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謀
(中山市堤圍管理中心,廣東 中山 528400)
由于信息化技術具有智能化、先進化、快速化的特征,所以被應用在了各行各業。而水利工程作為利國利民的重要基礎設施,對于防災與水資源調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管理過程中會產生諸多數據。所以要合理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龐大的信息化平臺,加強對數據的收集和應用。從而對供水、防洪、發電和灌溉進行控制,簡化工作的流程,強化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性。
中順大圍水利工程位于珠三角南部,西江出海口,干堤長度為120km,圍上總共有49座水閘,9宗外排泵站,集雨面積779km2,捍衛面積達到了3.33萬hm2。圍內包括了各類產業,經濟來往密切,人口數量多達60多萬,同時也有岐江、廣珠等公路從其中穿過。中順大圍水利工程的作用,在于阻攔西江大水對四周的大涌、橫欄、沙溪所造成的危害,而且該地區經常發生極端惡劣天氣,比如洪澇災害、臺風、暴潮等。所以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成集網絡通信、群閘集控、防洪調度系統等,形成一個先進而智能的中順大圍工程調度系統。從而保證中順大圍工程調度系統更好地運行,起到防洪防潮的作用,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工程建設的規模非常大,建設周期很長,所消耗的資源更是非常多。通過在水利工程項目中用到信息技術,可發揮出高效的優勢。比如借助信息技術來對工程每一個部分進行統籌規劃,在設計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來收集各種信息、數據,可為規劃工作提供所需要的參考資料,節約前期階段的資源消耗。而且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計算分析功能,選出最佳的方案,提前預知可能產生的一些突發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方案和對策。所以也減少了財力、物力、人力等資源的消耗,節約了時間,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1]。
因為各水利工程由不同的施工單位所建立,難免在兼容性、銜接性方面存在差異,所以要采用統一的信息化平臺來進行管理。該系統能減少繁瑣的維護,提高管理的效率,促使中順大圍工程的調度效果更佳。并且防止因軟件漏洞及硬件故障等問題,而影響業務系統基礎環境的安全運行,通過統一化的管理技術和平臺,從而實現共同的管理目標。
通過在水利工程中采用信息化技術,也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中順大圍水利工程位于珠三角南部,西江出海口,而且整個工程的面積較大,全長119km。如果僅僅依靠人工管理,會耗費較多的時間和資源。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可對水利工程進行全面監測,對水利工程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傳遞到計算機系統中。從而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方便對數據進行應用,避免產生危險事故。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系統,可進行遠程操控,促使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水利工程的決策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決策必須收集海量信息,比如水文信息、地理信息、工程信息、其他信息等。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能自動收集數據和信息,提高水利信息分析的準確度。比如通過大數據技術和遙感設備,可清楚掌握水利情況,根據對天氣和其他信息的分析,預測是否會產生洪澇災害、旱災。為各項決策提供有用的參考依據,并提高水利工程決策的水平,推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中順大圍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技術應用,要遵循 5 個原則:①可操作性的原則,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促使界面更加簡單易操作,避免太過于復雜和繁瑣。方便管理人員進行使用,提高系統的使用效率,發揮出強大的功效。②開放性的原則,整個信息化系統的設計和應用,需要不斷完善,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進行改進,從而保證其具有可行性,因此要遵循開放性原則,滿足使用的需要。③方便性的原則,其要具備多次開發的工具,可進行拓展。而且在傳遞數據時能進行兼容,方便各種資料和數據格式的轉化,有利于對數據資料進行應用。④智能化的原則,信息化技術必須能進行智能化感知、預測,貫穿于防洪防災、水資源配置、環境保護中。并實時展現出水利工程的情況,為管理工作提供可視化的影像資料、數據信息[2]。⑤安全性的原則,必須保障信息和數據傳遞的安全性,避免泄漏。所以信息化技術要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一旦發生問題要能技術進行維護。而且能根據水利工程的情況,設置不同的登錄權限,起到保護信息安全的作用。
為了提高中順大圍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并強化水資源調度,減少洪澇災害,優化水質,中山市投入了兩千多萬,構建了集網絡通信、群閘集控、防洪調度決策支持系統為一體的信息技術管理工程體系。整個體系不但先進、智能,而且覆蓋面廣,可涵蓋四周每個鎮區的直屬閘站工程。
在本計算機通訊網絡系統的設計中,主要包括了光纖網絡、交換機、物理隔離網閘、防火墻等。而且增加了網絡拓撲,在設計的過程中,根據中順大圍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對系統架構的布置進行優化。精確到不同的網絡層,比如中間層、網絡層、通信層,快速收集和傳遞各種數據信息。
在中順大圍水利工程的大堤中,對計算機通訊網絡系統進行設置。鋪設通信光纖網絡為120km的環形網,連接四周的水閘、船閘、泵站、圍內小型水利工程。并促使中順大圍水利工程和圍堤中的水閘、船閘、泵站、水利,通過互聯網進行連接。全面監控水利工程的每一個點,遙測站點的信息數據、語音、影像。將其傳遞到不同的監控分中心、中順大圍調度中心,并實現遠程操控,為中順大圍工程調度提供暢通、穩定的通信通道[3]。最后還要設立安全保障的防火墻,拒絕外部訪問,避免信息和數據泄露。
信息采集系統能自動采集大圍內外江水文、水位以及流量等數據,并自動生成表格儲存相關數據,為調度提供所需要的決策依據。并建立自動水位測站、雨量自動測站、水閘自動流量觀測站、中順大圍內河流量站。采用水平聲學多普勒流法,建立了幾個在線流量遙測點,其中包括東河、西河、太平、岐江河等,方便監測中順大圍河道斷面流量,為水利工程調度提供依據。通過接入、增加自動遙測設備,應用傳感器、無線通訊、計算機及遙測遙控等技術,在附近的鎮內接入一些水位、雨量自動遙測站點,對水情數據、閘門運行信息等進行收集和應用。
將信息采集系統應用在本水利工程項目中,需要進行全局統籌、多方面考慮,比如充分考慮水利工程和地區發展的特點,在交通條件不佳的區域建立信息網絡,設置觀測點,收集完善的數據和信息。而且充分發揮出一定的協同效應,注重信息收集的完善性,其體系結構建設項目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采集系統結構
群閘控制系統的作用,在于對中順水利工程的水閘、泵站進行監控,并實現遠程操控。整個系統包括了管理處調度控制中心群閘控制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服務器、分控中心等等。
4.4.1 決策支持系統
整個調度決策支持系統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在防汛抗旱指揮、水源監控、綜合管理信息資源整合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和升級,構建基于統一技術架構的平臺。其以大數據分析技術作為支撐,具有信息收集與分享、全流域模擬和預報調度、監控等功能[4]。而且調度決策支持系統包括了多數據源、數據存儲與交換、基礎支撐服務、業務應用服務、終端等部分。
調度決策支持系統的作用,在于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或數據,再進行計算和分析,從而得出最準確的結論,方便管理人員進行決策。不但可以綜合收集每一個遙測站的水文、工況等信息,也可以對感潮河段歷年潮位數據進行利用,從而獲得海量歷史水文數據,自動生成內外江的水位漲落規律和趨勢。同時也可以分析利用各調度工程的內外江水位信息,全面把控河道匯流歷時和水位、水量、水流關系,根據圍內河涌自然情況,通過水動力模型演算,生成水閘、泵站的綜合調度方案。按照中順大圍防洪(潮)、排澇、水環境調度的調度目標,找出水閘、泵站的調度問題,制定出各種各樣的調度方案,解決其中的不足,從而達到防洪排澇、水資源調度的作用,滿足轄區內對水資源的使用需要。
4.4.2 調度中心
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調度中心,具有自動化、智能化的功能。通過在中順大圍水利工程中建設和應用調度中心,可對中順大圍內各閘、站工程進行動態化監控。工作人員可遠程調取所有的數據與資料,對其進行應用,從而快速掌控水利工程的實際運行狀態。整個調度中心包括了計算機中心控制室、監控值班室、調度會議室等等。
數據庫系統在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其包括了工程建設規劃管理模塊、工程進度仿真分析模塊、工程質量控制模塊、合同管理模塊、概預算管理模塊、材料設備管理模塊、檔案信息管理模塊、工程信息發布模塊等等。通過這些模塊之間的互相協作,能為水利工程提供所需要的數據。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數據統一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等原則,對數據庫結構進行設計,再開發出不同的專業信息系統。
通過數據庫系統,可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查詢,自動生成各種數據報表。實現對水泵、水源、水質、管網的監測,一旦發現水質和水位的異常,便會自動進行報警。在中順大圍水利工程的建設階段,充分利用了數據庫系統來進行規劃。而且設計出了基于Hadoop的大數據融合挖掘系統,綜合HDFS存儲技術,通過MapReduce對大數據算法進行優化,從而可快速查詢結果,也借助三維可視化技術來展示出本水利工程的各種數據[5]。
在對中順大圍水利工程進行運營管理時,也充分利用了大數據庫系統來對區域水土流失的情況進行評價、監測,對灌區閘門、水質、渠道、水雨等數據進行匯總,預測洪澇災害、旱災等,并隨時調整水庫的分配量,實現對當地水資源的合理分配。
整個計算機仿真系統包括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功能性仿真,即地形地質三維模型、水工建筑物三維模型、三維模型材料特性、地形地質水工建筑物三維仿真模型、靜動力與水力學仿真、工程評估、校驗。另一部分是視景仿真,即地質地形視景模型、水工建筑物視景模型、貼材質配套模型、建筑屬性、工程虛擬體驗。
通過在中順大圍水利工程中采用計算機仿真系統,可實現對整個過程的準確預測,對預測結果進行優化,得出最佳的項目管理方案,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比如在水利工程開工之前,借助仿真系統對中順大圍四周的環境、自然天氣進行仿真和模擬,結合水利工程減少的參數來進行掃描,分析仿真結果,預測出了可能產生的問題——超強臺風即將登陸,西河水閘最高水位可能超過2.72m。這會導致西河水閘停電、液壓啟閉機無法運作。針對仿真系統所模擬預測的情況,提前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根據安全生產規范來進行操作,而且啟動了備用電源,降低了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而且計算機仿真系統還能提高計算的進度,不需要人工勘測,效率更是非常高。
在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技術中,還包括了GPS定位系統,其也被稱為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對于滑坡和變形、洪澇災害的預測,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中順大圍水利工程中,通過GPS技術來對壩體變形進行了監控,具有一定的精度,自動化程度較強,能降低勞動強度,可隨時進行動態性監控。根據GPS技術的監測結果,最后提出了攔蓄錯峰的決策,降低了大堤的防汛壓力,發揮出了防洪的作用。而且也將GPS技術應用在滑坡監測中,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出水利工程的滑坡情況[6]。比如在開展中順大圍水利工程的滑坡監測時,借助GPS的高程監測,提高了精度和自動化程度。監測點平面位置精度達到了1.6mm,而高程精度甚至達到了1mm。
水利工程作為對民生有利的重要工程,不但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而且能防災害,減少成本的消耗,為管理決策提供所需要的依據。所以相關企業要建立信息基礎平臺,收集更多信息和數據,為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從而實現安全、質量和效益方面的目標。同時還要不斷加強信息建設工作,發揮出水利工程的強大功效,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