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文章的語言風格多種多樣,能打動人心的,一定是富有真情實感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下面,我們以《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為例,來學習如何使文章的語言富有感情。
一、巧用四字短語
臧克家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語言運用的高手。他的《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就充分體現了其作品用語凝練、富有情感的特點。
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詞語,塑造了一位潛心鉆研學問的學者、一往無前的民主戰士和英勇無畏的革命斗士的形象。其中,“鍥而不舍”“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是聞一多先生研究古籍時的態度,“頭發凌亂”“無暇及此”“零亂不堪”“眾物騰怨”“心不在焉”則刻畫了聞一多先生為了學術研究而在生活上不拘小節、專心致志的刻苦形象。沒有搖旗吶喊,也沒有過多的煽情,但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之情卻溢于言表,讓我們在這些簡單且富有感情的四字詞語中了解到了先生令人敬佩的一面。
除了學者的形象外,聞一多先生還是一位民主戰士和革命斗士。“警報迭起”“形勢緊張”“兇多吉少”等詞語寫出了反動派的兇殘和當時情況的緊急,從側面體現了先生大無畏的精神。而作者對反動派的恨與對先生的贊美也通過這幾個簡單的四字詞語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熱血沸騰。
二、恰當使用修辭手法
富有感情的語言,往往會通過修辭手法表達出來。作者為了讓聞一多先生專注鉆研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以“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的比喻,把先生研究古籍比作“向地殼尋求寶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先生對學術的鉆研精神,讓其學者的一面一下子立在我們面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這一比喻則是表現先生研究學問是為了探索救國的道路,作者對先生愛國精神的贊美之情在字里行間一一展現出來。
文中除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外,還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凌亂,他是無暇及此”一句,將先生與杜甫進行對比,突出了先生憂國憂民和醉心于文學研究的刻苦精神。此對比一出,作者無需多言,讀者心中自有一桿秤,先生的高大形象至此深入人心。
此外,“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一句化用典故,既真實再現了聞一多先生潛心研究古籍的情形,又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先生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的贊美。
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在文中起到了“一兩撥千金”的作用,使文章的語言富有感情,更能打動讀者。
三、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雖是一篇敘事散文,但生動的描寫和獨到的議論使文章語言富有感情,也讓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
“昂首挺胸,長須飄飄”是對先生的外貌描寫,僅僅兩個詞語,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先生從容的姿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不怕犧牲、大義凜然的革命者形象。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作者以飽含情感、響亮有力的議論收尾,既高度概括了先生的“說”和“做”,又將作者對先生中肯的評價和熱情的贊頌飽含其中。
四、使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
臧克家筆下的文字既凝練,又富有音樂美,如詩歌一般,讓我們在感受美的同時也感悟到了先生的優秀品質。
如開頭“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結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整齊的句式富有節奏感,讀來朗朗上口的同時也將作者對先生的敬仰之情寄寓其中。
可見,富有感情的語言可讓文章的主旨更明確,也更能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