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出版要展現擔當,有所作為。本文根據出版具有意識形態陣地屬性、精神文化產品生產和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能夠發揮專家智庫作用等特點,重點從守護農村意識形態陣地、激發農民奮進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等三個方面進行論述,以期對出版單位服務鄉村振興提供參考借鑒。
一、守護農村意識形態陣地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從思想上引導人、影響人的工作,關系黨、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弊鳛樾麄魉枷霊鹁€上的出版,在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要充分發揮宣傳輿論導向功能,堅持正確出版方向,決不給錯誤思想任何可乘之機,把意識形態工作的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使馬克思主義在農村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鞏固,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統一思想、增進共識、凝聚力量。
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農村意識形態建設,壯大農村主流思想輿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在出版工作中,出版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要堅決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農村意識形態建設,要注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農村思想政治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壯大鄉村主流思想輿論,唱響時代主旋律。廣大農村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陣地,如果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不去占領,其他非馬克思主義的,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就會去占領。當前,我國農村文化多元,交叉更迭,如有傳統鄉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外來文化,以及近年興起的網絡文化等多種形態,但越是多元越要確立主導、弘揚主流。新時代新征程,面對鄉村呈現出的錯綜復雜的多元文化,出版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鄉村意識形態建設,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鄉村文化建設,在堅持守正創新中涵育科學思想、豐富文化內涵、彰顯時代精神。
科學的文化思想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理論指導,是當前應對意識形態領域重大風險挑戰的科學指南。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能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的文化條件。新征程上,出版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要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文化思想統領鄉村思想文化建設,確保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發展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斷夯實“三農”工作的文化根基,為鄉村振興鑄魂。
出版工作是農村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力量,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出版要堅守黨性,全力抓實理論武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鞏固壯大農村主流思想輿論,守護農村意識形態陣地作為己任。一方面,抓實理論武裝,筑牢思想根基。出版在選題策劃、內容選擇上,要確保策劃和出版的讀物能全面宣傳和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理論成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等,傳遞好黨的聲音。通過抓實理論武裝,筑牢群眾思想根基,促進黨群干群關系和諧,把黨員干部和群眾團結成為“一塊堅硬的鋼板”,合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并取得實效。同時,出版還要策劃選題,引領專家對當前我國農村面臨的社會輿論環境、群眾的思想動態等進行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及時組織專家進行研究,擔負起培根鑄魂、建言獻策的使命,為鄉村振興貢獻不可替代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正能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在出版鄉村讀物時,出版內容的選擇要注重對農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廣大農民能夠感悟真善美,辨別假惡丑,自覺傳遞文明新風尚,凝聚價值共識,推進鄉村社會的道德養成和道德實踐,提升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使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使鄉村始終有活力,始終有生機,始終充滿著希望。
二、激發農民奮進力量
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鄉村振興大幕拉開,鄉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是,由于農民總體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覺悟、主動求變意識和生產生活技能等仍然不足,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影響了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叭r”工作的實踐證明,鄉村振興離不開書香之氣,離不開專家的把脈問診,離不開群眾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出版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必須堅持和弘揚馬克思主義人民觀,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出版的根本任務,組織專家為農民編書,為鄉村振興提供有益指導,系統提升農民思想政治文化水平,激發農民奮進力量。
(一)加強組織領導,貫徹落實好黨中央精神
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對事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內容的解讀、闡釋和研究,農村讀物的出版要堅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由出版管理機構牽頭、多家出版單位協同完成。在策劃選編鄉村讀物時,要重點關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和鄉村振興工作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五年規劃、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等涉農內容,再結合鄉村振興實際和農民閱讀需求進行編輯出版,進而使編輯出版的讀物更好傳遞黨和國家的聲音,更好體現黨和國家意志和主張。同時,全國各地要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以鄉村發展和農民的閱讀需求為導向,深入調研,確定選題,主動為農民編書。如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安徽省委宣傳部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圍繞鄉村振興的“五大振興戰略”,深入研究,推出了“現代種植業實用技術系列”“現代養殖業實用技術系列”“新型農民職業技能提升系列”“現代農業科技與管理系列”“現代鄉村社會治理系列”五大系列圖書。由于調研扎實,寫作融合了“三農”問題研究專家、“土專家”“田秀才”及農民的智慧,圖書一經出版,就深受廣大農民歡迎。
(二)注重內容提供,不斷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
出版服務鄉村振興,要把著力點放在提升群眾思想政治文化和生產技能上,重點以鄉村讀物的形式來提升農民素質。出版的鄉村讀物,內容要科學、與時俱進,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有益指導,能提高農民綜合素養,培養現代新型農民。
一是出版內容要豐富實用,切中農民的真實閱讀需求。農民閱讀需求是多方面的,鄉村讀物要豐富多彩,要有針對性,至少要包括政治經濟類、科學技術類、文化娛樂類、醫衛生活類、老齡少兒類。內容要立足“三農”工作、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建設目標,及時傳遞黨的聲音,反映農民群眾的心聲,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出版內容要與時俱進,切中鄉村發展實際。當前,農業農村現代化正在不斷推進,農業生產方面的技術使用正在重新塑造著整個農業產業鏈。筆者調研發現,過去和現在部分已出版的農村讀物過于“高大尚”,內容脫離鄉村發展實際和現代農業技術已經革新的實際,沒有考慮到地區文化差異性和各地農村發展實際,采取“一刀切”。顯然,這對各地鄉村發展的指導效果不佳。今后,農村讀物的供給要進一步深入鄉村、深入農民中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出版內容應直指鄉村發展和農民閱讀需要,且要依據地區文化需求進行差異化出版、依據農村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出版、依據不同生活環境進行特色化出版、依據先進技術進行現代化出版,為各地鄉村發展提供有益指導,最大程度地滿足農民的閱讀需求。同時,還要培養農民的閱讀習慣。當閱讀成為農民的一種生活習慣,內生動力被激發出來,鄉村的文化建設有了基礎,就能有力地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文化振興了,鄉村振興就有了“魂”。
三是對優質讀物進行改編,豐富農民精神文化需要。隨著農村生活水平及農民科學文化素養的提高,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升級,閱讀需求的內涵和外延已悄然改變,不斷拓展。過去,主要是城市居民或專業技術人員閱讀的書籍,現在也是農民的閱讀需求,如中外文學名著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普、農業專業技術、互聯網知識等讀物。這需要我們以農民的閱讀需求為中心,對既有優質圖書進行改編,使改編后的圖書能讓農民讀得懂、知其意、有收獲,成為農民自己的書。
四是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出好書。出版要結合鄉村發展實際,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鼓勵“三農”專家和農業科技工作者走出辦公室、實驗室,深入田間地頭、農民生產生活一線調研,打通農業科研端與鄉村需求端的通道。同時,通過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具有代表性的“土專家”“田秀才”等人士參與編寫,并給予相應經費支持,使編寫出來的書籍能更好地指導鄉村發展,符合農民閱讀需求,助推鄉村振興取得實效。
三、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出版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要發揮專家智庫的作用,引領專家對鄉村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振興等重大問題進行研究,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提供智力支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解決“三農”根本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優秀鄉村文化能提振農村精氣神,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凝心聚魂的作用。由于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重點就出版引領專家對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文化建設問題進行討論。
(一)引領專家對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引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和基礎。當前,出版要引領專家對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各地發展產業的比較優勢,地方做大做強基礎鄉村產業等問題進行研究,為地方發展鄉村產業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一是引領專家對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進行研究。首先,通過策劃選題等方式,引領專家對構建新型農業產業體系進行研究。重點對如何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及促進農業內部深度融合、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等方面進行研究,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做強鄉村產業,壯大鄉村集體經濟,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為建設現代化農業經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其次,通過策劃選題等方式,引領專家對構建新型農業生產體系進行研究。重點對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提升農業品牌等問題進行研究,助力新型農業生產體系構建。再次,通過策劃選題等方式,引領專家對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行研究。重點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小農戶的培養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何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等難題進行研究,為解決誰來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問題建言獻策。同時,通過策劃選題等方式,引領專家對加快健全緊密型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通過土地流轉、要素入股、勞動力就業等形式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鄉村產業,讓小農戶分享現代農業發展增值收益等問題進行研究,為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推動現代鄉村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二是引領專家對各地發展鄉村產業的比較優勢進行研究。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總的原則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并注重與地方實際相結合。出版要發揮專家智庫的作用,與地方密切合作,通過策劃選題等方式,引領專家對各地具有的資源稟賦和發展瓶頸等問題進行系統研究,針對包括當地現有人才和教育體系對產業發展所需人才的培養能力、當地金融體系整合分散金融資源用以投資產業發展的能力、法律環境對產業發展的保障能力、當地政府服務企業家的能力,以及當地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對發展產業的支撐能力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對策建議,供地方和有關企業決策時作參考。同時,當地方經濟發展起來后,隨著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比較優勢就會發生變化,又會出現新的發展瓶頸,出版還要引領專家對新問題新情況進行研究,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持續向好,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源泉。
三是引領專家對地方做大做強基礎產業進行研究?!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家重點布局發展這四大基礎產業意義重大。一方面,這四大基礎產業具有鄉村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更易于做大做強,也是各地鄉村振興取得實效的基本盤。另一方面,這四大基礎產業與鄉村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等發展問題聯系緊密,更加能整合和調動鄉村發展要素,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出版服務鄉村產業發展,要通過策劃選題等方式,引領專家對這四大產業的比較優勢、發展定位、布局、瓶頸以及建立農民利益連接機制等問題進行研究,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提供有益指導。
(二)引領專家對鄉村文化建設進行研究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先進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反之,落后的、錯誤的觀念如果不破除,就會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桎梏”。鄉村文化建設是一項鑄魂工程,在鄉村發展中具有凝心聚魂的作用,出版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要引領專家深入挖掘提煉鄉村優秀鄉土文化,并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共同形成優秀的先進的鄉村主流文化。同時,出版還要引領專家對做好鄉村優秀文化的推廣和鄉村優秀文化價值的發掘出謀劃策,引導鄉村文化發展,鑄起鄉村發展之魂,匯聚起鄉村發展之力。
一是引領專家對鄉村優秀鄉土文化進行挖掘提煉,促進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鄉土社會是傳統中華文明的發端和邁向現代化的起點。優秀鄉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農村一定區域內,當地農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形成的體現鄉村精神信仰、交往方式、行為習慣的一種具有獨特個性的傳統文化形態,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優秀鄉土文化承載著鄉村獨有的歷史記憶和思想表達,具有凝聚人心、引導農民、淳化民風,進而全面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的作用。因此,出版要通過策劃選題等方式,引領專家發掘優秀鄉土文化底蘊及其精神價值,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其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促使優秀鄉土文化不斷延續,讓鄉村過去有記憶、現在有活力、未來有期待,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撐和道德引領。
二是引領專家助力優秀鄉村文化的推廣,提升鄉村文化影響力。通過策劃選題等方式,引領專家對鄉村優秀文化呈現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挖掘,形成可圈可點的鄉村文化亮點和特色。同時,還要引領專家對這些亮點和特色進行多維度剖析和闡釋,形成多形式的載體,并進行廣泛傳播,進一步增進廣大村民對優秀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增強鄉村發展活力,凝聚鄉村發展力量,提升鄉村文化的影響力,推動鄉村文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三是引領專家發掘鄉村文化價值,凝聚鄉村發展力量。通過策劃選題等方式,引領專家從鄉村文化的現實問題、實際需要出發,提煉文化特色和獨有的價值,展現鄉村獨特之美和發展活力,讓廣大村民在傳承鄉村優秀文化時在精神上和情感上有歸屬感,進而熱愛自己的家園,激發建設家園的內生動力。同時,通過文化傳承增強外出農民的鄉土情結,用鄉愁吸引外出人才回鄉建設;通過優秀鄉村文化的推廣,讓城里人感受鄉村的魅力,向往鄉村,走進鄉村,發展鄉村;展現鄉村固有的價值,吸引城市資本投資鄉村,建設鄉村,共同匯聚起鄉村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力量。
四、結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睆妵ㄔO和民族復興藍圖的實現,離不開農業的貢獻、農村的貢獻、農民的貢獻,而且沒有廣大農民群體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人民共同的現代化,沒有廣大農村的現代化,也沒有全國范圍的現代化,沒有農業的現代化,也沒有全面的現代化。舉全國之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農民美好生活愿望。作為宣傳思想戰線的出版,既是精神文化產品生產和文化傳播重要渠道的出版,也是專家智庫的出版,在鄉村振興中要展現擔當,守護農村意識形態陣地,激發農民奮進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尤其是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出版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主動深入調研,策劃選題,引導專家就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等方面進行研究,出版一系列的讀物,為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貢獻出版的力量。
作者系中共貴州省委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室副研究員、副編審,貴州發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庫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廷國 汪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