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涵
故宮博物院,網絡預約、放票即空;陜西歷史博物館,預約門票日均點擊量超過60萬;成都博物館,“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一個多月吸引觀眾逾40萬人次……這是當下博物館熱最真實的寫照。
博物館熱,與其說是一種文旅現象,不如說是一場文化尋根。“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一件件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一個個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一段段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架起過去、連接當下、展望未來的文化橋梁。在這里,講解員述說歷史典故,培厚文化土層;在這里,孩子們觸摸傳統文脈,涵養文化自信。“到博物館去”,不再停留于簡單的口號,而成為人們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覺追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由衷認同。
博物館熱的興起,離不開孜孜以求的創新。據統計,2022年,全國博物館總數達6565家,舉辦線下展覽3.4萬個、教育活動近23萬場,接待觀眾5.78億人次。無論是國家博物館綜合運用多種數字化手段展示珍貴館藏文物,還是上海博物館開啟長達24小時的“上博十二時辰藝術嘉年華”,抑或是浙江杭州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在遺址上以原貌、原尺度立體標識展示……越來越多博物館創新展陳方式、革新服務意識,不斷拉近文物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由“網紅”變“長紅”,化“流量”為“留量”。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停留于一時的升溫,更寄望于持久的“保溫”。文物藏品是博物館長久發展的根基所在。不同主題的博物館,對應著各具特色的收藏、研究與展示方式。堅持保護第一、加強文物管理、合理開發利用,積極推動博物館與教育、科技等領域跨界融合,打造與自身相適應的“博物館+”,助推類型豐富、主體多元的現代博物館體系的構建。
實現博物館業高質量發展,既要做好大博物館,更要激活小博物館。除了眾所周知的大館,我國還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小博物館,“養在深閨人未識”。浩如煙海的典籍珍寶,亟待拂去歷史的塵土。清晰發展方向,盤活自身資源,講好文化故事,才能讓這些小眾博物館綻放風彩,走進更多觀眾視野。
在鐘編磬上,聆聽往昔的古樂回響;在垂花檐柱間,循跡過去的動人故事;在精美磚雕里,辨讀歷史的浩瀚風煙……神州大地上俯拾皆是的文物資源,孕育了博物館的繁盛,點燃了公眾的博物館熱,也將文化的燈火撥得更亮。
(選自《人民日報》2023年8月11日,有改動)
◆提煉
高考作文選材要顯示出明晰的“秩序”來,要注意材料的連接與組合方式。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組合方式:
1.并流式
這種組合是一種并列的橫式布局,可以精選幾個不同的人或事并列組合,也可以精選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進行組合。這樣的組合往往整齊勻稱,且簡單易學。這種并流式選材運用得非常廣泛,如這篇時文開頭的故宮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成都博物館的一系列材料呈現就采用了這種方式。再如這篇時文對于博物館的文化作用,列舉了講解員述說歷史典故、孩子們觸摸傳統文脈等側面,也是用并流的形式來表現“人們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覺追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由衷認同”。
2.鏈條式
這種布局像鏈條一樣,把材料縱向組織起來,脈絡清晰,井然有序。如這篇時文就將博物館由“網紅”變“長紅”,化“流量”為“留量”的一系列相關材料鏈接起來,一環扣一環,讓材料成為論證邏輯中的一環。這種選材方式的難點在于要掌握事件發展的過程邏輯,做好相關內容的順序安排與銜接。
3.蛛網式
這種布局如同蜘蛛織網,先結出網心,然后圍繞網心向四周伸展,縱橫交織,愈織愈多。這種材料組合方式相較于前面兩種的單線組合方式而言,需要我們有較為廣闊的選材空間和積累,以及縝密的思維邏輯。比如這篇時文在論證“博物館熱的興起,離不開孜孜以求的創新”時,就采用了這種方式,圍繞全國博物館的創新發展這個網心,一圈一圈地“織線”,列舉了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杭州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這一系列的材料,形成蛛網式排布,并進行了綜合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