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妮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化素養導向的質量觀,要讓語文課程素養落地生根,就需要教師們真正落實每一節課的每一個活動。深度學習視域下,大單元教學熱潮再度來襲,“活動·探究”單元的關注度直線上升,其體現著語文教學運用與實踐的新理念,但全新的單元設置,給廣大教師帶來了挑戰。項目化學習強調對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它涵蓋了閱讀、寫作、表達、聆聽等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活動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支架,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動態,重視過程的及時反饋與引導,指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自主學習,解決問題,提升思維水平、鑒賞能力,并逐步形成語文學科素養。項目化學習在落實學生發展上倡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尋找合適的方法,采用多種有效的形式,通過實踐去解決問題,由此,項目化學習契合“活動·探究”單元教學理念,能讓學生進入課堂,動起來,實現思維遷移的深度學習,增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活動·探究;項目化學習;素養;詩歌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2018年在全國范圍內投入使用,其中新增設的“活動·探究”教學單元的實施順應了新課標教學“實踐性”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要求,重視語文核心素養,重建語文知識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澗指出:“活動·探究”單元強調語文能力的綜合發展和全面發展,學習的過程是動態的,不僅注重輸入,更注重輸出,提倡以新聞的方式了解新聞,以演講的方式踐行演講,以詩歌的方式品味詩意,以戲劇的方式體驗戲劇。
現就項目化學習在初中語文“活動·探究”單元的應用做如下研究:
一、項目化學習的概念界定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學生現有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存在差異。據此,項目化學習聚焦的是真正的學習,基于現實環境設定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教師引導學生以結構化的項目任務、問題為牽引,在真實情境中搭建支架,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深度學習視域下的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活動·探究”項目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不同于主題式單元教學,而是通過連續的任務,以任務驅動的形式,以真實問題和現實情境為載體,讓學習者在彼此關聯的經驗活動和學習共同體中進行意義建構,通過主動學習和團隊互動獲取語文知識。
二、“活動·探究”單元教學誤區
教師對“活動·探究”教學問題不會處理,沒有得到過具體的指導,甚至沒有聽過單元“活動·探究”實踐有關方面的課堂實錄、關于此方面完整的教學流程指導性缺失。教師們對語文文本教學,是我們實踐積累和總結的結果,已是輕車熟路了。但對于一個單元“活動·探究”實踐教學的具體的操作流程,不能照葫蘆畫瓢,如法炮制,不可將傳統課堂與“活動·探究”無差別地對待。
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重閱讀輕實踐,未拓展教材以外的學習資源,教學流程僅局限在固有的篇幅和課文時效性上。教師們要在駕車就熟后,探索開放性教育資源觀,在課堂上八仙過海,讓單元“活動·探究”實踐環節的教學容光煥發。
此外,考試指揮棒的作用和項目化學習雙管齊下,加大語文實踐性考試內容占比權重,注重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推廣,讓教師們逐漸重視起來,“活動·探究”單元個性化學習內容方可水到渠成,最終將實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活動·探究”單元的預期目標。
三、項目化學習在“活動·探究”單元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依托單元,前置驅動任務
統編教材“活動·探究”單元的特點:縱觀統編本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活動·探究”單元一共有四個,從八年級的上冊教材開始出現,它是“目標、情境、活動”的統一體,語文與生活元素更豐富、更多元,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實現了多方面語文要素的綜合與內化。項目活動明確了學生在不同階段開展不同任務,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各個環節相互滲透、融合、緊密相連。教師首先要圍繞“活動·探究”單元的任務目標進行整合、分析該單元的內容和結構,明確單元目標,調整師生雙方的角色,逆向思維,前置驅動任務。其次,明確項目式學習介入“活動·探究”單元與對應的三個任務進行有效整合,通過具體的項目活動,實現學生語文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切實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所在。
根據任務類型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類:實用型文本和文學型文本,同一活動單元中,文本篇章與篇章之間的邏輯性較強,因此絕不可進行單獨的單篇教學,要將“文本類型”放在群文項目中,提供支架資源,以終為始,設置情境化驅動任務,讓學生們在認知、分析、比較、整合、提煉中來建構知識,引導學生以項目活動為主體,以頭腦風暴式思維模式解決問題,以具體任務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深度學習,獲得全面的體驗和全方位的發展。
(二)過程可視,構建進階思維模式
學生為了完成項目化學習的驅動任務,既要掌握新聞、演講、詩歌、戲劇的基本概念同時還要探究語文實踐活動,構建進階思維模式,并在分享展示過程中互相學習。這樣按照項目學習各個進階階段的任務邏輯順序就實現了學習思維過程的螺旋式上升,實現了思維深度學習的過程。
為了驗證項目學習在“活動·探究”單元的應用,筆者選取了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詩歌單元為例展開項目化學習分析。九年級上冊“活動·探究”單元為詩歌單元,主要是學習鑒賞詩歌作品,把握詩歌的韻律和節奏,并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誦活動、寫詩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所以,本單元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以品意境、尋意象、悟方法、寫詩歌等一系列子項目活動,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鑒賞詩歌,組織朗誦活動。據此,依據課標和教材重組整合,充分調查分析學情,設計了通過先行的項目任務驅動整個單元的詩歌教學,將詩歌知識建構在一定的實踐運用中,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有序、有效地參加活動,完成知識建構,運用所學對詩歌知識的再建構和思維的遷移。
項目名稱:淺唱低吟總關情,詩歌的生命情態
項目時長:2周
驅動性問題:品意境、尋意象、悟方法、寫詩歌
項目環節:尋找最佳朗讀者、尋找靈魂繪畫師、相互鑒賞寫推薦、同題異構展作品
第一階段:教師搭建的支架,進行讀書方法指導,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詩歌,初步感知內容和情感。
第二階段:①小組成員相互合作,制作詩歌朗讀腳本支架。②依據朗讀腳本設計制定朗讀評價量表。③班級聘請導演,指揮排練做好朗讀展演策劃工作(準備好配樂、PPT背景、隊形、動作設計),設計邀請函,邀請相關老師、家長觀看。④各小組選取優秀設計(朗誦篇目自由選擇,課內+課外或單篇、多篇均可),進行創意式的朗讀比賽評比。⑤舉辦朗讀比賽(學生主持),現場打分,表彰獎勵最佳朗讀者(表彰小組)。⑥教師做好視頻拍攝。⑦學生為本次詩歌朗讀比賽制作美篇。
第三階段:①推薦一首自己喜歡的詩歌,并為其配畫。②師生合作,制定評價量表。③小組合作,推選最佳畫作。④現場答辯,尋找靈魂畫師。
第四階段:①師生合作,制定詩歌推薦語評價量表。②學生擬寫詩歌推薦語。③小組推選最佳推薦語。
④學生總結鑒賞方法。
第五階段:研讀本單元5首詩歌中你最喜歡的一首,師生探討研讀方法。(結合注釋和旁批從修辭、意象、結構、情感等方面進行研讀)模擬其中一首,進行微創作。
(三)整合課程內容,提供主題擴展閱讀資源
“活動·探究”單元項目化學習僅憑課內的閱讀文本和知識框架來完成驅動任務困難性是很大的,教師要持續為學生搭建支架資源,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領悟“活動·探究”單元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教師要圍繞活動編織項目學習的網狀連接,同時將教材上的一些靜態陳述性知識,比如將新聞、詩歌、演講詞、戲劇等轉換成支持任務完成的動態的程序性知識。教師可以運用網絡媒介、移動終端將學習資源推送給學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等主題視頻。挖掘設置跨學科支架資源,拓展項目資源,整合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知識清單,豐富項目學習資源,促進問題的解決。
(四)借助學習支架,嵌入學習過程評價量表
新課標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外在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內在的學習品質。注意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自覺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項目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評價學生完成的結果,也要關注過程。因此要設計合適、準確、具體的評價量表,這是項目活動的靈魂,也是檢驗學生學習目標是否達成的關鍵指標,以此在項目活動中整理有效信息、設計制作、交流展示各環節中的落實、學生自導自演的最終效果等內容,因此,除了提前設計學習流程,還需要從過程性和形成性兩個緯度制定出評價標準,讓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有章可循。在詩歌“活動·探究”項目學習中,項目學習自我評價表可根據子項目活動的參與、合作,項目活動中的能力展現(朗讀、詩配畫、學生的參與度、態度等)量化評價,讓學生對照評價量表的內容自評,引導學生關注每個任務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參與每個活動評價量表的制定,以此完成實踐活動中知識點學習與能力的培養,突出核心素養。
評價過程中要采用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教師不僅要關注項目成果顯性作品的展示,更要關注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參與態度、思維建構、語文思維、語文能力”等方面的隱性表現。項目活動過程中,小組合作匯報項目經驗成果的代入感和成就感會成為學生學業情況的隱性評價因素。教師要創建“平等、民主、積極、和諧”的評價氛圍,以多向的、多層次的、多樣的交流方式評價,加強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雙重重視。
四、結束語
項目化學習在初中語文“活動·探究”單元的應用,是達到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深化了初中語文課程的改革,能夠提升新課標理念下的素養觀。在當前課程改革由知識中心向核心素養位移的背景下,教師進行項目化學習,敏銳地觀察“活動·探究”單元的“活動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流程,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戴曉娥.情境 ?任務 ?活動——指向語文素養的大單元教學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19,250(10):7-11.
[2]周林林.任務導向·情境建構·探究互動——初中活動·探究單元生活化教學策略新探[J].文存閱刊,2019(18):103-104.
[3]申佳潞.高階思維培養導向下的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酒泉市2022年度教育科研立項課題“深度學習視域下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活動·探究’單元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JQ[2022]GHB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