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旅游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地理旅游資源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當下,地理旅游資源的特色化塑造成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從地理旅游資源的定義、特征、構成和價值等方面進行了概述,分析了鄉村振興中地理旅游資源特色化塑造面臨的難點,如資源同質化嚴重、特色化塑造缺乏系統性、旅游產品缺乏創新性以及旅游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等。針對這些難點,提出了加強資源調查與評估、挖掘地域文化內涵、創新旅游產品開發模式、完善旅游服務體系等策略,以期為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的特色化塑造提供有益參考。
地理旅游資源概述
地理旅游資源是指具有觀賞、游憩、科考等旅游價值,能夠吸引游客前往游覽的自然與人文地理事物的總稱。它包括了獨特的地貌景觀、水文景觀、生物景觀、氣候景觀以及與之相關的人文遺存、風俗習慣等。地理旅游資源具有區域性、差異性、不可再生性、脆弱性等特征。區域性是指地理旅游資源與特定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條件緊密相關;差異性是指不同區域的地理旅游資源稟賦各具特色;不可再生性是指許多地理旅游資源一旦遭到破壞難以恢復;脆弱性則凸顯了地理旅游資源對人類活動的敏感性。
地理旅游資源主要由自然地理旅游資源和人文地理旅游資源兩大類構成。其中,自然地理旅游資源包括地形地貌資源、氣候資源、水文資源、生物資源等,新疆阿勒泰五彩灘的自然風光(如圖1所示);人文地理旅游資源則涵蓋了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物質文化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風情等,傣族潑水節民俗風情(如下頁圖2所示)。地理旅游資源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它既能滿足游客的審美和游憩需求,又能為地理科學研究提供實證案例,更能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因此,挖掘和利用好地理旅游資源對于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中地理旅游資源的特色化塑造存在的難點
當前,許多鄉村在地理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盲目跟風、簡單模仿等問題,缺乏對本地資源稟賦的系統調查和深入研究,導致旅游項目和產品雷同,特色不明顯。以鄉村民宿為例,不少地區的民宿在選址、建筑風格、室內裝飾以及服務內容等方面趨同,缺乏獨特的地域文化元素,難以體現鄉村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同質化的民宿產品不僅降低了游客的新鮮感和參與度,也削弱了鄉村旅游的核心競爭力。類似的同質化問題在鄉村景區景點、旅游商品、餐飲服務等方面同樣普遍存在,影響了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的特色化塑造和差異化發展。
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特色化塑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自然景觀、人文底蘊、產業發展等多重因素,協調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鄉村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的問題,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未能充分挖掘地理旅游資源的綜合價值。一些鄉村過于注重單個景點或項目的打造,忽視了與周邊資源、產業的有機聯系,導致旅游要素分散、線路割裂、產品單一,難以形成完整的旅游產品體系和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同時,旅游開發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等鄉村振興重點任務銜接不夠緊密,未能將地理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促進鄉村多元發展的綜合動力,特色化塑造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游客對鄉村旅游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創新是推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然而,當前許多鄉村在地理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創新動力不足,旅游產品和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一些鄉村過度依賴傳統的觀光旅游模式,產品形式單一,體驗性不強,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參與需求。同時,在旅游項目設計方面缺乏創意,忽視了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沉浸式旅游場景塑造不足,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在項目中的應用率低,參與性和互動性有待提高。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同質化問題突出,文化內涵挖掘不足,難以實現產品差異化。總的來說,鄉村旅游產品和項目缺乏鮮明特色和持續創新,難以有效吸引和留住游客。
優質高效的旅游服務是塑造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特色、提升游客滿意度的重要保障。然而從當前情況來看,不少鄉村在旅游服務方面還存在明顯短板。首先,旅游接待能力不足,住宿、餐飲、購物等服務設施普遍比較簡陋,檔次不高,難以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其次,旅游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普遍偏低,缺乏規范化培訓,服務意識淡薄,專業服務水平不高,在語言表達、禮儀規范、應急處置等方面能力不足。再次,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景區導覽、信息咨詢、醫療救助、交通接駁等配套服務缺位,無法為游客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優質服務。此外,在線旅游服務平臺建設滯后,智慧旅游基礎設施缺乏,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鄉村旅游服務中應用不足,個性化、定制化服務供給有限。種種服務短板制約了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特色的充分展現。
鄉村振興中地理旅游資源的特色化塑造策略
針對當前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特色化塑造中存在的資源調查不足、規劃不科學等問題,亟需開展全面系統的資源調查和評估工作,夯實特色化塑造的基礎。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考察、數據采集等方式,深入分析鄉村的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生物景觀等自然地理要素,全面梳理傳統建筑、歷史遺存、民俗風情等人文地理資源,構建起多維度、多層次的鄉村地理旅游資源譜系。在此基礎上,運用GIS、RS等現代測繪技術,對各類資源的空間分布、數量規模、景觀價值等進行科學評估,綜合考慮資源稀缺性、生態承載力、開發條件等因素,識別出極具比較優勢和開發潛力的核心資源,提煉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的特色基因。據此,科學制定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的保護利用總體方案,明確特色化塑造的主攻方向、重點項目、時序安排等,形成分類施策、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的系統化路徑,為地理旅游資源的差異化、特色化開發提供決策依據,避免盲目跟風和同質化競爭。
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特色的形成離不開深厚的人文底蘊,地域文化是塑造鄉村旅游獨特魅力的靈魂所在。應充分挖掘鄉村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建筑藝術等人文地理旅游資源,創新性地將其轉化為旅游吸引物,豐富鄉村旅游文化內涵。一方面,充分利用古村落、傳統民居等物質文化遺存,通過合理的修繕加固、功能置換,賦予其旅游接待、文創銷售等新功能,盤活文化旅游資產。另一方面,深入發掘非遺技藝、民俗節慶等非物質文化資源,通過搭建展示平臺、培育傳習人才,讓游客親身體驗、參與互動,增強文化傳承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同時,積極促進文旅融合,以地域特色文化為引領,打造系列文化主題民宿、文創商品、旅游演藝等,將人文旅游資源特色化塑造與產業創新發展相結合,促進文化資本向旅游產業資本的嬗變。此外,還應注重挖掘鄉村的紅色文化、科技文化、影視文化等新型人文旅游資源,增添地域文化魅力,彰顯鄉村人文旅游特色。
當前,鄉村旅游消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體驗化的新特點,傳統的觀光式旅游產品已難以滿足游客日益提升的品質化需求。應順應消費升級趨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推動鄉村地理旅游產品和項目創新。一是打造特色旅游業態。立足鄉村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開發鄉村康養、研學旅行、創意農業、田園綜合體等新業態,豐富旅游產品類型,延伸產業鏈條,拓展市場空間。二是發展沉浸式體驗項目。運用現代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開發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沉浸式場景體驗項目,通過多感官互動參與增強游客的臨場感和代入感,提升項目吸引力。三是開發個性化定制服務。利用大數據分析游客行為特征,精準洞察細分市場需求,量身定制個性化旅游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游客的差異化需求。四是注重文旅商融合發展。以地理旅游資源為依托,融入文創元素,集成開發文創商品,拓展旅游消費新領域;積極發展鄉村旅游電商,創新產品營銷模式,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隨著智慧旅游時代的到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已成為鄉村地理旅游資源開發的必由之路。要以智慧賦能鄉村旅游,加快完善智慧旅游基礎設施,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現代信息技術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優質高效的智慧化服務。在景區建設智慧導覽系統,利用電子地圖、語音講解、AR識別等技術手段,為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動體驗;在交通環節提供智慧停車、電子站牌等信息化服務,方便游客出行;在住宿、餐飲、購物等場景廣泛應用移動支付、自助辦理等智慧化應用,優化游客消費體驗。同時,加強旅游大數據中心建設,通過游客行為分析、輿情監測等,為精準營銷、產品優化提供數據支撐。建立旅游管理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資源管理、游客流量調控、安全應急指揮等智慧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總之,要以智慧旅游為抓手,推動鄉村地理旅游資源開發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跨越,激發地理旅游資源價值,提升游客獲得感和滿意度。
鄉村地理旅游資源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推進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的特色化塑造,需要在深入調查評估的基礎上,科學規劃特色化塑造路徑,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內涵,創新旅游產品開發模式,完善旅游服務體系,形成資源稟賦優勢與旅游開發優勢互促共進的良性格局。只有立足鄉村實際,突出比較優勢,創新發展思路,才能實現鄉村地理旅游資源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助力鄉村旅游提質增效和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單位:鄭州軌道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