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娟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孩子是家庭最重要的事業(yè),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這一極其細致艱苦的工程。”2021年10月23日,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這是國家第一次對家庭教育立法,足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十二年寒窗苦讀,一朝磨劍試鋒芒。到了高三,考生和家長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焦慮情緒,家長到底該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高三呢?筆者想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給家長們分享幾點建議。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對某高中高三學生進行分層抽樣調查顯示,考前輕度焦慮者占66.12%,中度焦慮者占19.59%,重度焦慮者占8.97%。高三學生除了要經歷大型調考、模考,還有無數(shù)的月考和周考,所以,其學習強度和學習壓力之大可以想見。筆者梳理了高三家長焦慮的集中表現(xiàn),歸納為以下8條,家長們可以對照檢查。
1.每天和孩子的話題都只圍繞學習和分數(shù)。
2.過分在意排名,略有變化就焦慮不安。
3.經常會下意識地提醒孩子“不要有壓力”。
4.對孩子身體狀況過分擔憂。
5.停止家庭一切娛樂活動,在家甚至不敢大聲講話。
6.疏于照顧家庭其他成員,常借故對家庭其他成員發(fā)脾氣。
7.除了高考,對其他事情的關注度下降。
8.無心工作,導致工作質量下降。
如果家長們中了其中任意3條,就應該趕快調整自己,因為家庭情緒是會“感染”的。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心理系教授埃萊妮·哈特菲爾德及她的同事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包括喜怒哀樂在內的所有情緒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從一個人身上“感染”給另一個人,而當事人很難察覺到這種情緒的蔓延,且負面的情緒比正面的情緒更容易被“感染”。
那到底該怎么辦呢?很多家長通常的做法是不斷安慰自己的孩子不要焦慮。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心理暗示實驗:參與實驗的人被要求不要去想一頭“粉紅色的大象”,結果沒有人能夠做到。不論怎么努力,大家的腦海里始終有一頭“粉紅色的大象”。這頭“粉紅色的大象”就像我們所謂的那些“壞情緒”——焦慮、悲傷、憤怒、自責、內疚等。我們越想擺脫它們,它們就越是頑固。高考的利劍懸在那里,想要不緊張、不焦慮是不可能的。焦慮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情緒,心理研究表明:在應激時,適度焦慮具有積極意義,可以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適度的焦慮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自我調整,去抵抗壓力,調動我們的身體能量去工作,讓我們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
所以高三學生的家長首先一定要學會悅納焦慮,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把焦慮當作孩子成長的一部分,只有我們先悅納焦慮,才不會將自身的焦慮情緒傳給孩子,才不會在孩子感到焦慮,向你求援的時候,看到的是你一臉嫌棄的表情。當我們悅納焦慮,不再和焦慮對抗,允許它像血液一般流經你的身體,把焦慮當成是孩子高三生活陰晴圓缺的一部分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心態(tài)反而淡定了。
當孩子出現(xiàn)過度焦慮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反思:孩子過度焦慮的原因是什么?
給大家講兩個故事。曾經筆者班上有一個孩子,平時成績還不錯,但高考時極度緊張,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后來和孩子交流才知道,是因為他媽媽在考前反復跟他說:“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如果這場考試失敗了,那么你的人生就失敗了,所以你必須全力以赴去應對這場考試。”
而另一位學生家長就顯得很高明了,在高考前他告訴兒子:“兒子,你別緊張,好好考,我已經找好了關系,雖然后臺很硬但是也要走一遍程序。”兒子點點頭:“老爸你放心吧,我會好好發(fā)揮的。”然后信心滿滿地走向考場。高考結束了,兒子問老爸:“老爸,你找的后臺是誰啊?”老爸哈哈一笑說“觀音菩薩”。這個故事雖然是個笑話,但這位家長輕松地幫孩子緩解了考試焦慮。
我見過許多考前焦慮的孩子。考試本身并不是洪水猛獸,多是因為家長將自己的焦慮和低階認知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一到考試時就覺得自己在過人生的獨木橋,掉下去就是萬丈深淵。這怎會不令人緊張呢?
那么,什么樣的家長是能為孩子托底的家長呢?還是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個年輕人要出去闖蕩世界了,一個媽媽說,啊,你要出去闖蕩啦?你出去了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要不然你怎么有臉面回來見父老鄉(xiāng)親呀?另一個媽媽說,孩子呀,不管你在外面混成啥樣,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你老媽在,總有你一口飯吃,記得回家。毫無疑問,后一個媽媽給孩子心靈支撐的力量更大。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句話原本是吳越王錢镠寫給他夫人吳氏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話,吳氏每年寒食節(jié)必歸家一段時間,吳越王很想念自己的妻子,就給她寫信:“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歸來,我會慢慢等你。”雖然只有短短九個字,但平實溫馨,讓人心暖。在生活中,我們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無憂無慮的一生,但不要忘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應該剝奪他們品嘗人生酸甜苦辣的機會。
很多孩子說,一到高三,不僅我焦慮,我爸爸媽媽比我還焦慮,他們開始前所未有地關注我的學習、分數(shù)和排名。要知道,最后參加高考的是孩子,所以,家長們,請把高考還給孩子,不要讓孩子感覺你比他還焦慮。
如今,大學教育走上了普及化的道路,高考不再是決定人生前途命運的唯一途徑。俗話說,學歷是紙飯碗,能力才是金飯碗。除了有學歷,堅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健康的人格、樂觀的心態(tài)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家長們不要將全副心思都撲在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上,而應更多地關注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家長們要做好孩子的營養(yǎng)保健師。高三的學習任務繁重,體力消耗大,易導致大腦疲勞,家長們可以精心做好飲食規(guī)劃,保證孩子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謹慎合理按需使用保健品,咨詢專業(yè)醫(yī)生,鼓勵運動,保證孩子的充足睡眠。
家長們要做好孩子的規(guī)劃督導師。作為高三學生的家長,對于高三時間軸應該了然于心,在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及時提醒,在孩子茫然無措時多多鼓勵,提醒孩子合理地安排時間,保持自律。要記住“好習慣是管出來的,壞習慣是慣出來的”,這考驗的是父母的智慧和毅力。
家長們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調節(jié)師。很多考生到了高三會或早或晚地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莫名緊張、大腦空白、習得無助,甚至想要放棄。家長們要有孩子可能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的心理預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11月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你在爬坡當然累;2月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說明你已經進入高原,離登頂不遠了;4月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這是黎明前的黑暗,沖刺前的眩暈感,光明馬上就要來臨了。煎和熬都是使食物變成美味的好方法,家長們一定要記住,過分的關注和過多的干涉都會給孩子增加壓力,與孩子保持有效的溝通,調節(jié)好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孩子的加油站和減壓閥。
家長們要做好孩子的信息收集員。高三時間緊張,孩子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復習備考上,沒有時間關注時事新聞,家長們應積極關注學校發(fā)布的報考動態(tài)、招生信息、綜合素質評價等相關公告,為后續(xù)志愿填報做好準備。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因為花期不同,種下去之后,有的花,春天一來就極致絢爛;有的花,經冬復歷春,幾度寒暑才會綻放;也有的花,終其一生也不含苞,因為他的終極目標是長成一株參天大樹。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細心地呵護、耐心地陪伴,慢慢地看著他們長大,一起享受陽光,一起櫛風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