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軍
(宣城市宣州區黃渡鄉農業綜合服務站 安徽 宣城 242081)
地膜在煙葉生產中的運用,有效地解決了煙葉移栽初期低溫凍害的影響;地膜覆蓋具有一定的保溫、保墑作用,特別是在煙葉緩苗到伸根期階段,能夠縮短煙葉的田間生長周期;田間覆蓋地膜,在煙苗沒有進入旺長前,裸露面較大,地膜具有一定的反光作用,對蚜蟲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0 世紀70 年代初,皖南地區開始試種煙葉,此階段煙葉移栽期一般在谷雨前1 周左右,實行露地栽培,這種條件下,煙葉的產量一般在100 kg/畝左右。直到20 世紀90 年代初,由于煙葉生產移栽遲,周期偏長,對后期的雙晚稻成熟造成較大影響,因為農戶種植的雙晚稻均以粳稻為主,雖能抗低溫,但在秋分前如遇低溫,稻子不能灌漿,嚴重影響農戶的收益。為此,1995 年開始研究地膜在煙葉生產上的應用技術,并進行試驗示范,當年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煙葉采收期提前1 周左右,畝均產量提高5 kg 左右。以后逐步開展地膜在煙葉生產中的運用推廣,尤其是在2000 年,部分未覆蓋地膜的煙葉田塊或區域,煙葉花葉病大發生,導致部分煙葉減產甚至絕收,煙農的種煙收益受到嚴重影響,這使得煙農意識到覆蓋地膜的好處。從此在煙葉生產中地膜得到廣泛運用,煙葉的產量能夠達到150 kg/畝左右。從此以后在煙葉生產中均使用地膜全程覆蓋,煙葉收購結束,直接將地膜機械粉碎到田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膜長期存在于田間,使后茬作物的根系伸展受阻,導致產量下降。為此,2012 年開始推廣煙葉部分揭膜離田,以后發展為煙田全部揭膜離田。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揭膜期得到統一規范。隨著國家對土壤生態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2018 年在煙葉生產中開始進行降解地膜試驗,經過幾年的努力,降解地膜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別是節約了揭膜環節的農戶用工成本(50 元/畝),和揭膜后的二次除草成本(30 元/畝),共計為農戶節約生產成本80 元/畝左右,通過試驗示范逐漸得到農戶的認可,將計劃在今后3 年內推廣使用降解地膜率達75%。
2.1 地膜的選擇和使用。按照國家對地膜在田間使用標準的相關規定,一般選擇厚度在0.01 mm、寬度110 cm 的地膜。
2.2 煙葉種植大田起壟要求。對需要種植煙葉的大田,一般要求在上一年度的11 月上旬開始進行全面冬翻,并做好翻耕田塊的三溝清理,以防起壟時土壤含水量過大影響起壟質量,進而影響煙葉后期生長,使煙農種煙效益降低。煙葉起壟一般在煙葉移栽前25 d 左右開始,起壟時保持壟距1.2 m 以上,最大不得超過1.3 m,具體需依據移栽煙葉的品種而定。起壟時一般以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最佳(即手握成團,落地松散為準),起壟后為防止地膜覆蓋后滋生雜草,在壟體含水量適宜時用敵草胺類除草劑進行封閉處理,封閉處理以土壤顆粒小、墑情60%左右為最好,噴霧一定要均勻,不可遺漏,更不可重復噴。為減少封閉后除草劑對移栽幼苗的傷害,一般封閉處理后停6 h 以上再移栽煙葉。
2.3 基肥施用。為保障煙葉生長過程中的肥料供應,基肥的施用尤為重要。煙葉生產施用的基肥一般為煙葉專用肥,用量因田塊肥力而異。皖南煙區煙葉種植一般每667 m2施用煙葉專用肥55 ~65 kg、鈣鎂磷肥35 kg、硫酸鉀10 kg、硝酸鉀10 kg、餅肥30 ~35 kg作為基肥。在煙葉進入旺長期前再施10 kg/667 m2硝酸鉀。起壟前將基肥全部拌勻,分包裝袋,按田大小定量送到田間,施基肥前將大田整平,然后按行距120 ~130 cm 畫線,沿線撒施基肥,基肥的帶寬一般為30 cm 左右。基肥施好后進行機械起壟,起壟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和飽滿度,最后進入覆膜階段。
2.4 覆膜對壟體的要求。為滿足煙葉整個生育期根系有足夠的吸肥、吸水空間,大田的壟體高度要達到33 cm 以上,壟面寬度85 ~90 cm,做到壟體飽滿均勻,無較大顆粒存在于壟體表面(顆粒粒徑在2 cm 以下)。
2.5 覆膜前的封閉處理及覆膜。為保障地膜在田間覆蓋期間能夠達到增溫效果,在對大田壟體進行封閉處理后6 h 趁墑覆膜。覆膜方式分為人工覆膜和機械覆膜2 種,覆膜前在壟的前端先將膜頭壓實,再將成捆的地膜放在壟體正上方,左右要對稱,以確保蓋膜一致,行走不宜過快,拉膜以不要太緊、自然伸直為宜。為方便后期揭膜,地膜壓腳不宜過密,間隔在30 cm 左右即可。每667 m2地膜用量為7.5 kg 左右。
每年的1 月5 日前完成播種工作,實行濕潤托盤單粒播種大棚育苗,在煙苗播種至移栽前1 周保持育苗池水層深度2 cm,直到移栽前1 周控水煉苗,只保持根部濕潤即可。育苗期間溫度控制在28 ℃~30 ℃最為適宜,低于10 ℃要關閉大小棚膜增溫,高于30 ℃要敞棚通風降溫。幼苗生長到大十字期即可定苗。煙苗根系串盤后要依據葉色的深淺適量補肥,保持葉色正常。葉片長大后開始封盤,進行第1 次剪葉。大棚內存在溫差會致使煙苗長勢不一致,此時可將大小苗進行溫區調換,促后期一致生長。大約15 d煙苗進入第二封盤期,此期不宜立即剪葉,讓其生長一段時間,待莖稈高度達到5 cm 左右,煙苗生長一致,移栽前1 周進行第2 次剪葉,并逐漸延長開棚通風時間進行煉苗,直到全天不閉棚3 d 以上方可移栽。煙苗移栽前3 ~5 d,用專一的打穴器械按株距45 cm進行人工打穴,打穴深度在20 cm 以上,打穴時最忌穴中有回土,影響后期煙苗移栽的深度。移栽時每穴1 苗,不要損壞煙苗根部基質,并立即帶藥澆水于穴中(藥水為敵殺死2 000 倍液),以防地下害蟲對煙苗造成傷害。
4.1 緩苗期。指移栽到煙苗成活的這段時間,一般在煙苗移栽后7 ~10 d。此階段管理重點是及時查苗補苗,對補種的煙苗一定要澆同樣濃度的敵殺死藥水。煙葉緩苗期,只要保持壟體含水量在70%左右即可,即壟體不泛白,壟溝濕潤。
4.2 伸根期。指煙苗成活到團棵階段,約在移栽后40 d。煙苗度過緩苗期后進入伸根期,此階段土壤含水量應逐漸增加,煙葉管理的重點是揭膜培土,適時追肥,防除煙青蟲、煙蚜蟲,注意洪澇災害發生。
4.3 旺長期。指團棵到煙株現蕾階段,一般在移栽后55 ~65 d。此階段的管理重點是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剔除底腳無效葉和做好煙葉花蕾的摘除。
4.4 成熟期。從現蕾到煙葉采收結束這段時期,一般在煙葉移栽60 ~120 d。此階段的管理重點為:提前采收下部第一炕煙,促進成熟中部煙,充分養熟采收上部煙,并依據天氣變化,合理裝炕。采取三段五步式科學烘烤,并對烤后的原煙進行分炕堆放,嚴防光照和受潮,防止田間二次發杈。
5.1 揭膜要求。為解決因不揭膜對土壤環境造成破壞的問題,在煙葉生長到一定階段時開始揭膜培土除草。揭膜時間一般在移栽后25 ~30 d,為不影響煙葉揭膜后的正常生長,揭膜要達到如下幾點標準:①煙葉可見葉在8 ~10 片,葉片直徑在35 ~40 cm。因為煙葉在生長過程中有葉尖伸長到哪里,下部的根系就長到哪里的特點,為保證揭膜后的機械培土不傷害到根尖部位,造成傷根后易感染病害,此時揭膜最佳。②揭膜前要看天氣預報,一定要保證揭膜后天氣最低溫度在10 ℃以上且時間達3 d 以上方可揭膜。③揭膜前一定要進行1 次防病處理,以防揭膜過程中發生病害傳播。
5.2 揭膜后的處理。在煙葉長勢及溫度條件都符合的情況下,開始進行人工揭膜。一般揭膜畝用工成本在50 元(含后期裝袋扎口運送離田成本)。揭膜后對沒有及時進行前期封閉處理、雜草量較大的田塊,選擇安全性較高的除草劑(如砜嘧磺隆)進行噴霧處理,噴藥過程中藥液盡量不要濺到煙葉的心部和幼嫩組織,否則會影響煙葉后期生長。噴霧處理完成后要立即進行機械培土,培土時機械的運行速度以培到壟面上的土壤不壓葉心為準。揭膜后地膜要立即裝袋,并扎口,由煙農送到規定的地點,再由鄉村組織運輸機械對農戶的地膜進行裝運,送到再利用企業處理使用。
選用寬度110 cm,厚度0.01 mm,田間安全期在50 ~55 d 的全生物降解膜。降解膜在田間覆蓋過程中對壟體的要求、條件、封閉處理與常規地膜一致,唯一的要求就是覆膜后壟體兩側壓膜一定要嚴實,覆膜結束后等待煙苗的正常移栽。降解地膜可直接在田間開展清溝培土工作,直接將溝中的土壤打到壟體蓋在降解地膜之上,此工序完成后煙葉的田間管理按正常程序進行,直到煙葉采收結束為止。此時田間的降解膜可以達到完全降解或接近完全降解狀態,徹底失去其當初的基本韌性,對田間后茬作物沒有任何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