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蕓
〔摘? ? 要〕? 眾所周知,幼兒園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被認為是我國學校教育和學生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尤其對接下來的小學教育有著重要影響。而從幼兒教育的內容來看,它包括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這五大領域,力爭從不同的領域促進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都能夠獲得一定的發展,為其即將到來的學校學習和未來發展打好基礎。其中科學教育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科學教育活動,需要幼兒園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尤其是要立足于幼兒園自身資源的開發,將其滲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科學意識與求知欲,為其接下來小學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 幼小銜接;科學教育活動;措施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5? ? 106-108
隨著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幼兒園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因為幼兒園教育是學生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也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階段,它對幼兒未來的學習、生活和發展都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對接下來的小學學習和生活影響尤為明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強調,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它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科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從內容來看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對其未來小學階段的數學和科學學習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一直是幼兒園和幼兒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而對園本資源的有效挖掘不僅有利于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有效開展,也是推動幼小銜接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此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涵
根據《指導綱要》的規定,幼兒園的科學教育主要涉及這些方面:引導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在動手動腦中培養幼兒探究問題的能力,并能夠表達和交流探究的結果;引導幼兒從生活或者游戲中感受到事物的數量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引導幼兒學會愛護動植物,關注周圍環境,主動親近大自然,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由此可見,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具有廣泛性、啟蒙性、生活性、實用性、季節性和地方性的特點,其科學教育的內容與未來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緊密關聯,特別是對幼兒在小學數學和科學的學習方面影響較大,因此做好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對幼兒的未來小學階段的學習也有重要意義。《指導綱要》強調,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也是幼兒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鼓勵廣大教師要積極主動地結合當地或者所在幼兒園的實際條件,制訂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并靈活地開展工作。
二、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科學素養是現代社會公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生活對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幼兒園階段作為學生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在培養科學素養方面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幼兒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有利于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幼兒在科學教育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導積極地進行觀察或者實踐嘗試,能夠逐漸學會由表及里地去看待問題,或嘗試構建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系,這些都會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這對幼兒在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夠起到奠基作用。
(二)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會不自覺地被教師的引導所吸引,從而引發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幼兒主體地位的發揮。在此基礎上,幼兒才會在小學階段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科學習。
(三)有利于幼兒未來的學習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與小學數學學科和科學課程緊密關聯,到初中階段則是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密切相關。培養好幼兒的科學素養,能夠為其未來的學習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開展多樣化科學教育活動助力幼小銜接
依據《指導綱要》的規定以及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園本資源是進行幼兒科學教育的主要載體,因此幼兒園要重視園本資源的開發,并合理應用這些資源對幼兒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在落實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力爭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為幼兒未來小學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一)提升幼兒教師的科學教育能力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需要幼兒教師在理論積累、教學設計、實踐能力等方面做好相應的準備;著眼于幼小銜接的小學科學教學,這對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提升幼兒教師的科學教育能力。
具體來說,首先需要提升幼兒教師的理論知識積累,即幼兒教師要在熟讀《指導綱要》要求的基礎上,主動了解小學科學教育的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明確科學教育的目標,以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科學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為目標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其次,要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基于幼小銜接的科學教學活動不僅要充分落實幼兒園教育的要求,還要把小學階段的部分內容融入其中,因此教師在設計科學教學時既要考慮教學內容,也要考慮幼兒的實際情況,要立足于科學啟蒙教育的現實需求來設計教學,結合幼兒的學習認知特點,盡量選擇形象直觀且貼近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的事物,選擇幼兒喜歡的方式方法來進行設計。最后,要提升幼兒教師的科學教育實踐能力,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并不是單純讓幼兒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而是要以萌發幼兒的科學興趣與科學意識為目標,以及在此過程中培養幼兒的科學態度,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為其未來的小學學習打好基礎。因此,幼兒教師要本著寓教于樂的原則,把科學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可以通過教師設疑、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參與游戲等多種活動,滲透科學知識,通過由已知到未知的引導,幫助幼兒理解其中的科學知識或者科學原理,避免簡單地說教。
(二)搜集、整理幼兒園中的科學教育資源
《指導綱要》強調,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要充分利用幼兒身邊常見的事物或者現象,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入手,也可以從生活和媒體中尋找幼兒熟悉的科學資源,或者是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因此,開展基于園本資源的幼小銜接科學教育活動,需要幼兒教師立足于幼兒園自身來搜集、整理相關的資源,為開展教學做好準備。
首先,幼兒園和教師要對園內資源進行調查,全面了解幼兒園中科學教育的資源,如自然資源、材料資源、文化和文本資源、設備資源等,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做好資源的選擇,要結合資源的特點,將其與幼兒園科學教育幼小銜接的要求結合起來,有目的、分層分類地對資源進行優選,為課程內容的設置做好準備;最后,要進行課程建設,即要在幼兒園課程資源篩選的基礎上,嘗試建設便于開展幼小銜接的課程體系,如動植物學、生態與環境、自然科學現象、生活中的科學技術等,在此基礎上推進科學教育活動。
(三)創設科學教育的良好環境
在幼兒教育中,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年齡較小,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因此,在幼兒園進行幼小銜接的科學教育時,也要結合幼兒園自身條件和幼兒的未來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給幼兒創造有利于開展科學教育的環境。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環境時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重視從幼兒的學習和生活中提取他們熟悉的元素進行設計,可以適當融入一些小學學習的內容;還要堅持以幼兒為中心,結合幼兒的喜好進行環境的布置,甚至可以讓幼兒也參與到環境的布置中,給幼兒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在室內環境的創設上,教師可以結合科學教育的需求,專門設計小小的“科學角”,放置一些幼兒能夠操作的科學材料,如地球儀、顯微鏡、溫度計、放大鏡等,但一定要提醒幼兒注意使用的安全性,這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激發其探究科學的熱情;也可以給幼兒放置一些與科學教育相關的繪本、圖片、畫報等,以及一些著名科學家的事跡,如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軍隊建設成果等;班級中也可以放置一些便于觀察的動植物,如花生的幼苗、蝌蚪和小魚等,讓幼兒了解動植物的生長過程或者生活習性。
在室外環境建設上,幼兒園可以給每班提供一小塊兒“自留地”,鼓勵教師帶領幼兒自主選擇植物進行栽培,可以是花卉、農作物,也可以飼養一些小動物,如小兔子、小雞、小鴨等,讓幼兒經常去觀察它們的成長和變化。這樣,不僅能夠開闊幼兒的眼界,還能夠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經驗。
(四)開展多樣化的科學教育活動
開展幼小銜接的科學教育活動,一定要立足于幼兒的特點,減少單純的理論性的說教,要從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引導幼兒在做中學、在看中學、在思中學,在活動中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
首先,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要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呈現學習內容多樣化、直觀化的優勢,如通過給幼兒播放與科學教育相關的視頻、動畫等資料來充實幼兒的科學知識,增強科學教育的實效性。
其次,開展動手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針對幼兒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設計一系列動手實踐活動,如“自制降落傘”“巧折紙飛機”等,讓幼兒在動手實踐中了解科學知識及其蘊含的科學道理。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創意制作活動,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把園內提供的一些廢舊物品,如廢舊紙箱、礦泉水瓶等進行創意小制作活動,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最后,在游戲中滲透科學教育。玩是幼兒的天性,他們更喜歡在玩中學。幼兒教師可以把科學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入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使他們在游戲中收獲科學知識,例如“磁鐵的魔力”“夢幻之光”“水的力量”“空氣的秘密”等,這些活動與幼兒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他們也樂于參與其中,有利于激發其內驅力,優化教育效果。
總之,在當前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幼兒園要重視立足于幼兒長遠發展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安排幼小銜接的教學,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曉勇.淺析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本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文學少年,2021(2):1.
[2]洪雪珍.利用與開發本土資源開展科學教育活動[J].幼兒教學研究,2009(8):3.
[3]羅翠蓮.幼兒園科學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初探[J].新課程(下),2014(9):65-66.
[4]余麗霞.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資源本土化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21(5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