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晨燁
金石厚重,筆墨驚鴻,博物館熱在件件文物的美妙身姿中持續(xù)升溫。博物館熱引燃的不僅有人們的好奇目光,更有文化尋根的燈火。尋文化之根,點文明之燈,我們方可燃文脈之爝、傳萬代之火。
博物館之所以引起熱潮,正是因其所承載的文化價值連通了每個中華兒女的情懷與血脈,點燃了我們內(nèi)心文化尋根之燈。文化尋根,不僅是對自身民族文化的探源,更是對我們血脈之源的叩問;不僅是對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的重塑,更是我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肯綮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diào),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個民族欲行穩(wěn)致遠,唯厚植文化之根,方可直面未來。
尋文化之根,于萬千文化源流之中取一瓢飲,可化腐草為螢,讓文化生命長青。
設(shè)計師周彥汲取傳統(tǒng)刺繡之智慧,以一場《浮生》驚艷紐約時裝周;國學大師葉嘉瑩拘起傳統(tǒng)詩詞之源泉,得詩意明月在手,芬芳生命;生物學家屠呦呦溯源傳統(tǒng)藥典之精華,以一味青蒿,拯救億萬生靈……正是他們對文化尋根的執(zhí)著,才得到創(chuàng)造的璀璨之光。傳統(tǒng)文化的根系,為他們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輸送了源源不斷的養(yǎng)料,使他們的文化生命之樹碩茂長青,其華灼灼,其實蕡蕡。
尋文化之根,于千年文化根基之中汲取力量,塹山堙谷,篤行致遠。
當“玉兔”落月背、“悟空”觀蒼穹、“北斗”掛長空,當華為旗下的“麒麟”芯片、“鴻蒙”系統(tǒng)獨領(lǐng)風騷,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為國際公認的交往準則……中國,正從延續(xù)千載的文化之根中汲取前行之力量,用奮斗與努力傳承文化血脈,滿懷信心,繼往開來,直赴春山。文化尋根,跨越文物的外表,直觸其背后生生不息的精神與信念,將祖輩的魂魄、風骨,熔進我們民族、國家的血脈,助力我們揚帆再啟航。
然而揆諸當下,有歷史虛無主義與工具主義欲使文化之根蒙塵,更有沽名釣譽、心性浮躁之輩盲從跟風,蹭“尋根”之熱,卻從未真正潛心傳承文化。如此種種,我們都應當警惕。須知文化尋根不僅需要高揚的熱情,更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靜心與毅力。在激情“升溫”之時,更應注重持續(xù)“保溫”,綿綿蓄力、久久為功。如此,“尋根熱”才不會是一場虎頭蛇尾、狼藉收場的“山洪”,而成為一條長流的“大川”,將我們的時代之舟推送千萬里。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我們且尋文化之根,點文明之燈,燃烈烈之光,曜民族家國千秋萬代。
【福建永春第一中學高三(12)班】
◆點評
作文標題形象而醒目,其體現(xiàn)的因果關(guān)系讓人自然聯(lián)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這燎原之火正是由“文化之根”迸出。開篇點題之后,接著闡明了“文化尋根”的作用,并由個體到群體、由個人到國家逐層深入,展開論證。在選材時,考生采用并流式進行材料組合,兼顧論據(jù)鏈條,層層拓展。然后從反面選材,指出存在的問題,給出了應對之策。全文觀點明確,結(jié)構(gòu)嚴謹,內(nèi)容充實,氣勢磅礴,有較強的說服力和現(xiàn)實意義。
【陳藝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