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海門,古稱東洲,又名東布洲。北門黃海,南門長江,百河千溝,何處瀲滟湖光?
江海門戶暗藏珍稀六湖。北湖有三,因海而生,莫名其名。南湖有三,依江成形,各妙其妙。
北三湖為六甲頭甲海、萬年腳盆圩、鳳城龍須口(一說龍水口),一“海”一“盆”一“口”奇貌異相,卓然不群,皆為黃海遺珍,無一冠以湖名。
滄海一粟頭甲,區區幾百畝何以自封為“海”?海門港新區劉浩片六甲古鎮,明代推行保甲制度,軍民聯防屢敗來犯之敵倭寇。古海門筑有鶴城呂四(今屬啟東市)、六甲便倉、鳳城余東三座城池,秦磚漢瓦窯紅,土木營造興旺。明帝欽定貢磚,南京現藏大明城墻散磚屢見“海門”字樣。
頭甲海本是六甲東境的天潭,“磚家”一眾圍潭取泥,窯火不熄,掘泥不止,擴潭成“海”。五行八作向海聚居,極一時之盛。
湖以海名,如蒼山洱海,并非頭甲之發明,可以定論者,屬大海嫡親后裔無疑。頭甲海民風淳樸,敬天地如敬祖先,有所為有所不為,靠海吃海惜湖如海,“海”貌古風猶存,環“海”風光旖旎,獨得美麗鄉村湖風海韻。
圩,低洼地圍田耕作的水鄉地貌,類比蘇北興化垛田。小圩、中圩、大圩、長圩……海門中北部悅來鎮萬年片、余東鎮及其樹勛片交界,三面圍圩,尤以三角沙內腳盆圩為奇。腳盆本是濯足物,兼帶洗衣泡澡,下水代舟采菱捉田螺。腳“盆”方圓足有十幾平方公里,更似一把團扇,呈扇形輻射。扇面凹處河寬溝窄,腹地三興河水域,老毛蟹在鐵板黃泥河床上張牙舞爪演武,敢與陽澄湖大閘蟹比高低。凸處扇骨為陸地,夾陸夾水交替畫圓,俯瞰有如“盆湖列島”。土肥人勤圩生芋,山芋、洋山芋、香芋、山藥,覆土蔬菜品質優異,香沙芋艿香沙鮮白糯,“千年人參萬年芋艿”香名遠揚。
民居順天道地利人愿,自茅廬遍地、瓦房林立至別墅合縱,一律傍水而筑,布局數百年不變。屋隨水斜,無徑不曲,不辨東西。外人誤入“桃花源”,如陷八卦迷魂陣。外賊擅自闖入,正好請君入甕。
腳盆圩魔幻,神圣不可侵犯。日寇覬覦金盆,又恐神出鬼沒,直到滾回東洋,也未敢輕舉妄動。解放戰起,中共東南縣委直屬警衛團和海中區游擊隊盆口設伏,一舉殲滅國民黨江蘇省保安七中隊,史稱萬盛橋大捷。
腳盆圩圩奇人杰,施氏冰湖雙星。深諳復雜水系成因,兄長施成熙專攻水文水資源,為中國湖泊學的開拓者。胞弟施雅風,中國冰川學之父,中科院院士。雙杰最識水性,畢生化水患為水利。
腳盆圩乃見證南黃海滄海桑田的活體參照物,更是一只取之不盡的聚寶盆。當地政府盤活天賦異稟的自然資源,干部群眾惜盆如金,生態護盆,立體栽培永不凋謝的“盆”景,低洼盆地搖身變成觀光農業景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優質農產品保種區,特色農產品列入國家原產地保護名錄。
圩北二三里,運鹽古河橫亙。運鹽河西起揚州,東至呂四,溝通江蘇東西。流經余東場河段,水面豁然開朗,天然大澤與人工運河融為一體,一派湖顏悅色。河沿草木參差虬似龍須,故稱龍須口。水深湖寬龍空靈,無蛟鱗動魚圖騰。龍須口借新中國開國東風,把五百畝湖面改成魚塘,曾經捕獲單只一斤大閘蟹、獨條兩斤老板鯽魚、四十斤的胖頭魚大佬、三百斤的烏青巨無霸。聞者添油加醋,無不津津樂道。
龍須須生亮京腔,鳳城鳳巢著文華。文武“狀元”(探花)、話劇王子、兩院院士坐鎮,武生泰斗掛帥印,老牌名角撐后臺,余東自然形成了通東地區京劇交流中心,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正以運鹽河為紐帶,掃障礙修棧道,以龍須口為突破口,清淤泥清湖塘,以古城為大舞臺,融合文學、戲曲、書法、美術、民俗、收藏、飲食、民宿諸元,濃墨重彩擘畫生態文化旅游前景。
龍須有口,口占一絕否?
天公天下為公,先賜三海湖,再賜三江湖,從此海門江河湖海一應俱全。
濱江三湖:北官公,東玲瓏,西謇公。
何河?無河?何湖?無湖?……不是沙地人,也許不曉得這些奇奇怪怪的詞組用吳語北支的方言怎么讀。會讀就更糊涂了,因為讀音幾乎完全相同,不知所云,不好判斷到底是河是湖。
官公湖(河)原名川洪,在常樂鎮西郊外。這里四五百年前才浮出水面,二三百年前露出長江支泓真容,辟為公共航道。三百年后發現沉船桅桿,已是沉舟側畔千帆盡。灘頭撿漏明清青花瓷的幸運兒,碎片竟可拼全圖。
“官”道繞繞,龍游一步三回頭。南首十畝方塘龍抬頭,南北十里臥龍身。龍尾北藏一湖九島,酷似龍生九子。“公”路野草瘋長,葦密如織,大魚一跳水妖作怪,烏鴉一叫風聲鶴唳。進了官公湖,難找回頭路。小鬼子也怕鬼,共產黨不信邪。志士陸飛鷲,打虎親兄弟。英雄顧大頭,鈍刀殺日寇。
鐘靈官公湖,毓秀狀元府。張謇辭官下海,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出任水利總裁,辦河海專門工程學校(河海大學),苦謀治水策。
官公養龍氣,始建九龍島生態濕地公園;官公接地氣,再建農耕文化園和知青園。紅色官公,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綠色官公,江蘇水美鄉村。這真是:官公天溝隱龍湖,萬年圩江河湖海一水沽。
新區臨江,江堤岸然。岸南,長江北支奔流到海,綠島崇明一目了然。岸北,碧水江湖形同如意。
臨江本無湖,游子龍飛寄意他鄉思故鄉,譜曲成名《太湖美》。臨江慧眼識遺珠,暗珠明亮玲瓏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上善若水面朝詩仙卞之琳,與看風景人共賞一彎新月,協同有志者賡續不絕斷章。
臨江本是海門化工集中區,響應長江大保護國策,高質量修復生態,“一網打盡”沿江化工廠不覓后悔藥,另開可持續發展新藥方。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主打生物醫藥的重點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相繼登陸,實驗室經濟悄然而生,以十年磨一劍的戰略定力,心無旁騖開發了一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藥谷,出其不意開創了一座現代化科創園,水到渠成開辟了一條新質生產力密集的個性化、集約化通途。
在玲瓏小鎮,文化不是華而不實的空架子,而是好花盛開的百花園;人文關懷不是一句空洞口號,而是保持恒溫的風度和熱度;把投資環境化作共享資源,讓這里所有人都有獲得感。
玲瓏湖不再是單純靜止的水體,而是多維度流通的“水立方”;玲瓏湖不僅是一個地標,而是一張復合型名片,一種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嶄新起點。
崇西北岸,南城之南,國家級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新湖初開,心潮澎湃。
19世紀初葉,張季直先生在南通打造中國近代第一城,開濠河護城,壘河泥為山,山水各美其美,紫瑯四山變五山。無獨有偶,21世紀初葉,海門面向長江華麗轉型,矗立一座濱江新城,增值一口通江新湖,海門五湖升六湖。無名湖寄名謇公,好比開蒙學童加冕狀元帽,志存高遠師先賢,對標金雞湖營造科教城,光大“父教育母實業”理想,扛起科教興國新使命。
謇湖景深水面寬,宰相肚里賽龍船。朝披霓裳暮泳裝,環湖四季泛春光。
九大行星圍著太陽公轉,教科文體環繞謇湖競走。學前教育、基礎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高中和高等教育一應俱全,輔城配角,實力不遜主角。足球小鎮和體育運動中心,聯動激活全城。畫史館田園話山水、油畫家寫生畫江山、收藏家勤曬傳家寶,家家別開生面。筆會各競文采風流,心中有詩何必遠方?
在另一條賽道,“舉重”不宣而戰。實體經濟,舉足輕重。制造業,實體之重。重工業,重中之重。招商引資,以單位面積(畝)產出論英雄,衡權重。海門開發區的群英舉重若輕,謇公湖西域,海螺水泥、復旦復華園、海新重工、招商局重工、豪華郵輪……招重量級,唱重頭戲。以海工裝備為代表的大國重器,明比國貨,暗賽國力。大國工匠匠心獨運,先和自己較真,不斷淘汰昨天的自我,充實新我的內存,再和對手較量,不斷刷新彼此創下的紀錄。
當年謇公走親訪賢、守望長江的季直小徑,早已鋪就張謇大道。謇公湖是一池通江活水,一碗端平的水;謇公湖是一座全方位開放平臺,為無敵夢想家搭臺,有志者不請自來;謇公湖是一座不拘一格的擂臺,伯樂和千里馬都能開擂設臺,寶馬不分血統,英雄不問出處!
江三湖,海三湖,我在海門“嘎三湖”。湖未成名先有靈,是五湖四海的縮影;湖小度大如海量,是見微知著的標本。真可謂:明河暗湖江海長,泥盡御窯臨天潭。萬年腳盆八卦陣,鳳城須口魚龍翔。川洪浮現官公島,玲瓏玉潤新月朗。湖流奔放主泓道,謇水瓊漿酩江南。
長三角腹地的南通海門水系發達,江河湖海一應俱全,江海大名鼎鼎,湖泊名不見經傳。聰明的海門人先給未名湖冠名,再揚天賦異稟,化潛在優勢為現實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頭甲海和腳盆圩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生態哲學理念,造就了“世襲罔替”的綠色家園和資源取之不盡的聚寶盆。河湖相通的龍須口,與河中藏湖的官公圈文氣昌盛,都因地制宜為文旅勝地。玲瓏湖之靈,是新質生產力的點睛之筆;謇公湖之雄,為創業英雄精選用武之地。
六湖所在地不僅承擔了保護生態、優化生態的光榮使命,而且在人居環境、現代農業、高新產業等各方面,享受了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帶來的可持續福利。誰保護,誰種福;誰造福,誰得福。這是大自然的福報,也是海門人的感同身受,哪里推而廣之,哪里必有厚德恒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