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結合實踐教學案例從多個角度分析并研究了優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設計策略。以上述兩點為切入點,闡述了科學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幫助和借鑒,深化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高中教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優化設計
在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群眾精神層面的需求更加旺盛,對教育事業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這種背景下,教育專家和學者及從業人員需要深入思考,尋找更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策略,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此時,教師可以立足于課堂教學,對其進行優化設計,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基本情況
現階段,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在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創造了便利條件。基于此,各學校均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和社會發展狀況向學生傳遞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方法,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經過課堂教學,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更加全面,掌握了較為簡單基礎的信息技術能力,能夠將其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現實問題,為國家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建設培養了預備人才。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社會建設需求的變化,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創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優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設計策略
(一)建立項目式學習框架
項目式學習實現了課程知識的科學整合,可以將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關聯起來,根據項目任務逐步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尋找問題的關鍵點,提高教學質量。在項目式學習幫助下,學生發現、判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強化了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二《信息系統與社會》第二單元“信息系統的集成”的課堂教學為例,該單元的學習內容較多,較為復雜,從信息系統的組成要素出發,研究計算機系統的組建和構成。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可以使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建立學習項目,帶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術。教師可以建立一個信息系統學習項目,要求學生組建無線網絡信息系統,并嘗試設計小型信息系統。完成項目式任務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過程,可以將相關知識和技術技能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出于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堂環節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代入感,使學生代入程序開發者的身份分析信息系統組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明確思路,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遞進式項目驅動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不斷深入,延伸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能夠運用信息技術完成問題求解和形式化描述。
(二)注重核心素養的提升
核心素養是教學工作重要的提升目標,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質量。教師在傳遞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具備各項基礎能力,能夠應對學業和生活中的難題。將核心素養作為課堂教學優化設計的切入點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二《信息系統與社會》第四單元“信息系統的安全”為例,該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了信息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闡述了相應的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手段。在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在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的背景下,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直接影響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能否正常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學生介紹病毒、黑客、網絡攻擊等影響信息系統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向學生傳遞相應的安全防范技能,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防范能力。另外,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思想的塑造,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技術這一把雙刃劍,禁止學生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侵犯他人隱私,做出威脅網絡安全的行為,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加深刻,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個人品德和素質。
(三)培養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學生在高中階段應具備的重要素質能力之一,需要學生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和方法制訂解決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計算思維是重要的能力提升目標之一,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品格和能力。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師在優化設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時需要重點關注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和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二《信息系統與社會》第三單元“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為例,這一單元涉及信息系統設計、數據庫構建、數據輸入、數據處理、數據呈現等多方面內容,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完成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為生產生活提供幫助,增強各項決策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創設情境,利用簡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創建復雜情境,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個人能力。教師可以將圖書管理信息系統作為情境中心,與學生共同探討建設圖書管理信息系統的可行性及所需的功能模塊,形成基本認識。隨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分析圖書管理信息系統各個功能模塊設計與開發的細節,不斷調整,滿足使用需求,在此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
(四)運用翻轉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既有順序,將學生的學習行為放在起始環節,在學生對課程知識有一定的理解和思考之后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學習效率。這種教學模式轉變了師生角色,將教師單向的知識傳遞行為轉變為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溝通交流,教師的主導性地位減弱,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內化知識。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二《信息系統與社會》第五單元“信息社會的建設”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階段自行學習基礎知識,大致了解單元教學的主要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中,教師可以從信息社會的建設情況入手,拋出倫理道德需要法律法規方面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集思廣益,學習課程內容。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各個小組展示各自的討論成果,表達意見和看法。在此過程中,如果不同小組的結論意見不同,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和質疑,在思想交鋒中共同進步。課后,教師可以進一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微課教學視頻,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能力短板和基礎知識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學習,拓寬專業視野,豐富信息技術" 知識。
(五)合理運用學習工具
現階段,專家學者結合教育事業的基本情況、能力提升需求及學生的能力水平研究了多種多樣科學高效的教學工具,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便利。教師在優化設計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可以將多樣化的學習工具引入實際教學,深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識,系統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此時,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可視化工具展開課堂教學,科學高效地完成知識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二《信息系統與社會》第一單元“信息系統的組成與功能”的教學優化設計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知識框架,厘清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對信息系統的基本知識有著更加全面、豐富的理解,為學生以后的信息技術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思維導圖以關鍵詞為中心,發散思維,將零散的知識聯系起來,構成更加全面、立體的知識體系和結構。教師可以分別將信息系統組成、信息系統功能作為中心詞,將課程知識以更加緊密的方式結合,全面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思維特點調整思維導圖的形式、內容等,加深理解和印象,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六)健全課程評價反饋
課程評價工作使教師可以從更全面的角度掌握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發現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從而采取更具有針對性的方式完成課堂教學的優化設計。因此,教師需要建立健全課程評價反饋體系,為教學優化設計工作指明 方向。
完成課程知識教學后,教師可以開展簡單的評價工作,設計簡單的問卷題目,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緩解知識測驗帶來的緊張感。此時,教師需要將課程重難知識點作為中心,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明確學生的素質能力后,教師需要從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流程環節切入,詢問學生的感受和想法,站在學生的角度優化課程設計,調整教學方法,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技術課堂。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處于發展階段,教師需要挑選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優化課堂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教師群體需要定期組織會議,就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優化設計問題進行研討,得出教學策略和方式方法。
三、科學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在優化設計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到教師群體的重要性,加強師資力量建設,組建優質的教師隊伍,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優化和創新。此時,可以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和優秀教師的長處和優勢,通過教學講座、培訓學習等方式向高中信息技術授課教師傳遞更加科學高效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其能夠應對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另外,基層教師需要加強溝通與交流,從真實的教學案例出發,結合現有的教育資源和手段研究更加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分享教學經驗,站在專業視角分析高中信息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并創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優化設計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可以采用項目式學習,構建學習框架,將學生核心素養和計算思維的提升作為課堂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確立基本的教學方向。教師可以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借助課程評價反饋不斷完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平展,陳杰.基于翻轉課堂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J].科教導刊,2022(3):117-119.
[2]王鵬.探索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基于《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實施的案例啟示[J].高考,2021(13):143-144.
[3]代玲玲,盧慶廣.指向計算思維培育的高中信息技術進階式課堂教學設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3(6):57-59.
[4]巴軍,馬玉娟,刁文水.利用思維可視化工具培養學生設計思維:以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為
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1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