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根柱
邯鄲市中心醫院,河北 056001
針刺指醫務工作者在使用醫療利器期間損傷皮膚,是造成血源性感染的主要因素。護理教學中臨床實習為關鍵時期,是護士發展至職業護士的重點銜接,臨床護理實習生因不具備熟練操作技術、情緒緊張、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工作經驗等因素,成為醫護工作者中的針刺傷高危群體[1]。針對現有情況,可通過實行完善的管理方案預防護理實習生發生針刺傷,保證護理實習生安全[2]。六西格瑪管理屬于量化管理方案,分析作業和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后果危害和隱患,預防控制潛在缺陷,進而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提升管理質量。知信行模式的表達為態度、信念及知識,將改變人類的行為分為知識獲取、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3個連續過程[3]。針對護理實習生,知識指實習生理解與知曉職業安全知識,信念指對職業安全的態度與信任,行為指基于職業安全信念及職業安全知識動力下形成的日常行為習慣[4]。因此,本研究選用2020 年12月—2022 年8 月我院70 名護理實習生為觀察對象,以探討實行六西格瑪管理聯合知信行模式對針刺傷的影響?,F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2 月—2022 年8 月我院70 名院實 習生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5 人。納入標準:1)實習時間>3 個月;2)研究期間請假時間<15 d;3)全日制護理專業學生;4)具備良好狀態,正常思維,可真實表達自身感受者[5];5)知曉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實習過程中發生重大變故者;2)填寫問卷不合理者;3)中途因各種原因退出者。對照組:男6 人,女29 人;年齡22~25(23.51±1.43)歲;實習時間6~12(8.61±1.34)個月。研 究 組:男7 人,女28 人;年 齡21~25(23.78±1.24)歲;實習時間6~12(8.61±1.34)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帶教,于護理實習生入科前進行培訓,制定針對性的臨床實踐方案,指導其開展臨床實踐,于出科前進行考核。研究組實行六西格瑪管理聯合知信行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2.1 六西格瑪管理
1.2.1.1 界定環節
建立六西格瑪管理團隊,由護理主管擔任組長,護士長擔任副組長,所有工作人員均完成六西格瑪管理訓練,以降低發生針刺傷為護理目標。
1.2.1.2 分析環節
重點對當下流程進行度量與分析,識別影響因素。六西格瑪的實施團隊和護理人員采用集體討論方法,對護理實習生針刺傷進行調查,發現護理實習生臨床經驗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工作繁忙、操作不熟練。
1.2.1.3 改進環節
1)制訂規范的操作程序:規范科室各項護理工作流程,如《針刺傷后標準預防流程》《銳器使用的安全操作》《職業安全注射》等,制訂護理程序,并進行訓練,由護理部督導、考核,確保科室每位護理實習生按規范實行操作;2)完善職業保護設施:在護士治療車配備利器盒,護理實習生在進行治療性操作時需推治療車,完成操作后及時清理醫療垃圾,避免不必要的危險;配備注射器、無針密閉輸液系統、安全性留置針等;護理實習生需戴手套,不可進行徒手護理操作;3)強化專業安全教育及操作培訓:選取科室易出現針刺傷的護理人員,安排操作技能熟練的護師開展專題教育及操作技能培訓,內容涉及針刺傷的危害行為及預防措施、注射安全知識、穿刺后的緊急處置等,培訓后進行考核;4)人員優化分配:靈活安排工作時間,以減少實習生的工作壓力,減少發生穿刺傷;5)創建針刺傷報告制度:成立“六西格瑪”管理團隊,由護理團隊進行針刺傷匯總,總結針刺傷狀況,并進行周期性報告,詳細分析造成針刺傷的原因,并提出改進對策。
1.2.1.4 控制環節
每個月對針刺傷事件的原因進行討論和分析,并在例會上反饋,以吸取教訓,對其進行總結和改進。
1.2.2 知信行模式
選用知信行調查培訓教材,內容包括針刺傷相關的職業暴露基本知識、針刺傷相關的職業暴露案例、完善的操作技能培訓、針刺傷預防知識、針刺傷關鍵環節的強化演練。護理實習生課程安排詳見表1。

表1 護理實習生課程安排
1)針刺傷發生情況:統計兩組針刺傷發生情況,分為準備階段(回套針帽、拔針帽、插輸液器、配液體)、注射階段(皮下注射、肌內注射、靜脈注射及更換輸液袋)、處理階段(拔針、處理針頭、分離針頭)。2)針刺傷發生科室:統計兩組針刺傷發生科室,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重癥醫學科及其他科室。3)針刺傷知識了解程度:采用針刺傷相關知識問卷評價兩組護理實習生針刺傷認知情況,該問卷包括基礎知識(16個條目)、態度(12 個條目)及行為(16 個條目)3 個維度,共44 個條目。基礎知識維度答對計1 分,答錯計0分,其Cronbach's α 系數為0.82;行為及態度維度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非常同意、基本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計1、2、3、4、5 分[6]。4)實習依從性:采用我院自制實習依從性調查表對兩組護理實習生實習依從性進行調查,該量表包括應用銳器盒、在高危階段戴手套、針刺傷危害性的了解3 個維度,各維度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實習依從性越高。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以人數、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及Fisher 確切概率法,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實習生準備階段、注射階段、處理階段針刺傷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實習生針刺傷發生情況比較 單位:人(%)
兩組護理實習生外科、內科、婦產科、兒科及其他科室針刺傷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急診重癥醫學科針刺傷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實習生針刺傷發生科室比較 單位:人(%)
研究組基礎知識、態度及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實習生針刺傷知識了解程度比較(±s) 單位:分

表4 兩組護理實習生針刺傷知識了解程度比較(±s) 單位:分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 值P人數35 35基礎知識13.21±2.16 10.35±2.27 5.400<0.001態度43.06±9.45 37.56±9.51 2.427 0.018行為55.30±8.62 38.69±8.43 8.150<0.001
研究組應用銳器盒、在高危階段戴手套、針刺傷危害性的了解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實習生實習依從性比較(±s) 單位:分

表5 兩組護理實習生實習依從性比較(±s) 單位:分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 值P人數35 35應用銳器盒95.40±9.53 86.93±9.34 3.755<0.001在高危階段戴手套97.21±9.45 88.95±9.62 3.624<0.001針刺傷危害性的了解96.42±8.93 89.60±8.51 3.271 0.002
針刺傷是由不同針具造成的皮膚損傷。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與大量病人接觸,為其注射和輸液時均需與針具直接接觸,因此護理人員是針刺傷的高發群體。研究表明,護理實習生的職業危害發生率明顯高于護士[7]。護理實習生在實習期間需經常面對不同種類的穿刺器械,進行不同類型的穿刺操作,以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能力[8]。但護理實習生缺乏實踐經驗,尚不能熟練執行各項工作,需通過有效管理,預防發生針刺傷事件[9]。
六西格瑪管理是以數據、現實為基礎,對導致護士發生針刺傷的主要原因進行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案,標準化護士的工作程序,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工作和技術訓練,以增強對護理人員的保護,提升護士護理操作技能和職業防護意識,使其能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執行工作,從而減少各種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減少利器刺傷率,為護理工作創建安全的操作環境,預防發生針刺傷事件[10-11]。知性行為通過加強知識宣教,增強認知進而產生信念,轉變行為[12]。信念、認知及行動過程完整,鼓勵干預人群依據所學知識積極思考,發生轉變[13]。本研究選用知信行調查培訓教材,為護理實習生安排課程,引導其明確針刺傷引發的職業暴露基本知識及存在的危害性,正確認知不良事件,提出針對性改建方案,糾正不良行為,提升護理安全[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急診重癥醫學科針刺傷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六西格瑪管理聯合知信行模式可發揮良好的管理效果,減少護理實習生刺傷發生率。急診重癥醫學科病人已處危重病情,需醫護人員快速急救,存在著較高的針刺傷風險,六西格瑪管理聯合知信行模式管理,有助于預防針刺傷發生風險[16]。本研究結果亦顯示,研究組基礎知識、態度及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護理實習生經六西格瑪管理聯合知信行模式干預后,可清晰了解針刺傷知識,以良好的態度及行為實習,從而提升護理效果[1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應用銳器盒、在高危階段戴手套、針刺傷危害性的了解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六西格瑪管理聯合知信行模式的干預效果更好,可使護理實習生積極依從各項管理方法,保證護理安全性。
綜上所述,護理實習生實行六西格瑪管理聯合知信行模式,能夠降低急診重癥醫學科護理實習生針刺傷發生率,加強護理實習生對針刺傷的了解,提升護理實習生實習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