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旨在探討幼兒園情境教學在提升學前兒童繪本閱讀能力方面的有效路徑。通過梳理情境教學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應用,結合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特點,分析情境教學在繪本閱讀中的具體作用機制,并提出實施策略。研究發現,情境教學能夠顯著增強學前兒童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興趣,促進其閱讀能力的全面發展。本文的結論對幼兒園教育實踐和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繪本作為學前兒童閱讀的重要材料,以其豐富的視覺元素和故事情節,對兒童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如何有效提升學前兒童的繪本閱讀能力,一直是幼兒園教育關注的重點。情境教學作為一種以情境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開展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幼兒園情境教學對學前兒童繪本閱讀能力的提升路徑,以期為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一、情境教學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應用
(一)理論基礎
情境教學理論根植于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深厚土壤之中,這一理論強調學習并非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學習者基于自身經驗,在特定情境下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動態過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環境對于促進學習者的認知發展至關重要,它不僅是信息傳遞的媒介,更是學習者進行意義建構的場所。在幼兒園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處于關鍵期,他們通過感官體驗、動手操作和與他人互動來認識世界。因此,情境教學通過模擬或再現真實生活場景,為兒童提供了一個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建構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此外,情境教學還融合了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理論成果,強調情境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它認為,情境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促進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幼兒園教育中,這些目標尤為重要,因為它們是兒童未來學習和生活的基礎。
(二)實踐應用
在幼兒園教育的廣闊天地里,情境教學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之中。具體來說,情境教學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在幼兒園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角色扮演是情境教學中最為常見且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兒童扮演繪本中的角色,讓他們親身體驗角色的情感和經歷,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繪本內容。例如,在閱讀關于勇敢和友誼的繪本時,教師可以組織兒童進行角色扮演游戲,讓兒童分別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和配角,通過對話和互動來感受角色之間的情感紐帶和成長歷程。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也是他們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情境教學充分利用了游戲這一載體,通過設計各種與繪本內容相關的游戲環節,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例如,在閱讀關于動物習性的繪本時,教師可以設計“動物找家”的游戲,讓兒童根據動物的生活習性將它們送到相應的“家”中,以此加深兒童對動物習性的理解和記憶。實物展示是情境教學中直觀性最強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展示與繪本內容相關的實物或模型,讓兒童直觀地感受繪本中的事物和場景,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例如,在閱讀關于交通工具的繪本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交通工具的模型或圖片,讓兒童近距離觀察并了解它們的特點和用途。
二、情境教學在繪本閱讀中的具體作用機制
(一)激發閱讀興趣
情境教學在繪本閱讀中的首要作用在于其能夠極大地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當教師根據繪本內容精心創設相應的情境時,兒童仿佛被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滿了未知與探索的可能。例如,在閱讀關于海洋生物的繪本時,除了布置海洋主題的教室環境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藍色燈光、輕柔的海浪聲以及海洋生物的模型或圖片,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情境設置不僅讓兒童感受到了海洋的神秘與美麗,更激發了他們探索海洋、了解海洋生物的興趣和欲望。此外,情境教學還常常伴隨著趣味性的活動,如海洋生物的拼圖游戲、尋找隱藏在海藻中的小魚等,這些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使兒童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高漲的熱情。
(二)促進理解記憶
情境教學通過情境再現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為兒童提供了直觀、生動的學習體驗,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繪本內容。在情境再現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演示或播放視頻等方式,將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兒童面前。這種直觀的感受方式有助于兒童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進而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同時,角色扮演活動更是讓兒童親身參與到故事之中,通過模仿角色的動作、表情和語言來體驗角色的情感和經歷。這種全身心的投入不僅加深了兒童對繪本內容的理解,還使他們在腦海中形成了深刻的記憶印記。例如,在閱讀關于動物習性的繪本時,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和聲音,兒童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動物的生活習性,從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提升語言能力
情境教學在繪本閱讀中對于提升兒童的語言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情境中,兒童需要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與教師和同伴進行交流。這種交流過程不僅鍛煉了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促進了他們語言思維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兒童深入思考繪本內容,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兒童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嘗試使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和詞匯來表達角色的情感和態度。這種多樣化的語言實踐不僅豐富了兒童的語言經驗,還提高了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此外,情境教學還注重培養兒童的傾聽習慣和社交能力,使他們在交流中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些能力對于兒童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幼兒園情境教學提升學前兒童繪本閱讀能力的實施策略
(一)創設適宜的情境
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通過精心設計的情境,將平面的繪本故事轉化為生動的立體體驗,從而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和探索欲望。以繪本《小熊維尼找蜂蜜》為例,教師首先深入研讀繪本,了解小熊維尼的冒險經歷以及它對蜂蜜的執著追求。其次,教師根據兒童的興趣特點,如他們對小動物的好奇心和對自然探索的熱情,創設了一個貼近兒童生活的“森林探險”情境。在這個情境中,教師利用教室的角落布置成一個小型的森林場景,用綠色的布幔模擬茂密的樹林,用彩色卡紙制作各種小動物和花朵裝飾其間。為了增加趣味性,教師還準備了小熊維尼的玩偶和一些模擬蜂蜜的道具,如透明的塑料瓶內裝上金黃色的糖漿,模擬真實的蜂蜜罐。這樣的情境設計立即吸引了兒童的注意力,讓他們仿佛置身于小熊維尼的冒險世界中。再次,教師通過故事講述的方式,引導兒童進入情境。教師可以以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表情,講述小熊維尼如何在森林里尋找蜂蜜的種種趣事,同時鼓勵兒童參與進來,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猜測。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教師還巧妙地設置了一些小挑戰,如讓兒童幫助小熊維尼找到隱藏在樹林中的蜂蜜罐,或者模仿小熊維尼的動作和聲音來體驗角色的情感。這些挑戰不僅激發了兒童的參與熱情,還促進了他們的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了保持情境的連貫性和層次性,教師還設計了一系列后續活動。例如,在兒童聽完故事后,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進行角色扮演游戲,讓兒童分別扮演小熊維尼、貓頭鷹、小兔子等角色,重現繪本中的經典場景。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兒童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創作屬于自己的“小熊維尼找蜂蜜”續集,通過繪畫或口頭表達的方式分享給同伴。這些活動不僅加深了兒童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還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兒童不僅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享受閱讀的樂趣,還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他們學會了如何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引導兒童主動參與
在情境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鼓勵并促進兒童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以繪本《三只小豬》為例,教師在創設了生動有趣的“建造房屋”情境后,進一步引導兒童主動參與其中,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效。首先,教師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邀請兒童分別扮演三只小豬和大灰狼的角色。這種親身體驗不僅激發了兒童的興趣,還讓他們能夠深入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和行為動機。例如,扮演小豬的兒童需要思考如何用最合適的材料建造堅固的房屋,扮演大灰狼的兒童則要思考如何突破小豬的防御。這種角色扮演促使兒童主動思考、解決問題,并在互動中體驗到故事的緊張和樂趣。其次,教師設計了一系列與繪本內容緊密相關的游戲互動環節。例如,開展“建筑材料接力賽”,讓兒童分組傳遞不同材質的“磚塊”(可以用紙板、積木等代替),模擬小豬們收集材料的過程,既鍛煉了兒童的協調性和團隊合作能力,又加深了他們對不同建筑材料特性的認識。又如,開展“大灰狼來襲”游戲,讓兒童在模擬的“房屋”內躲避大灰狼的追捕,體驗故事中的緊張氛圍,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堅固房屋的重要性。最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關注兒童的個體差異和需求,為不同水平的兒童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對于害羞或參與度不高的兒童,教師會給予更多的鼓勵和關注,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角色扮演和游戲互動;對于能力較強的兒童,教師則會設置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兒童不僅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夠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創造力和社交能力。同時,教師的關注和引導也讓每個兒童都能夠在自己的水平基礎上得到成長和提升,實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
(三)加強家園共育
在兒童繪本閱讀能力培養的征途中,家園共育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幼兒園與家庭這兩個至關重要的成長環境。為了更有效地提升學前兒童的繪本閱讀能力,教師與家長之間建立起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顯得尤為關鍵。首先,親子閱讀是家園共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可以定期向家長推薦適合兒童年齡段的優秀繪本,并分享閱讀指導建議,鼓勵家長與兒童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例如,家長可以每天設定一段“家庭閱讀時間”,與兒童依偎在一起,共同翻閱繪本。通過家長的講述和親子問答,兒童可以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這種親密的共讀時光不僅有助于增進親子關系,還能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次,自制繪本是一項富有創意和意義的家園共育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家長與兒童一起動手制作繪本,從構思故事、設計角色、繪制插圖到裝訂成冊,整個過程都充滿了樂趣和挑戰。通過自制繪本,兒童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還能更深入地理解繪本的構成和制作流程,從而更加珍惜和喜愛繪本。同時,家長在參與過程中也能更加了解兒童的興趣和想法,為后續的繪本選擇和教育引導提供有力支持。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通訊工具,如微信群、家校通等平臺,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分享兒童在園內的閱讀表現和進步情況,同時也聽取家長關于家庭閱讀活動的反饋和建議。這種雙向的溝通機制有助于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兒童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發展水平,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家長之間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交流育兒心得和閱讀經驗,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和互助機制。以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為例,它講述了一只小毛毛蟲從孵化到破繭成蝶的過程,以及它每天吃的不同食物,最終變成美麗蝴蝶的故事。教師可以提醒家長在親子閱讀時,特別關注繪本中的色彩變化和食物種類,引導兒童觀察并討論毛毛蟲每天吃了什么、為什么它的肚子會變得越來越大,鼓勵兒童嘗試用自己的話復述毛毛蟲的成長過程,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家長也可以和兒童一起動手制作一本屬于他們自己的“成長繪本”。兒童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動物或角色作為主角,設計它的成長故事。在制作過程中,家長可以協助兒童構思故事情節、繪制插圖(可以是簡單的線條畫或涂色),并一起完成裝訂工作。通過這個過程,兒童不僅能夠鍛煉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還能更深入地理解繪本的構成和制作流程,增強對繪本的熱愛。教師也可以定期分享兒童在幼兒園里閱讀《好餓的毛毛蟲》的精彩瞬間,如模仿毛毛蟲爬行、表演毛毛蟲吃東西的樣子等,并邀請家長分享家庭閱讀活動的照片和心得,如兒童如何興奮地講述毛毛蟲的故事、家長如何引導兒童創作自己的成長繪本等。這種雙向的溝通不僅能讓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兒童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發展情況,還能激發家長之間的交流和分享,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和互助機制。綜上所述,通過《好餓的毛毛蟲》這一繪本的親子閱讀和自制繪本活動,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緊密合作得以體現,共同為兒童的繪本閱讀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結語
本研究表明,幼兒園情境教學在提升學前兒童繪本閱讀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通過創設適宜的情境、引導兒童主動參與和加強家園共育等策略的實施,可以有效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促進理解記憶和提升語言能力。因此,幼兒園教師應積極探索和實踐情境教學在繪本閱讀中的應用路徑,為兒童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