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博物館的各項研究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豐富、完善的資訊,而設立圖書資料室就能夠給研究者提供最直接的資料。博物館設立圖書資料室能夠支援博物館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各項工作,促進博物館功能的實踐,提升博物館服務的品質,間接塑造了博物館學術且專業的形象。文章分析了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圖書資料室建設的重要性以及館藏文獻資源的建設和使用情況。雖然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圖書資料室的館藏結構基本符合博物館的建館方向和自身屬性,但是館藏珍稀文獻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建議博物館圖書室多開展各類活動推廣館藏圖書資源。
關鍵詞:博物館;圖書資料室;建設;閩臺緣;推廣;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21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逐漸有時間、有精力去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大眾越來越愿意走進像博物館這種能增長智慧、陶冶情操、兼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的機構。博物館是為社會服務并向大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它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博物館工作,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公眾來到這個“學校”參觀肯定期待能夠收獲某方面的知識。博物館要先建立本身的學術地位,塑造專業的權威形象,才能持續地吸引公眾前來參觀。而這一權威形象的樹立有賴于長期、具體、有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大眾熟悉的各項博物館活動、展覽等,廣義來說,均是博物館研究成果的呈現。博物館的研究包括以博物館藏品為中心的研究及博物館各項業務如展覽策劃、宣傳教育等研究。
1 博物館設立圖書資料室的必要性
博物館的研究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豐富\完善的資訊,而設立圖書資料室就能夠給研究者提供最直接的資料。博物館的圖書資料室是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圍繞博物館類型和藏品性質進行圖書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流通的部門。博物館各部門工作的開展以及文博領域各專業學科的研究都離不開圖書資料。
博物館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豐富的故事和內涵,但必須借助相關的資料與研究,才能為人們所了解;博物館的展示設計,通常由研究人員、設計人員,分別就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共同策劃設計,博物館資料室可以為博物館的展覽策劃提供相應的文獻資訊,讓設計者熟悉本次展示的主題以及博物館展覽技巧;博物館的宣教人員不僅需要了解整個展覽內容,還需要了解觀眾心理,知道一場講解如何才能夠吸引觀眾,由此希望圖書室不僅能夠提供藏品文物相關知識的書籍,還能提供觀眾研究、博物館行銷方面的資訊。總的來說,博物館設立圖書資料室能夠支援博物館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各項工作,促進博物館功能的實踐,提升博物館服務的品質,間接塑造了博物館學術且專業的形象。
2 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圖書資料室的藏書建設情況
2.1 館藏建設方向
博物館圖書資料室的圖書資料收藏方向受博物館工作屬性的影響和制約,與社會上的公共圖書館以及其他高校圖書館的藏書方向有所不同,不可能像公共圖書館那樣有足夠大的空間以及那么多的人力、經費去毫不遺漏地搜羅各學科的圖書資料,它的收藏體系應該自成風格,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專業性。博物館的圖書采集和管理工作,應該圍繞博物館自身屬性、館藏文物特性以及實際工作需要來進行。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反映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系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務為一體,設有兩個固定展廳。二樓主題展覽“閩臺緣”分為七個部分,展示閩臺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歷史事實;三樓主題展廳“鄉土閩臺”根據季節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通過閩臺民間風俗實景展示,體現了閩臺之間永不割斷的鄉土情感。所以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藏書應該不僅立足于閩臺兩岸關系這一主題,還應涵蓋博物館學、歷史學、文物考古學、方志學、民俗學、宗教學等相關學科。
2.2 館藏圖書統計分析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圖書資料室目前共有大陸和臺版兩個方向的藏書,現有館藏圖書資料11646冊,其中大陸圖書5792冊,臺版圖書5854冊。圖書室2010年已引進圖創Interlib圖書館集群管理系統,所有圖書均已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完成編目上架工作,實現了圖書自動化管理。
從館藏分類結構看,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藏種類冊數最多的是“K|歷史地理”類6080冊,占館藏圖書的52.21%,主要集中在閩臺歷史、閩臺風俗、閩臺地方志,其中包含多部特色藏書閩臺珍稀地方文獻匯編;第二是“B|哲學宗教”類,主要集中在閩臺民間信仰、閩臺宗教、閩臺哲學;第三是“I|文學”類,主要涉及閩臺民間文學、閩臺熟語、諺語、閩臺名人作品集;第四是“D|政治法律”類,主要集中在閩臺政治、兩岸關系;第五是“J|藝術”類,主要涉及閩臺書法、繪畫、陶瓷、雕塑、戲曲、攝影、工藝美術;第六是“G|文教科體”類,主要集中在博物館學、信息傳播、文物保護方面(表1)。
2.3 館藏流通分析
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圖書管理系統共有讀者76人,本次統計提取了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圖書管理系統全館的借閱數據,形成了表2。
通過流通統計的方法可以了解到各類文獻的利用情況。從館藏流通統計表可以得出,職工借閱率最高的是“K|歷史地理”類;第二是“G|文教科體”類的博物館學方向;第三是“B|哲學宗教”類的閩臺民間信仰方向;第四是“T|工業技術”類的服飾、飲食、茶藝、家具、傳統器具、傳統建筑方向;第五是“D|政治法律”類的閩臺政治、兩岸關系方向;第六是“J|藝術”類的陶瓷、雕塑、工藝美術方向。
借閱統計與館藏結構統計排行前六的圖書大方向一致,有出入的是借閱量第二的“G|文教科體”類館藏排行里是第六,此類圖書借閱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此大類下的(G26)類目為博物館事業,對于博物館從業者來說,博物館方向的圖書有類似于工具書的作用,因此重復借閱率高,而目前市面上已出版的博物館方向的圖書種量有限,此類圖書的館藏數量因此受限。還有出入的是借閱量第四的“T|工業技術”類在館藏排行里是第九,此類圖書借閱率高的是此大類下的(TS)類目下的飲食、服飾、生活器具類以及(TU)建筑科學類。這個方向的圖書借閱率高是因為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基本陳列展廳第七部分“風俗相通”講述早期的臺灣是移民社會,福建先民在與家鄉水土近似的聚落保持原來的生活方式,沿襲家鄉的風俗。歲時節慶、生命禮俗、衣食住行都與福建故土相同。大部分館內工作者對這一塊內容感興趣,因而借閱率相對高,但是市面上此類型圖書出版有限,難以擴充館藏。
從表1、表2的分析結果看,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館藏文獻結構基本合理,具有自己的專業特點,即初步形成了以閩臺歷史、政治、工藝美術、宗教信仰、閩臺風俗及博物館方面為特色的藏書體系,其中也有很多珍稀的閩臺相關地方文獻資料匯編,基本符合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建館方向和自身屬性。圖書資料室工作者在今后的圖書采集時應該繼續沿著這個藏書方向及時更新圖書資源,擴充館藏。
3 館藏圖書的利用
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建館之初就設立圖書資料室,一開始的定位是為博物館的業務工作服務的,所以資料室設立以來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館內的工作人員。通過對表2流通數據統計分析,基本能滿足業務人員的工作需要,做到藏為所用。但內部流通比例僅占館藏資源的29.7%,還有七成的圖書資源被束之高閣。畢竟只是小型圖書室,受空間狹小和人員不足的限制,哪怕收藏的圖書文獻資料有多全面、多權威,還是無法對外開放,無法為世人所知,館藏珍稀文獻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建議博物館圖書室多開展各類以館藏圖書推廣為中心的活動,加強與其他機構的互動,通過多方渠道推廣館藏圖書資源。
3.1 支援展覽
博物館展廳內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蘊含了深厚的意義,但一般人無法僅從物件本身探討其背后的故事,需經由專業人員的解說,或是借由圖書資料的相互印證,方能獲得更深入的知識。圖書資料室可在每次策展前整理與展覽主題相關的書目給展陳策劃人員,由博物館策展人在展廳中的合適角落展示藏品相關的圖書、資料、文章,以便參觀者即時瀏覽參考。此舉不僅可以讓觀眾了解部分館內相關藏書內容,也方便參觀展覽的觀眾對感興趣的主題做進一步的探究,加深參觀體驗。
3.2 公眾號推廣
圖書室擁有豐富的資源,可推廣面非常廣,既可以做提升博物館知識的普及型讀物推廣,也可以進行專業性較強的專業型讀物推廣,如閩臺民俗、閩臺歷史、臺灣文獻等,都可以是推廣的方向。建議邀請館內員工分享書籍,每個月定期通過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發布一篇圖文宣傳內容,分享的書籍資源要來源于博物館資料室的館藏。因此,要求分享人首先要對本館資源包括藏書布局、資源種類、重點館藏等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才能有針對性地發布分享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宣傳和利用好這些資源,也能帶動館內員工多走進資料室熟悉館藏情況,在對外推廣的同時促進館內的借閱流通。
3.3 舉辦讀書會
讀書會是一項可以推廣閱讀、拓寬視野的活動。開展閱讀推廣,實際上是對自有館藏圖書資源的宣傳,并通過策劃活動,讓讀者利用圖書資源、交流知識、提升自我的過程。舉辦讀書會一方面可借助嘉賓及讀書會主題的力量盤活館藏資源,另一方面讀書會所需的圖書也會反推博物館館藏資源的建設。博物館圖書資料室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模式進行圖書推廣。
模式一:博物館+專業嘉賓+讀者,這種模式博物館作為組織者和策劃者,設置館藏相應主題,邀請與這個主題相關的專業嘉賓作為領讀者,以講座的形式進行。如邀請臺籍專家學者,以兩岸文化交流、宗教往來等為主題進行講演。這個模式不僅可以推廣利用館藏資源,還能以小見大,促進海峽兩岸之間的民間交流與互動。
模式二:博物館+民間機構(共建單位)+讀者,這種模式由博物館主辦并提供場地和圖書資源,與民間機構共同商量主題和討論方式。博物館在開展圖書資料推廣利用時,雖然策劃了豐富的活動,但通常情況下僅靠自己的宣傳和動員,往往得不到民眾的響應,很難吸引更多讀者參與。因此,博物館圖書資料室在策劃組織活動時,可以有意識地主動與本地其他機構或涉臺單位如學校、社區、臺盟、臺胞聯誼會合作。這個模式可以融合多方資源,讓博物館和機構之間相互借力,共享成效。
舉辦圖書推廣活動對于博物館來說是一種新型的服務,它與傳統的文獻借閱服務截然不同,對圖書室的工作者要求也更高。既要全盤熟悉館藏資源,也要了解讀者需求,在這基礎上去策劃活動,活動最終能達到什么效果也難以預期。博物館資料室工作者在策劃活動時可以學習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設置活動評價機制,并就圖書閱讀推廣活動給以建議,這些對今后的圖書推廣工作的開展都將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4 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圖書資料室的藏書結構和使用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所博物館的展陳和學術水平。圖書資料室的規劃建設和博物館事業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如何利用好館藏圖書資源值得每家博物館的工作者好好研究。本文通過對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圖書資料室的建設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從建館至今,通過多年的文獻資源建設,已形成了以閩臺地方文獻為特色兼含閩臺民俗、宗教、工藝美術、博物館類相關圖書等為輔助的藏書體系。如何合理地開發利用優勢館藏圖書資源,圖書室工作者也在慢慢摸索,在充分了解館藏特色的基礎上,開展各類活動來開展圖書推廣,這一推廣過程同時也能提升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蘇琦.博物館內部圖書館建設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21):79-82.
[2]張曉梅.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圖書資料室建設十周年的回顧與思考[J].大眾文藝,2017(1):49.
[3]馬合菊,郭麗濤.淺談博物館圖書資料室的職能[C]//河南省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學論叢(4).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454.
[4]羅杏芬.我國內地公共圖書館讀書會的實踐與思考[J].晉圖學刊,2020(2):54-60.
[5]本館介紹:中國閩臺緣博物館.http://old.mtybwg.org.cn/.
[6]齊秀梅.略談博物館的圖書資料工作[J].中國博物館,1988(4):69-75.
[7]楊曼琳.博物館圖書資料室建設發展思考:以貴州省博物館為例[J].貴博論叢,2020(00):3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