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璐
(天津市薊州區人民醫院腫瘤綜合診療中心,天津 301900)
近年來肺癌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死率也位居首位,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重要威脅[1]。胸腔積液是肺癌晚期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置管內引流聯合胸腔內注藥來治療該并發癥[2]。有學者報道,胸腺肽聯合奧沙利鉑治療胸腔內積液療效顯著,且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3]。基于此,本研究探究非小細胞肺癌(NSCLC)合并惡性胸腔積液(MPE)患者應用胸腺肽聯合奧沙利鉑的臨床療效,意在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納入2019年1月~2022年1月來我院化療的82例NSCLC合并MPE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符合NSCLC合并MPE疾病相關診斷標準[4];②預估計生存期限3個月以上;③本醫院倫理委員會、患者及家屬支持此項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非NSCLC所致的惡性胸腔積液;②胸腔積液含量較少且不可測量;③患有先天性心、肝、腎疾病;④認知功能存在障礙;⑤對本次研究藥物發生過敏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按照1∶1均衡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每組各41例。聯合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50~82歲,平均年齡(65.32±12.87)歲;肺癌病理學檢查類型均為NSCLC;肺癌分型:腺癌11例、鱗癌9例、大細胞癌8例和肺泡癌13例;腫瘤部位:左肺、右肺及雙肺的數量為22、12、7;肺癌積液:中等量26例,大量15例。單一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50~82歲,平均年齡(65.47±13.04)歲;肺癌病理學檢查類型均為NSCLC;肺癌分型:腺癌13例、鱗癌8例、大細胞癌10例和肺泡癌10例;腫瘤部位:左肺、右肺及雙肺的數量為21、14、6;肺癌積液:中等量26例,大量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性別、年齡、肺癌分型等在兩組間分布均衡。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在入院后給予包括實驗室檢查等科內常規治療,評估患者全身狀態,均行胸腔內置管引流術及胸腔藥物灌注。具體方法:在B超引導下將單腔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胸腔內,導管置入大約10~12 cm,其末端連接閉式引流袋,緩慢引流(首次引流量<1 000 ml),置管3 d后胸水引流凈或持續3 d胸水量<150 ml,即引流完成。再次行B超檢查證實引流完成,然后行胸腔藥物灌注。在用藥前1 d給予氯雷他定片(天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7066,規格 10 mg×6片)10 mg睡前口服,連續用藥1 w;在進行胸腔藥物灌注前30 min,給予鹽酸異丙嗪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2020969;規格:50 mg∶2 ml×10支)25 mg,肌內注射以預防過敏,同時給予甲氧氯普胺(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967,規格 5 mg×100片)20 mg肌內注射,預防胃腸道反應。將10 mg地塞米松(湖北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42020019,規格 5 mg∶1 ml×10支)+10 ml 2%利多卡因(湖北天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42021839,規格20 ml∶0.4 g×5支)+10 ml 0.9%氯化鈉溶液經引流管注入胸腔內,主要用于預防發熱、胸痛等胸膜反應癥狀。
在此基礎上,單一組給予注射用奧沙利鉑(連云港杰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03049,規格 50 mg)100 mg/m2,稀釋后緩慢經引流管注入胸腔。聯合組則在單一組的基礎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生產企業:長春普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2026329,規格:5 ml∶50 mg×5支)300 mg,緩慢經引流管注入胸腔。注藥結束后肝素帽封管,去枕平臥15 min,之后轉動體位90°3圈,使藥物和胸膜充分接觸,用藥2 d后再次將胸腔積液引流干凈。兩組均每周化療1次,共化療8 w,每4 w復查B超、胸片及胸部CT。
1.3觀察指標
1.3.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化療8 w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制定的實體瘤評價標準來評價臨床療效[5]。完全緩解(CR):胸腔積液吸收完全;部分緩解(PR):胸腔積液較化療前減少>50%;穩定(SD):胸腔積液較化療前減少≤50%;進展(PD):胸腔積液較化療前增加。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總例數×100%。
1.3.2兩組化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化療前及化療8 w后,采集患者清晨靜脈血5 ml,經離心處理后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CD4+/CD8+水平。
1.3.3兩組胸腔積液中炎性因子比較:于治療前、后在B超引導下抽取患者的胸腔積液5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胸腔積液中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1.3.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化療8 w后,記錄兩組發生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根據WHO不良反應分級標準分為0~Ⅳ級,0級表示無不良反應發生;Ⅰ級表示偶爾有不良反應發生;Ⅱ級表示輕度;Ⅲ級表示中度;Ⅳ級表示重度[6]。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及秩和檢驗。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化療后,聯合組總有效率[80.39(33/41),CR 11例,PR22例,SD4例,PD4例]以及DCR[90.24%(37/41)]明顯高于單一組[48.78%(20/41),CR 4例,PR 16例,SD 12例,PD 9例,DCR 78.05%(32/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化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化療前,兩組CD3+、CD4+、CD4+/CD8+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聯合組上述數據明顯高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2.3兩組患者化療前、后胸腔積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化療后兩組患者胸腔積液中IL-6、TNF-α水平明顯低于化療前,且聯合組明顯低于單一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胸腔積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化療后聯合組胃腸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發生率明顯低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發生率比較[n(%),n=41]
MPE是肺癌晚期最常見的并發癥,若長期胸腔積液得不到有效治療,則當胸腔積液量較多時對心臟、肺以及縱隔等組織產生壓迫,造成胸膜腔內負壓減少,影響肺擴張及呼吸功能[7]。
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胸腔積液引流來緩解癥狀,該法不但會導致患者胸腔內丟失大量蛋白質,而且可引發胸腔內發生感染等并發癥,因此改善與優化治療方案對于治療該病具有重大研究意義。近年來,有大量研究報道可直接在患者胸腔內注入藥物,通過增加藥物局部濃度與癌細胞接觸面積直接攻擊癌細胞,可以使毛細血管及淋巴血管加快循環,使胸腔積液吸收加快,從而提高臨床療效[8]。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化療后,聯合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該種聯合治療模式對于治療NSCLC合并MPE患者療效顯著,該結果研究與劉滔等[9]報道一致。分析原因是奧沙利鉑可破壞腫瘤細胞DNA,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從而觸發機體發生免疫反應來發揮細胞毒性抗腫瘤作用,而胸腺肽含有胸腺素α、胸腺生成素、血清胸腺因子等,可誘導分化患者T細胞,增加B細胞免疫應答,加強生成細胞因子,激活免疫細胞,調節患者免疫功能[10],與奧沙利鉑藥物合用能發揮協同增強作用。
腫瘤在機體內的發生與發展與其免疫功能失衡相關聯,通常化療藥物在攻擊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有殺害作用,在化療過程中免疫功能發生抑制是最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CD3+是指成熟的T細胞能夠傳遞抗原,CD4+主要輔助T細胞表達,而CD8+可以抑制T細胞,CD4+/CD8+可反映機體免疫平衡狀態[11]。IL-6是活化的T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對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具有重要意義,TNF-α是一種多向性促炎性細胞因子[12]。本研究提示胸腺肽聯合奧沙利鉑治療NSCLC合并MPE可以提高患者機體內的免疫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胸腺肽作為胸腺組織上皮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激素,其有效成分包括胸腺素α1、胸腺體液因子、胸腺生成素等,可促進T細胞成熟,參與免疫系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交互作用,激活細胞免疫,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13]。此外,本研究表明胸腺肽聯合奧沙利鉑治療NSCLC合并MPE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胸腺肽聯合奧沙利鉑治療NSCLC合并MPE患者應用效果顯著,具有協同抗腫瘤作用,能提高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可進行臨床深入研究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