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各領域變革的重要力量。在農村地區,數字經濟為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活力。本文深入探討數字經濟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機制,分析當前面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發展策略,旨在為農村產業借助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數字經濟;農村產業;轉型升級
一、數字經濟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機制
(一)優化生產環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1.精準農業生產:通過物聯網技術,在農田中布置各類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養分含量、氣溫、光照等環境數據?;谶@些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精準用藥。例如,根據土壤濕度傳感器的數據,智能灌溉系統可以精確控制灌溉水量和時間,避免水資源浪費,同時保證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
2.智能化養殖:在畜禽養殖領域,數字技術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借助傳感器和監控設備,可實時監測畜禽的生長狀況、健康狀況、飼料消耗等信息。通過數據分析,養殖場能夠實現精準投喂,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同時,利用智能預警系統,能夠及時發現畜禽疾病,采取相應措施,減少疾病損失。
(二)暢通信息渠道,促進市場供需對接
1.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農村電商的興起,打破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地域限制。農民和農村企業可以通過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將農產品直接推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這不僅增加了農產品的銷售范圍,還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農民的收益。例如,一些偏遠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迅速打開市場,成為消費者追捧的對象。
2.大數據分析洞察市場需求: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技術能夠收集和分析海量的市場數據,包括消費者的購買偏好、價格敏感度、地域需求差異等。農村生產者和經營者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入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調整生產和經營策略。比如,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確定哪些農產品在特定地區或特定季節更受歡迎,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種植和銷售。
(三)推動產業融合,延長農村產業鏈條
1.“農業+數字技術+旅游”模式:利用數字技術,開發鄉村旅游線上預訂、導覽、營銷等功能,提升鄉村旅游的服務質量和游客體驗。同時,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打造沉浸式的鄉村旅游項目,如虛擬農田體驗、歷史文化場景重現等,豐富鄉村旅游的內涵。例如,游客可以通過手機APP實現鄉村旅游景點的在線預訂和智能導覽,還可以在景區內通過AR設備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和歷史故事。
2.農產品深加工與數字化營銷結合:在農產品加工環節,引入數字化生產設備和管理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利用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等數字化營銷手段,拓展農產品加工品的銷售渠道。例如,一些農村企業利用短視頻平臺展示農產品加工過程,吸引消費者關注,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銷量。
二、數字經濟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
(一)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1.網絡覆蓋不足:部分偏遠農村地區網絡信號不穩定,甚至存在網絡盲區,導致農民和農村企業無法順暢地接入互聯網,限制了數字技術在農村產業中的應用。例如,一些山區農村,由于地理環境復雜,網絡基站建設難度大,網絡覆蓋情況較差。
2.數字化設備落后:農村地區的數字化生產設備、物流倉儲設備等相對匱乏和落后。在農業生產中,許多農民仍使用傳統的生產工具,缺乏智能化的農業機械設備。在農產品物流環節,冷鏈物流設施不完善,導致農產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損耗較大。
(二)農村數字人才短缺
1.本地人才流失嚴重: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就業機會有限,薪資待遇不高,大量年輕、有知識的勞動力流向城市,導致農村地區數字人才儲備不足。例如,許多農村大學生畢業后選擇留在城市工作,不愿回到農村發展。
2.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相對滯后,針對數字經濟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課程較少。農民和農村企業員工缺乏系統學習數字技術、電子商務、數據分析等知識的渠道,難以滿足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三)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有待加強
1.政策針對性不足:當前一些支持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存在“一刀切”的現象,未能充分考慮不同地區農村產業的特點和發展需求。例如,某些政策在推廣數字農業技術時,沒有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導致技術應用效果不佳。
2.政策落實不到位:部分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評估機制,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例如,一些關于農村電商發展的扶持政策,在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的落實進度緩慢,影響了農村電商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三、數字經濟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策略
(一)加強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1.加大網絡建設投入: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鼓勵電信運營商在偏遠農村地區建設網絡基站,提高網絡覆蓋率和信號質量。同時,推動農村地區網絡提速降費,降低農民和農村企業的網絡使用成本。
2.完善數字化設備配套:政府通過財政補貼、項目扶持等方式,引導和鼓勵企業在農村地區投資建設數字化生產設備、物流倉儲設備等。例如,對購買智能化農業機械設備的農民和農業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支持農村地區建設現代化的冷鏈物流設施。
(二)強化農村數字人才培養與引進
1.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整合農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資源,開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課程和培訓項目。例如,在農村職業學校開設電子商務、數字農業技術、數據分析等專業,培養本土數字人才。同時,利用線上教育平臺,開展遠程數字技能培訓,方便農民隨時隨地學習。
2.吸引外部人才流入: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城市的數字人才到農村創業就業。例如,為到農村地區從事數字經濟相關工作的人才提供住房補貼、子女教育優惠、創業扶持資金等,鼓勵他們在農村施展才華,為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
(三)完善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1.制定差異化政策:深入調研不同地區農村產業的發展現狀和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對于以種植為主的農村地區,重點支持數字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對于旅游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加大對“農業+數字技術+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的政策扶持。
2.加強政策執行與監督:建立健全政策執行的監督和評估機制,確保各項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定期對政策執行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例如,設立專門的政策監督小組,對農村電商扶持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和檢查,保障政策的有效實施。
四、結論
數字經濟為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優化生產環節、暢通信息渠道、推動產業融合等作用機制,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產業的發展。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數字人才短缺、政策支持有待加強等問題。通過加強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數字人才培養與引進、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等策略,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農村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推動作用。在未來的發展中,應持續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動態,不斷探索創新數字技術與農村產業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徑,推動農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全面實現。
參考文獻:
[1]劉學俠,陳傳龍.數字技術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路徑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22,(12):57-65.
[2]唐獻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6,(0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