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多樣性保護背景下,傳統體育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傳統體育文化不僅展示了技巧、娛樂的特點,也反映著社會習俗與文化認同。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包括傳承障礙、商業化壓力等問題。本研究聚焦于“非遺”保護視域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探討內在特征、表現形式。并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與發展策略,旨在為傳統體育文化的持續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支持與發展策略指導,希望增強傳統體育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存能力與文化影響力。
“非遺”保護視域下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特征
一、傳統體育的物質文化特性
傳統體育文化在“非遺”保護視域下展現出獨特的物質文化特性,不僅體現在器具、服飾、場地等物理形態上,還深刻地影響著相關的制作技藝。例如,傳統武術中的各類武器(如劍、槍、棍、刀)與服裝設計,不僅體現了實用性,也富含深厚的歷史、文化象征意義。太極拳的服飾簡潔、舒適,與太極拳追求的內在平和、自然流暢的哲學理念相呼應。在器材制作上,傳統工藝如木雕、鍛鐵、織造被用于生產高質量的體育用品,工藝本身就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體育比賽的場地,如武術的道場、龍舟賽的水域賽道,都是專門為各項體育活動量身打造的,不僅可滿足運動需求,還展現了與周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和諧共生。這些物質文化特性不僅增強了體育活動的觀賞性與群眾參與性,也使其成為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二、傳統體育的休閑娛樂和習俗文化特性
傳統體育文化在休閑娛樂和習俗文化特性上表現尤為豐富,體育活動不僅是身體鍛煉的手段,更深刻地融入了民眾的日常生活與傳統節日中,成為表達社會價值、傳遞文化信仰的重要途徑。以春節期間舞龍舞獅為例,傳統體育文化活動為觀眾提供視覺上的享受,烘托了傳統節日的藝術氛圍。例如,端午節龍舟賽不只是體力、耐力的比拼,還紀念屈原的忠誠與英勇,弘揚了忠誠與愛國的精神。農歷新年的蹴鞠活動,既是古代足球游戲,也是民間廣泛參與的社交活動,展示了體育在社會交往中的作用。傳統武術的練習與表演不僅是對身體能力的挑戰,也是精神修養與文化傳承的方式,涵蓋了從基本的武術套路到武器技巧,一式一招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哲學與生命智慧。體育活動的傳承與發展,不僅讓參與者在身體上得到鍛煉,更在心理、精神層面上實現了自我超越與社會認同,通過體育活動的普及與持續發展,使傳統體育文化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傳承,煥發新的活力。
傳統體育文化種類與表現形式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體育活動不僅是身體鍛煉的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精神與哲學思想的體現。例如太極拳是典型的內家拳,動作緩慢、連續且圓潤,強調內外合一,體現了道家的陰陽平衡理念與中和之道。武術作為傳統體育形式,不僅展示高超的戰斗技巧,還強調修身養性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剛柔并濟”思想的具體表達。龍舟賽是端午節期間的重要活動,源于對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如今已發展成為集體競技體育,強調團隊合作與競爭精神。蹴鞠現在被視為足球的前身,宋代發展成了職業化的競技體育,彰顯了古代中國對體育活動的重視。傳統體育項目在現代仍被推廣,不僅在保持傳統技藝方面發揮著作用,更在傳播中華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增進民族自豪感方面展現了重要價值。
“非遺”保護視域下傳統體育文化nbsp; " " " " " " 傳承與發展面臨的問題
“非遺”保護視域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首先是傳承人青黃不接,年輕一代對傳統體育文化的興趣普遍不高。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讓傳統體育活動在年輕人中的吸引力降低,部分傳統體育技藝面臨無人學習與繼承困境。中國傳統武術與民族體育項目如弓馬射箭,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進行技藝磨煉,與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即時滿足的需求背道而馳,造成傳承斷層現象日益嚴重。
其次,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體系不完善。雖然傳統體育文化具有獨特吸引力與潛在的商業價值,但是缺乏系統的產業支持與專業的市場開發,文化遺產未能轉化為可持續的經濟利益。缺乏資金投入、政策扶持、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造成傳統體育項目難以在市場經濟中占據一席之地。
再次,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渠道單一。傳統體育活動依賴于傳統慶典與節日活動進行展示,缺少利用現代傳播媒介如互聯網、社交媒體等進行廣泛推廣。在信息化、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傳統體育項目未能利用現代傳播工具,限制著傳統體育文化影響力的擴展。
最后,傳統體育文化在社會中的影響力較弱,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吸引力不足。在當代社會,新興娛樂方式、現代體育活動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傳統體育被視為過時的活動。觀念上的偏見造成傳統體育難以獲得應有認可與參與,影響傳統體育文化社會地位與文化價值的傳遞。
“非遺”保護視域下傳統體育文化" " " " " " " " "傳承與發展策略
一、建設傳承人梯隊,完善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保障
“非遺”保護視域下建設傳承人梯隊是保障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核心策略。首先,可將傳統體育文化融入校園體育、職業教育體系,讓傳統體育文化知識與學校體育課程深度融入,讓學生從小接觸、學習傳統體育文化,激發興趣與傳承意愿。其次,政府部門需做好頂層設計,聯合傳統體育文化協會、文創產業企業、高等院校等組織搭建培訓基地與傳承工作坊,邀請經驗豐富的老一輩傳承人擔任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培訓指導。例如可建立傳統體育文化的學徒制度,讓年輕學習者能直接從老一輩的傳承人那里學習技能、經驗,從而實現技藝、文化的無縫傳遞。最后,可通過媒體、互聯網平臺宣傳展示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增加公眾對傳統體育文化的認知與興趣,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體育文化傳承活動中。政府部門可提供資金、政策支持,鼓勵那些致力于學習、傳承傳統體育的個人與團體組織,通過設立獎學金、舉辦比賽、表演等形式,來提高傳統體育文化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可建立起強大的傳承人梯隊,確保傳統體育文化的持續發展、傳承。
二、全面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實現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全面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可實現傳統體育文化與文創產業協同發展,在具體實踐中,首先,文旅部門可將傳統體育項目融入旅游活動中,開發特色體育旅游產品。可通過舉辦傳統體育節慶活動、體驗營、比賽展示來實現,吸引國內外游客參與到多元化傳統體育文化活動中。例如,將武術、龍舟賽等活動作為文化節的一部分,在特色旅游景點或歷史城市定期舉行,通過實踐文化活動方式不僅展示體育項目本身,也讓游客深入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其次,可與旅游業界合作,開發與傳統體育相關的旅游套餐,如“太極體驗之旅”“武術學習營”,提供從基礎學習到深入訓練的層級文旅體驗。例如,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來創建傳統體育文化活動的互動體驗,讓游客可通過線上參與到傳統體育文化活動中,充分感受傳統體育的魅力。最后,在營銷推廣上,要通過多渠道營銷策略,結合線上社交媒體、旅游推廣網站、國際旅游展覽會,強化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形象、吸引力。例如,可通過與國際旅游組織的合作,將傳統體育納入國際文化交流項目,提升全球知名度。通過這些措施,可將傳統體育文化轉化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為地方經濟帶來增長,也能促進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國際化發展。
三、立足傳統體育文化特色,打造新媒體傳播矩陣
立足傳統體育文化特色,打造新媒體傳播矩陣的關鍵是利用現代傳播平臺來擴大傳統體育文化的社會影響力與覆蓋范圍。首先,可創建專門的社交媒體賬號與視頻頻道,例如在抖音、快手、新浪微博上,發布與傳統體育相關的教學視頻、比賽精彩瞬間、文化背景介紹、互動內容,吸引廣泛的觀眾群體。信息內容既有教育意義,也具娛樂性,例如可通過動畫、虛擬現實體驗等形式講述傳統體育歷史與運動技巧,也可開設“挑戰”“互動”板塊,鼓勵觀眾參與并分享。其次,可打造明星IP,例如影響力較大的內容創作者或體育明星,通過個人IP影響力來推廣傳統體育文化。可邀請知名體育人物或網絡紅人參與太極拳、武術等傳統體育的學習體驗,通過明星IP分享推廣,將傳統體育魅力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再次,可開發專門的應用程序或網站,提供虛擬體育體驗、在線學習課程和文化交流論壇,使人們不僅能觀看和學習,還能參與和體驗。這些平臺可以提供多語種服務,吸引全球用戶深入了解和參與中國傳統體育,增強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最后,為保證內容質量與傳統體育文化傳播效果,還要定期評估、優化傳播策略,通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觀眾喜好與反饋,調整內容創作與推廣方向,進一步擴大傳統體育文化的社會影響力。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實施,可利用新媒體工具,將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播到全球,激發年輕一代對文化遺產的興趣與尊重。
四、打造多元化文化交流活動,展示傳統體育文化魅力風采
打造多元化文化交流活動,以展示傳統體育文化魅力與風采,首先要設計多元化的傳統體育文化活動與傳統節目,結合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娛樂元素,吸引不同年齡、背景的參與者。例如,可舉辦國際性的傳統體育節,邀請各國運動員、表演者參與,如武術表演賽、國際龍舟賽等,設立文化體驗區,展示傳統體育用品制作、服裝展示、文化講座等內容。其次,可定期開設傳統體育文化工作坊,如太極拳、中國象棋、古典舞蹈等課程,可以傳遞傳統體育運動技巧,講解傳統體育文化活動背后的文化意義、歷史淵源。通過工作坊,參與者可在實踐中體驗學習傳統體育,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欣賞。再次,政府部門可聯合高等院校定期組織跨文化交流項目,例如建立國際友城關系,定期互訪,進行傳統體育示范與交流,讓外國訪客有機會親身體驗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例如可利用國際會議與傳統體育文化節等平臺,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體育的獨特魅力,提高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最后,可與媒體合作,通過電視節目、網絡直播等方式,傳播文化交流活動的內容,讓更多人能了解、觀看到傳統體育文化展示,提高公眾對傳統體育的興趣支持。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不僅能展示傳統體育風采,也能增強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尊重,促進全球文化的和諧共生。
全球化浪潮中,傳統體育文化作為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社會價值。隨著現代化進程發展,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傳承斷層、商業化壓力等。因此,保護和傳承傳統體育文化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深入探討了“非遺”保護視域下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特征、種類與表現形式,并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策略。通過多元化策略實施,不僅能促進傳統體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還能增強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力與吸引力,確保珍貴的文化遺產能被更多人了解、欣賞、傳承。
作者簡介:
李樹峰,1976年1月生,男,漢族,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石偉光,1979年5月生,男,漢族,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體育旅游;李志斌,1976年9月生,男,漢族,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作者單位:宣化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