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蘭考縣實現全面脫貧后,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在發揮黨建引領、聚焦特色產業、人才建設、能源規劃、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然而,蘭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特色產業規模集聚效應不明顯、社會資本助推驅動力不足、網絡電商渠道發展能力有限。為此,提出了一些優化路徑,包括打造特色產業、融合多方資本和推動農村電商規范化進程。
關鍵詞: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蘭考縣;鄉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12–00-03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扎實推進全面鄉村振興”“毫不放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蘭考縣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中具備一定的特色,2017年蘭考縣率先在全國第一批貧困縣中脫貧摘帽,并于2021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近年來, 蘭考縣以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健全防返貧致貧體系,全面防范和化解返貧致貧風險。因此,分析和總結蘭考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變的獨有特點、有效經驗,有利于實現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1 文獻綜述
1.1 理論支撐邏輯
關于鞏固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理論支撐邏輯主要包括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等方面。王鳳臣等[1]認為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是對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的延伸和發展。黃承偉[2]認為共同富裕是脫貧攻堅的理論基礎。王春城
等[3]認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共同富裕的要求,其內涵與社會主義本質一脈相承。
1.2 實踐經驗研究
張賽玉等[4]認為扶貧政策、體制和做法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和理論借鑒。王文棣等[5]認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需要繼續結合已有的脫貧攻堅經驗,重點解決脫貧攻堅后存在的問題。金炳鎬等[6]通過對甘青川藏族聚居縣的實際調查,認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準扶貧模式有助于脫貧攻堅。曹海林等[7]認為賦能型增長與嵌入式發展有助于解決脫貧攻堅中的問題,其中,賦能型增長主要包括特色小鎮的制度、經濟、基礎設施服務、人才培育等內容,嵌入式發展則通過特色小鎮的參與主體、產業協同、文化創新、數字技術等,為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變提供現實路徑。
1.3 實踐路徑研究
高鵬等[8]認為特色產業速度加快、質量提高、特色產品創新有助于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張太宇等[9]
提出金融能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賦能,可以通過構建農村金融機制穩步推進共同富裕。李濤等[10]認為生態宜居和產業興旺是從脫貧到振興的重要路徑,對鄉村生活富裕具有較大的顯著性影響。由此可見,多數研究人員從不同的切入點深入地探討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但關于中部地區視角的相關總結和研究較少。因此,研究蘭考縣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做法和經驗,對中部省份其他地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 蘭考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踐經驗
結合圖1可知,蘭考縣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著眼點,加強人才培養、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扎實推進鄉村建設等,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加快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2.1 發揮黨的核心引領,從發展思維和系統觀念入手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離不開黨組織的核心引領。
首先,以黨建為引領,傳承發揚焦裕祿精神。具體做法包括要求各級黨組織主動深刻學習焦裕祿精神,堅定不移地傳承焦裕祿書記的“三股勁”、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加快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同時,保持拼搏的狀態、“趕考”的姿態,堅持引導干部下沉基層。
其次,用發展思維看待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具體做法包括優化幫扶政策,制定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等十二項分類幫扶措施,在保持政策穩定性的同時開展分類幫扶,逐步縮小低收入人群與中等收入人群之間的差距,充分發揮行業部門、駐村工作隊的作用,持續開展行業政策落實大排查,確保各項政策精準到戶到人,不斷提升幫扶實效。
最后,以系統的觀念推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視行業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和比對工作,實現縣鄉村三級系統的信息共享共用。具體來說,以“一看二問三核四算”的方式,全面篩查、排查全縣所有農戶,統籌考慮“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精準制定并落實幫扶措施,并按照“一宅變四園”標準,對監測對象給予補貼,提升整治成效。
2.2 全方位精準實施各項舉措,合力實現有效銜接
首先,加強人才建設。一方面,“聚”返鄉人才,建立567名蘭考在外創業鄉土人才信息數據庫,舉辦“蘭考人看蘭考”鄉情感召活動等活動;“引”緊缺人才,實行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引進中國農業科學院的院士等,推行“鄉村規劃師幫帶”制,充實鄉村規劃工作力量;“育”本土人才,實施新時代蘭考工匠培育和“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下鄉入村開展“田間課堂”,培育農業特色產業致富人才。另一方面,建設人才發展環境,每年開展“返鄉創業之星”評選,按照標準條件和程序選拔任用本土實用人才;建設人才平臺載體,成立鄉村振興中心,推動河南農業科學院蘭考分院實體運行,開展農業新技術、新成果轉化。
其次,促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在特色農業方面,蘭考縣在2021年開始探索社會化合作,如與大型涉農企業合作,打破村與村、鄉與鄉之間的界限,實施水肥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和數字賦能等,提升耕地地力等級;逐步培育有機農業,以畜牧產業化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通過改良貧瘠土壤,使用現代農業技術,增強蘭考農產品的競爭力。在特色產業方面,一是持續完善現代家居產業體系,打造家居特色小鎮,吸引多家上市企業入駐,引進相關行業龍頭,形成“原料供給—成品制造—家居定制—市場推廣”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體系。二是大力發展民族樂器產業。2022年,蘭考縣投資20億元建成音樂小鎮,同時與各大音樂院校合作,開展的研學培訓覆蓋1.3萬余人,舉辦文藝匯演300余場,形成了集樂器制作、展示、銷售、培訓等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綠色產業方面,發展綠色畜牧產業,重點培養“奶牛、肉羊+飼草”產業體系,做大節能環保產業;推進綠色建材產業建設,以上市公司為依托,發展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
最后,開發新能源扶貧項目,積極探索農村能源開發和綠色轉型新模式。蘭考縣作為全國首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示范縣試點,大力開發清潔能源,構建了現代能源體系,通過引進光伏企業,大力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廠;充分利用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林牧廢棄物富集的資源優勢,布局建設生物質開發利用項目,形成“種植—飼料—養殖—制氣—沼肥—種植”全產業鏈,構建“氣、熱、電、肥”聯產的循環經濟新模式;大力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結合每個中心村人口及產業發展情況,對全縣81個中心村(小城鎮)“量身定制”電網改造方案,通過有效解決農村電網線路老化導致的供電能力不足和可靠性低等問題,實現了農村居民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
2.3 鄉村建設和基層治理兩手抓,激發內生動力
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等方面效果顯著,農村宅基地改革中統籌考慮農村養老住房保障,利用閑置學校等建設老年集體公寓和幸福照料中心,建設文化活動廣場,組織特色文化活動;通過推進戶廁改造、污水整治、垃圾分類處置等項目,切實改善了農村宜居宜業環境。在農村基層治理方面,對村干部隊伍實行動態管理,開展“四面紅旗”和“明星黨組織書記”評選活動,進一步打造過硬基礎面;規范黨群服務中心,形成在村級黨組織領導下的“兩委一社”,堅持一村一網格員、一村一協管員,進一步完善和形成了特色的縣域基層治理蘭考模式;深化文明村鎮建設,組織鄉村開展政策宣講、黨員教育、群眾文化、科普宣傳、健身運動等各類活動,全面提升農村文明程度和農民文化程度;舉辦“德孝蘭考”評選表彰活動,健全完善“一約四會”,倡導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新方式。
3 蘭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存在的問題
3.1 特色產業規模集聚效應不明顯
特色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農村產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是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經濟基礎。當前,蘭考在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尚未形成科學的升級認知,存在宣傳力度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產業鏈較短、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規模效應不明顯、產業政策認知程度不足等問題,這制約了蘭考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社會資本的驅動力不足
鄉村致貧的關鍵因素在于資本匱乏,而資本的有效嵌入與內生發展是鄉村脫貧致富的可行路徑。蘭考縣級財政對鄉村地區可撥付款項有限,基層自籌資金渠道狹窄,社會資本嵌入鄉村振興驅動機制尚處于摸索階段,整體尚未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
3.3 網絡電商渠道發展能力有限
農村電子商務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科技驅動力。蘭考縣部分鄉村地區主動尋求農村電商的發展路徑,借助互聯網媒體平臺開展銷售活動。然而,在電商發展的過程中,對新網絡技術應用不熟練、店鋪運營能力不足、產品生產和外觀設計的標準化宣傳缺失、冷鏈倉儲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日益凸顯,限制了農村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4 蘭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優化路徑
4.1 打造特色產業,促進其高質量發展
首先,蘭考縣應因地制宜,專注于研發高品質且具有鮮明特色的農產品,確保在口感和營養價值上以獨特的差異化優勢滿足市場需求,通過開通多渠道進行宣傳推廣,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次,延長特色產業鏈,建設集采摘、觀光、科普于一體化的產業園區,提高產品附加值,并帶動交通、餐飲業共同發展。最后,加強政策宣傳和引導,提高農戶對市場行情的認知水平,增強政策的有效性、針對性,對政策實施有效監管。
4.2 融合多方資本,提升內驅動力
首先,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組建招商引資統籌協調機構,對鄉村重大招商項目實施全程監督和管理,構建常態化招商機制,重點采用資源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創新理念和方法進行招商引資。其次,創新集體資金統籌使用模式,凝聚多方零散資金力量,推動社會資本參與老舊片區開發、城郊村和城中村環境改造,加強與中青旅等社會資本的合作,進一步探索和創新全域旅游發展模式。最后,探索普惠金融服務的新模式,在此過程中農村金融機構需構建一套涵蓋綜合服務、風險管理、資源配置及考核評價在內的普惠金融體系,并將“三農”經濟作為核心服務對象,從而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效率。
4.3 推動農村電商規范化進程
蘭考縣應從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人才引進和培育、電商產業鏈條完善等方面入手。首先,“政府+村莊”共同促進基礎設施改造。加快形成城鄉高效配送網絡體系,全面提高農村地區的信息化網絡設施、倉儲水平。其次,打好“鄉情牌”,動員本土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積極培養本地人才,從中挑選一批具有電商從業經驗的人才,邀請專家提供專業且系統的培訓。同時,在創業貸款、貼息優惠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最后,引導各電商從業農戶采用貨源重組、商業模式聯合的方式實現利益協調,避免無序競爭和“內卷化”,促進合作共贏產業鏈條的形成。
5 結束語
蘭考縣是河南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向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典型代表,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繪就了新的畫卷。通過對蘭考實地調研及相關材料的歸納和分析,從打造特色產業、融合多方資本和推動農村電商規范化進程三個方面總結了蘭考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優化路徑。蘭考縣的先進實踐經驗為探索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微觀案例研究基礎,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鳳臣,劉鑫,許靜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成邏輯、價值意蘊及實現路徑[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2 (4):13-21.
[2] 黃承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戰略演進邏輯[J].農業經濟問題,2022(6):4-11.
[3] 王春城,王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政治邏輯與制度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3):45-54.
[4] 張賽玉,張琦.突破與超越:中國脫貧攻堅的邏輯思路及發展前瞻[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1(5):1-8.
[5] 王文棣,曹源洮.中國扶貧開發經驗總結與展望[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2):26-35.
[6] 金炳鎬,崔慧芳.基于縣域鄉村振興視角的甘青川藏族聚居縣返貧風險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9
(1):144-157.
[7] 曹海林,何經緯.賦能型增長與嵌入式發展:脫貧地區特色小鎮何以從幫“扶貧”轉向助“振興”:基于陜西省石泉縣“金蠶小鎮”的實地調查[J].求實,2024(2):96-108,112.
[8] 高鵬.農村地區特色產業經濟發展現狀與改善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22(1):124-132.
[9] 張太宇,王燕紅.金融賦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共同富裕蘊含[J].江蘇農業科學,2022,50(21):228-240.
[10] 李濤,吳貞堯.從脫貧到振興:銜接模式、政策執行與生活質量提升[J].經濟問題,2023(11):97-104.
收稿日期:2024-09-09
基金項目:商丘工學院2024年校級科研項目“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轉變的河南經驗研究”(2024KYXM15)。
作者簡介:王志印(1988—),男,河南商丘人,助教,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