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特殊教育學校 郁 強
細細體味數學教學的意義,我們不難發現,數學教學除了給予學生有用的、必備的數學知識之外,其重要目標在于通過數學教學完成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而挖掘數學學科本身的價值,展示數學的多面性,傳遞數學的多樣美,筆者認為數學教學中需要融入教師的教學藝術,高效利用課堂,為學生的自主建構和思維發展搭橋鋪路,讓學生產生要學、會學、愛學的積極情感,建構高效數學課堂.這些都是值得探討與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與大家分享從自身的教學實踐中細化出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效率的提升點,與廣大教師交流.
新課程理念提倡“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就需要數學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數學課堂精彩紛呈.課始就是一節課的起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學過程是否可以環環相扣,教學是否能走向精彩.因此,教師在課前需要做足工作,從教材本身、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出發,精設導語和引導性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好奇與興趣,讓學生在參與中感知,在體驗中收獲.
案例1勾股定理(第2課時)
師:早在公元前2700年,世界聞名的七十多座大小不一的金字塔就已經建成于聰明的埃及人手中.而我們知道,當時直角三角尺還沒有發明,且任何先進的測量儀器都不存在.但這些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塔基卻無一不是正方形,這的確讓我們驚嘆,也讓我們疑惑.他們是通過什么方法得到直角的?(學生頓時來了興趣,有的疑惑,有的陷入沉思,有的積極猜測……)
師:我們已經學過“勾股定理”了,誰能具體說一說勾股定理的內容?(學生踴躍闡述.)
師:很棒,那誰能說出它的逆命題?
生1:若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與第三邊的平方相等,則該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師:那么這個命題正確嗎?即勾股定理有逆定理嗎?
生2:想要知道它是否正確,我們不妨試著證明看看.(學生躍躍欲試.)
師:很早之前,我們祖先就借助13個距離相等的結將一根繩子等分為長度相等的12段,讓一名工匠同時握著這根繩子的第1和第12個結,其余兩名工匠一人握著第4個結,一人握住第8個結,然后拉緊繩子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見圖1).根據這個過程,你們有何想法?

圖1
生3:這個過程不正是告知我們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嗎?也就是說勾股定理存在逆定理.
…………
案例1中,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中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并讓學生產生同感,繼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生成解決問題的內驅力.另一方面,通過復習勾股定理,為其逆定理的引出奠定基礎,讓之后的思考和探索水到渠成.就這樣,教師用生活化情境中的有效問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發了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深度探索,這樣的教學過程更顯真實和流暢,從而實現了自然生成、自然建構、自然發展[1].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數學學習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不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教學由數學問題開始,以數學問題的解決展開,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的深度學習,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數學知識技能建構的方向標,也是師生互動和生生交流的基石.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深鉆教材和精準把握情,創設有效問題情,引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相互啟迪中更好地把握思維方向,以提高教學效率.
案例2從問題到方程
問題1某校組織一場排球聯賽,并規定勝一場可得2分,七(1)班勝6場,負3場,一共得了15分.那么負一場得幾分?
問題2七(7)班在排球聯賽中共比賽12場,總得分是20分,且比賽規則是勝一場可得2分,負一場也可得1分,那么七(7)班勝了幾場?
問題3紅紅買5支筆和3塊橡皮共花費18元,其中筆每支3元,試問橡皮的單價是多少元.
問題4廣場上有一塊長原是5 m,寬是3 m的長方形花園,如圖2,現需在花園中修建一條小路,使花園的面積減少到12 m2,則小路的寬是多少?

圖2
問題5芳芳今年5歲,芳芳媽媽今年32歲,若x年后芳芳的年齡是芳芳媽媽年齡的四分之一,請試著用方程表示問題中的等量關系.
數學問題是引發思維沖突的載體,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合作探究之中[2].案例2中,教師用探究性的問題鏈穿針引線,助力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積極探索和合作學習,不斷地猜想、探索和爭辯,火熱的思考與體驗使數學思維源源不斷地流淌起來,從而在探索中深層次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培養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試想,如果每天的數學課都能這樣,學生的思維還會不夠靈活嗎?還愁無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嗎?
基于數學的現有知識,學生展開思考則會產生新信息、新結論和新思路.可見,在探求策略、理解新知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推廣和運用可以將學生的思維推向更高的水平.因此,在新課完成后教師需及時給出有效的課堂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的磨礪中變得創新和深入.最后,教師展示學生的創新成果,并進行積極的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從而讓高階思維得到切實發展.
案例3勾股定理(第2課時)
練習1如圖3,已知四邊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試求出四邊形ABCD的面積.

圖3
練習2如圖4,已知四邊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試求出四邊形ABCD的面積.

圖4
練習3試著獨立設計一個融入以上兩種情況的問題,并解答.
案例3中,教師設計的課堂練習不僅給予了學生內化知識的過程,而且還給予了學生展示所學知識方法和思想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通過猜想、比較、評價、反思、鑒別和創造等思維活動,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值得強調的是,在學生編制問題之后,教師讓其他學生以討論的形式去辨析和改進,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創新[3].值得欣喜的是,通過討論,學生編制的題目越來越完善,學生發言也越來越踴躍,真正達到了發展高階思維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學追求效率是無可非議的,如何提升效率也是值得探討的,但提高課堂效率更需要科學依據.當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遠不止這些,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變式教學、課堂小結等都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需要具有數學的理性知識,還需深度研究教材,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細致研讀心理學,這樣才能科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數學課堂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