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七律·到韶山》是毛澤東的詩作,此詩記述了作者回到闊別三十二年的故鄉時的真實感受。本文以《七律·到韶山》為線,通過詩歌與理論相結合,理論與歷史相結合,理論與現實相結合,講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理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形成依據、主要內容和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形成依據
總路線是黨和國家在某個歷史階段制定各方面具體工作路線和政策的總依據,是根本指導路線。總路線不是無根之木,也不是無源之水。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形成基于一定的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形成的時代背景
詩的首句“別夢依稀”深沉地抒寫了詩人多少年來對故鄉神馳夢繞的懷念,“咒逝川”表達了作者對舊社會無比的憤恨之情。為什么會詛咒呢?因為作者想起了反動當局長期剝削、壓迫故鄉人民。舊社會的韶山沖是近代中國的一個縮影。
鴉片戰爭后,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走向貧困,物質上饑寒交迫,精神上人的尊嚴喪失,甚至毫無政治權利可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舊社會的韶山異常窮困,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山林被地主豪紳霸占,百分之六十的農戶靠乞討度日。
這樣的近代中國,社會矛盾呈現出錯綜復雜的局面。在諸多社會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是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這樣的國情和社會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兩大任務,即對外的民族革命和對內的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方向,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紀元。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直接引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此后,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革命從此開始書寫新的篇章,革命的理念在這樣的國內和國外背景下孕育。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形成的實踐基礎
“故園三十二年前”,這句交代了時間。詩寫于1959年,按此推算,作者是1927年離開了故鄉,從此走向革命的一生。1927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已有6年了,是一個政黨的幼年時期。
中國共產黨在幼年時期,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發動工人運動、青年運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推動并幫助國民黨改組和國民革命軍建立,領導全國反帝反封建偉大斗爭,掀起了大革命高潮。但由于缺乏領導革命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的不成熟,到了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標志著國民大革命失敗了。面對敵人的叛變,黨立即召開八七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緊接著爆發了堅持“城市中心論”的三大起義,可三大起義也紛紛失敗。起義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經歷了國民大革命失敗和井岡山斗爭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革命經驗教訓,深刻認識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戰勝武裝的反革命。在此后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斗爭實踐中,黨不斷積累豐富的經驗,對中國革命的規律性認識也趨于成熟,逐步形成了系統化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主要內容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的科學概念。1948年,毛澤東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概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內容,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總路線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對象、動力、領導力量、性質和前途,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路線。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分清敵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詩詞中“黑手高懸霸主鞭”,“黑手”指封建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及代表國民黨右派等黑暗勢力的魔掌,比喻反動派。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敵人除了“黑手”外,還有帝國主義。他們是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對象。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近半個世紀以來,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通過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侵略,實行殖民統治。所以,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貧困落后和一切災難禍害的總根源。推翻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是中國走向獨立和富強的前提。
封建主義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和封建軍閥實行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封建主義是中國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礙。在封建剝削制度的壓榨下,中國農村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廣大農民的購買力異常微弱,因而不可能為現代工業的發展提供所需要的糧食、原料、資金和廣闊的市場,中國的工業化和近代化便缺少最起碼的條件,而且封建主義本身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總之,封建主義也是革命的對象。反對封建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在經濟上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尤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為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創造前提條件。
對于近代中國的資本主義,我們需要進行區分。近代中國的資本主義分為兩個部分:官僚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是依靠帝國主義、勾結封建勢力、利用國家政權力量而發展起來的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對民族工商業的巧奪豪取,嚴重束縛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反對官僚資本,消滅官僚資產階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內容。
總之,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但是在不同歷史階段,革命的主要對象有所不同。最后以提問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回答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對象。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認清了敵人,那么誰是朋友,誰是革命的動力呢?“紅旗卷起農奴戟”,這里的“農奴”本指封建時代隸屬于農奴主、沒有人身自由的農業勞動者,此處借指舊中國受奴役的貧苦農民。此句描繪了廣大貧苦農民拿起武器進行斗爭的場面,在斗爭中除了農民階級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還有無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是無產階級。中國無產階級產生于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外國商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辦了一批船塢和工廠。這些外商企業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剝削中國廣大勞動人民。這樣,中國無產階級就先于中國資產階級在外商企業里誕生了。工人集中分布在鐵路、礦山、海運、紡織、造船五種產業。很多工人也是破產的農民,與農民階級有著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些工人與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系,富有組織性和紀律性。因受剝削,具有斗爭的堅決性和徹底性。有這些特殊的優點,決定了他們不僅是革命的動力,而且是革命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
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農民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他們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剝削,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有著天然和密不可分的聯系,兩者結成聯盟,從而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因此,農民是革命的主力軍,中國革命戰爭實質上就是黨領導下的農民戰爭。
兩頭小中間大的近代中國,中間部分除了農民外,城市小資產階級也是其中一部分,他們包括廣大的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在近代中國,城市小資產階級同樣也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掠奪,日益走向破產和沒落。因此,城市小資產階級同樣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
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中國資產階級企業家是在外資入侵的影響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買辦、商人、土地所有者、行政官員投資新式企業轉化而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資產階級帶有兩面性,即一面是革命性,一面為妥協性。兩重性決定了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程度上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時期,又跟在官僚資產階級后面反對革命。所以,對于民族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實行保護民族工商業政策,在政治上爭取他們,又斗爭又聯合。因此,民族資產階級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之一,但既不能充當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領導力量。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問題。“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這里的紅旗是革命的旗幟,象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句詩化、形象地概括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農民武裝與國民黨軍隊艱苦卓絕的斗爭,也象征了全國軍民與蔣介石集團的斗爭。中國革命為什么只能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來充當領導呢?這是民主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首先,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中國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同時帝國主義也不允許中國資產階級建立獨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其次,無產階級具有與先進生產方式相聯系、沒有私人占有的生活資料、富有組織紀律性等一般無產階級的基本優點外,還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點。第一,革命最堅決、最徹底。詩中的“敢”字,雄渾剛健地體現了共產黨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無產階級也只有敢于和反動統治階級展開殊死的斗爭,才能使韶山乃至整個神州大地的“日月換新天”。第二,中國的產業工人和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他們大多來自破產的農民,比較了解農民的痛苦和要求,便于他們和農民結成緊密的聯盟,共同團結戰斗。第三,分布集中,便于組織,有利于形成強大的革命力量。總之,在中國社會各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最有覺悟、最有遠見、最具革命性的階級,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只能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來領導。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
尾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三十二年后,新中國成立了,當作者再次回到故鄉,看到那千層浪的稻子豆苗和勞動歸來的農民英雄們,歡喜之情溢于言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是因為它“新”在: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所處的時代已經不是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時代,而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二是其領導階級已經不是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三是其指導思想已經不是三民主義,而是馬列主義;四是其革命前途已經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基本規律。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路線。一個政黨的綱領,是公開樹立起來的一面旗幟,是表明黨的性質的重要標志。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進一步展開和體現,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具體奮斗目標。
作者簡介:
李志,1988年生,男,漢族,河南信陽人,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本文系2022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一體兩翼’教學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2SJSZ0660)階段成果。作者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