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民辦藝術院校蓬勃發展,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面對教學資源緊張、師資力量不均、教學模式單一等挑戰,課堂教學改革成為民辦藝術院校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本文以青島電影學院為例,深入剖析課堂教學現狀,探討改革路徑,以期為同類院校提供借鑒。
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青島電影學院作為一所注重實踐的民辦藝術院校,更應順應時代潮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藝術人才。
我們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能力、素質方面的培養,這也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能夠使教育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要堅持“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內涵建設、打造專業特色,健全教學質量管理與保障體系,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激勵學生刻苦讀書學習,培養專業基礎實、應用能力強,具有健全人格、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切實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課堂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索
一、教學理念轉變
傳統教學理念過于注重知識灌輸和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全面發展。現代教學理念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在教學理念轉變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自身角色定位,從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伙伴。
青島電影學院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倡導啟發式、討論式、實踐式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育質量,如通過在線教育、虛擬現實等技術來創新教學方式,利用學校的網絡課程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和高效,旨在打破傳統束縛,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致力于開啟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個性化培養,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傳統的教學理念往往注重知識的灌輸和考試成績,強調教師的權威地位。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開始認識到這種教學理念存在很多弊端,如抑制學生的創造力、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等。
因此,現代教學理念逐漸轉變為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全面發展,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學理念的轉變是一個復雜而深刻的過程,它涉及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多個方面。只有不斷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才能培養出更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二、教學目標改革
教學目標改革是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環節,它從素質、知識、能力三維教學,目標科學、明確,重視學生發展需要。青島電影學院應制定科學、明確的教學目標體系,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在教學目標改革中,應明確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思維、專業應用、創新創業、溝通表達、團隊合作等能力的重要性,并將這些能力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奮斗拼搏的精神、執著專注和精益求精的意識、嚴謹務實和嚴格扎實的品格等品質,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要關注行業需求和社會發展趨勢。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我們需要根據行業需求和社會發展趨勢來制定教學目標,確保學生能夠掌握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核心能力和技能。
此外,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特點。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興趣、特長和發展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特點,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路徑和發展機會,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三、教學內容改革
對于民辦藝術院校的教學內容改革,需確保課程設置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以培養學生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具體改革措施如下:
教材更新與開發:應鼓勵教師根據行業發展動態和學科前沿,更新教材內容,并開發活頁式、知識圖譜式新型教材,以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課程內容更新與拓寬:民辦藝術院校要緊跟藝術領域的最新發展,不斷更新課程內容,確保學生接收到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拓寬課程視野,引入跨學科的知識,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和創新藝術的能力。
強化實踐教學:藝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增加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積極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
引入創新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鼓勵教師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為學生創造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同時,采用項目制、工作坊等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和成長。
個性化培養:通過設置選修課程、開展個性化輔導等方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幫助他們發掘和發展自己的藝術潛能。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與國外藝術院校開展合作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視野和機會。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提升他們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學方法改革
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堅持行動導向,進行教學方法改革。鼓勵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TBL(基于團隊的教學方法)、PBL(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啟發式講授、互動式交流和探究式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增加學生課外學習時間,實現學、思、練、做綜合性學習。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利用學校網絡課程平臺和移動應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平臺。同時,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教學手段改革
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不僅鼓勵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線上教學資源,還應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確保每名教師都能熟練掌握并有效運用現代教學工具。
優化多媒體教學:除了課件制作外,還應注重多媒體內容的創新性和互動性,避免簡單地“照屏宣科”。同時,引入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先進技術,豐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拓展在線教學資源:除了利用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外,還應積極探索與其他優質在線教學平臺的合作,引入更多優質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六、課程考核方式改革
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開展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方式改革,實施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有機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改革課程考核方式需采取多點式、多方式的考核模式,側重考過程和考能力,使過程性考核更加科學合理。課程學習成績至少由三部分構成:平時考核、單元測試(如無單元測試,可采用項目測試、階段性測試、期中考試,考核形式包括知識測驗、主題論文、調研報告、大作業、短視頻等)、期末考試等。原則上,期末考試成績權重不超過50%,具體比例由開課系部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單元測試次數根據學分情況和教學內容合理確定,一般每門課程每學期4次左右。平時考核和單元測試成績應有明確的賦分標準,且具有足夠的區分度,不能流于形式。具體考核方式由教師自行設計。
七、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課程內容中深入挖掘與思政相關的元素,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相結合,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通過打造具有青影特色的課程思政品牌,選樹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示范專業和優秀教師,形成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和廣泛認同。
建立科學、客觀、全面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果進行定期評估和反饋,確保課程思政建設的質量和成效。在課程內容中尋找相關育人元素的“觸點”和“融點”,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典型案例等育人元素的設計運用,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有效地傳遞給學生。
青島電影學院2023級新版教學大綱中加入了課程思政內容,要求老師在每個章節都要融入課程思政設計理念,闡明課程思政融入載體和實施路徑。并制定了《青島電影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堅持全面覆蓋、注重實效;聚焦重點、突出主線;系部主導、教師主體;分類指導、融合推進的基本原則。營造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和廣泛認同,將課程思政要求落實到每名教師和每門課程,不斷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各類課程育人的質量和成效。
隨著教育理念的持續演進,教師的課程教育觀念已得到顯著提升。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知識灌輸,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現在的課堂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思維發展和未來學習的準備,而非僅僅追求學習成果。教師們已經初步掌握并實踐了新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展望未來,課堂教學改革將繼續深入發展。學生將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能夠依據學習目標自主規劃學習路徑,通過多元化手段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學習能力。教師則將完成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習引導者、從課堂主導者到學生發展伙伴的角色轉變。同時,課堂將演變為學生探索知識、交流思想、展現自我、辯論觀點、實現成長的多元空間。
此外,未來的課堂教學改革將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嚴守安全管理和規范辦學的底線,明確改革方向,統一升學制度,優化課程設計,構建“大思政課”體系,推動“五育并舉”的實施。這些改革舉措將進一步激發教育教學的創新活力,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需要教育者不斷探索和實踐。隨著教育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教育技術的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改革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貢獻更多力量。
本文系青島電影學院2023年校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編號:JG202303)研究成果,作者單位:青島電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