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芝
浩浩長江祭血史,巍巍鐘山銘國殤。2023年12月8日和9日,在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一場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開創未來為主題的大型舞臺音樂組歌《和平的祈愿》演唱會,在南京市文化藝術中心隆重舉行。
歷史告訴我們,和平需要爭取,和平需要維護,和平需要禮贊,和平需要歌唱。南京市文化館會同南京市音樂家協會形成共識,9位國家一級詞作家、曲作家,把以史為鑒、和平發展、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宏大主題融入歌詞,把人類熱愛和平的向往與心聲化為旋律,歷時一年多,精心打造了一臺大型舞臺音樂組歌《和平的祈愿》,寄托了中國人民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深深哀思和對世界和平的向往追求。
銘記歷史的痛,敲響今天的鐘。國家公祭日提案發起人,原南京藝術學院原院長鄒建平對觀眾說:“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的創傷,也是世界現代文明史上人道主義的一場災難。國家公祭,意味著公祭活動從個體記憶、家庭記憶、城市記憶,上升到國家記憶、民族記憶、世界記憶。把家殤、城殤變為國殤,警鐘長鳴,就是為了表明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忘卻苦難的歷史,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音樂低回,心緒悲愴。演出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進行。第一樂章《歷史的回望》,以《記憶的翅膀》《血在燃燒》《守望相助》《鐵證如山》組歌,用“記憶/回到鮮血染紅的那個最冷的冬月/鮮紅的生命成為哭墻上的名字/南京1937/凝成血淚鐫刻的歷史”的悲壯歌詞開場,把觀眾的思緒帶到了那一座座血鑄的紀念碑墻前。第二樂章《永遠的祭奠》,以《長江在說話》《勝利時刻》《哭泣與哀思》《警鐘長鳴》組歌,用“在血泊中站起/在黑夜里抵抗/拿起刀,拿起槍,赴國難,上戰場/在火焰中燃燒/在戰斗中成長/擦干血,擦干淚,殺敵寇,打豺狼”的慷慨歌詞宣示,把大家的悲憤化作了打擊侵略者的英雄豪情。第三樂章《和平的薪火》,以《黑暗中的星星》《紫金草》《夙愿》《和平鴿哨》組歌,用“鴿哨聲聲/穿越了歷史歲月的縷縷煙云/把緬懷之情傳遞到南北西東/鴿哨聲聲/記取那苦難歲月的深深傷痛/把和平之歌唱響那春夏秋冬”的婉約歌詞陳述,把人們心向光明、面向未來的和平愿景表達得淋漓盡致。三個樂章一氣呵成,構成一曲中華民族不忘歷史、捍衛和平、自強不息的壯歌。
初冬的紫金山在低頭回望,澎湃的揚子江在發出激蕩回響,滿城的梧桐樹在靜靜地聆聽和平鴿哨的天籟之音。這是歷史的回響。歌聲穿越山海,匯聚起磅礴的力量。組歌的獨唱、領唱,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歌舞劇院的仝濛、范雪妍、臧妍、劉全、夏新濤、徐源媛、劉雨東、周磊,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秦天,上海音樂學院博士趙藝宇等擔綱,南京鐵軍藝術團、南京市天正小學合唱團合唱,南京愛樂樂團演奏,指揮居蘊,特邀主持人程愫。近300人的演出陣容放聲高唱,和平的歌聲在博愛之都的天空回蕩。
組歌歌詞主創、著名軍旅作家葛遜,在談起創作初衷時說:“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回望一段國家記憶,用心靈的歌聲,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以史為鑒,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是對第十個國家公祭日的崇高敬禮。”他告訴記者,組歌創作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歌詞在公眾號發表的第一天,就收到了全國近百萬網民的點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愿和平的陽光普照世界。
(責任編輯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