呼應的異曲同工之妙。

從先前元春省親時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到如今“只怕就精窮了”似的入不敷出;從“除夕祭宗祠”的人山人海、頗為隆重,到“元宵開夜宴”時的寥無幾人、冷冷清清,賈府的敗象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明顯。

賈府作為“百足之蟲”的末日,已為期不遠。這次過年,是賈府由盛轉衰的重要拐點。

這就是《紅樓夢》中賈府的春節了。賈府這場豪華的元宵宴,成為最后的晚餐。

命運是神奇的東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秦可卿托夢給鳳姐,說要防賈府樹倒猢猻散,寶玉悟道“大家終究赤條條歸去”,元春、賈政覺察到賈府的轉折,卻都沒有辦法去改變衰落的趨勢。賈府子女們最終走的走,死的死,活下來的人,也都沒有善終。這就是他們的命運。

在《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輅知機,討漢賊五臣死節》中,曹操被嚇得病倒在床,許芝來見曹操,舉薦了管珞為曹操占卜。

管珞為曹操占卦,每一件都準確無誤。于是曹操對管珞非常信服,便聽從管珞的意見留守鄴城。耿紀、韋晃、金袆等欲在正月十五慶元宵佳節之際誅殺曹操。正月十五那天夜里放火燒城,不料曹操早有防備,耿紀等人全部被殺,被株連的人不計其數。大將曹洪領兵攻打漢中,殺了蜀國先鋒任夔,馬超見蜀兵被挫了銳氣,于是命令緊守不戰。這個年,也過得驚心動魄。《三國演義》里的元宵節,展示出來的不再是繁華圓滿,卻是亂世里的破碎景象。

在《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中,書中還描寫:魏國官員為彰顯魏王曹操的雄才大略,以“方今海宇稍安,魏王威震天下”為由,建議“今值元宵令節,不可不放燈火,以示太平氣象……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吾不禁,玉漏無催!”

不過,據考證,三國時期,許多元宵的習俗還不成形。像《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種滿城放花燈的大規模元宵燈會場面,要等到隋唐時期才正式形成。

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盡享一年最美的風景。元宵節的繁華之下,各種心思最容易瘋長。

《紅樓夢》中的賈府元宵宴會,《三國演義》里的五臣討曹操,《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元宵大戲,甚至連《西游記》里的妖魔鬼怪也沒有閑著,差點要了唐僧的命。在四大名著中,每到元宵夜晚,仿佛就有大事發生。

人云:《紅樓夢》過年張燈結彩,《水滸傳》過年胡吃海喝,《西游記》過年游山玩水,《三國演義》過年勾心斗角。又云:《紅樓夢》過年講排場、比闊氣,《水滸傳》過年講吃喝、比義氣,《西游記》過年講安全、防妖怪,《三國演義》過年講心計、比智慧。

其實,過年,團圓、健康、開心就好。像《紅樓夢》一樣張燈結彩,太過招搖;像《水滸傳》一樣胡吃海喝,有點過時;像《西游記》一樣游山玩水,這個可以有;像《三國演義》一樣深謀遠慮,可以參考。

元宵過后,一年一度光彩輝煌的日子,就完結了。大人們讓孩子們把許多玩夠了的燈籠,放在一起燒了之后,說:“從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學去吧。”

過年,是國人心中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際,回到家人身邊,回到自己的心靈港灣,卸下一年的疲憊,重拾往日的自信,燃起對來年的希望,不亦樂乎?

回家過年,是咱中國人的傳統。無論山重重,無論水迢迢,無論腰纏萬貫,無論不名一文,無論身披錦繡,無論衣衫襤褸,無論著述等身,無論拉車搬磚,到了春節,為了親情,總是要回家。

新年是在舊歲緊張勞作之后短暫的休養生息,是為了即將到來的忙碌積累能量。網上流行一對聯: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事無成,事無成,事事無成,事事成。橫批:春待來年!

有個青年朋友的話很幽默:希望大家能走出舒適圈,然后,讓我進去。

如果說“臘八”拉開了過年的序幕,那么,元宵節將為春節畫上圓滿的句號。

燈火闌珊處,歡聲笑語中,正是我們樸素的家國情懷所在。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帶著收獲和喜悅,我們即將送走舊的一年;滿懷期待與夢想,我們又將迎來嶄新的一年。憶所有的日子為一杯濃酒,年年醉倒成流動的相思。愿你:年年圓滿如意,月月事事順心,日日喜悅無憂,時時高興歡喜,刻刻充滿朝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讓我們一起辭舊迎新,翹首等待新年的第一縷陽光。

參考文獻:

[1] 蕭放.明清時代的新年節俗[N].光明日報,2011-01-31.

[2] 李媛媛.《詩經》中的春節[N].學習時報,2022-01-31.

[3] 蒙曼.唐詩中的春節[N].學習時報,2022-02-04.

[4] 壹條君.為什么我國四大名著從頭到尾找不到“春節”二字[Z].南京壹條微信公眾號,2018-02-15.

責任編輯 饒丹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91精品人妻互换|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亚洲第一色网站|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av在线人妻熟妇|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自在线播放|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91欧美在线|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综合天天色|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色综合五月|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精品主播|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综合亚洲色图| 久久99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午夜看片|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日韩第九页|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国产精品制服|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黄色成年视频|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第4页|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亚洲激情99|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97综合久久| 在线99视频|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91亚瑟视频| 九九九国产| 九色视频一区| 性色一区|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四虎影院国产|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欧美色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