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青少年的體檢結果。檢驗報告中的“腫瘤標志物”可能會讓家長感到緊張甚至恐慌。然而,腫瘤標志物并不是確診癌癥的唯一依據,許多非惡性疾病也可能導致這些指標發生變化。因此,面對檢驗報告中異常的腫瘤標志物,家長不必過于擔心,應該正確認識它們,必要時咨詢專業的醫療人員,獲取準確的信息和建議。
腫瘤標志物是指由腫瘤細胞本身產生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產生的物質,它們存在于血液、體液或組織中。這些標志物可以作為診斷、預后評估以及治療效果監測的指標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腫瘤標志物升高都意味著患有癌癥。許多非惡性疾病如炎癥、感染等也可能導致某些腫瘤標志物水平上升。例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是篩查前列腺癌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疾病同樣會導致PSA值升高。單憑一次檢查結果中的某項腫瘤標志物指標異常升高,并不能直接斷定存在惡性腫瘤,需要結合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及其他實驗室檢測綜合判斷。
每個實驗室提供腫瘤標志物的參考區間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檢測方法和技術平臺會影響最終結果。當拿到檢驗報告時,首先應該關注報告上標注的“參考范圍”。如果某項指標超出該范圍,也不必感到恐慌,因為個體之間的生理差異可能導致部分人的正常值偏離標準范圍。更重要的是,醫生會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解釋這些數據,包括年齡、性別、既往病史等因素。例如:甲胎蛋白(AFP)通常用來檢測肝癌,但甲胎蛋白水平在孕期會升高,對孕婦來說甲胎蛋白升高是正常的。糖類抗原125(CA125)主要用于卵巢癌的篩查,但它也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等婦科疾病的標志。因此,解讀腫瘤標志物時必須考慮到個體差異和特定背景條件的影響。

即使初次檢測結果顯示某項腫瘤標志物偏高,也不能立即確診。應遵循醫生指導,進行定期復查以觀察指標變化趨勢。持續監測有助于發現潛在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同時,定期檢查還能幫助排除因短期因素(如感冒、壓力大等)引起的暫時性波動。例如:如果初次查出癌胚抗原(CEA)輕度升高,但患者沒有明顯不適感,醫生可能會建議每隔幾個月重復檢測1次,以觀察數值是否有進一步升高的趨勢。這種動態監測方式能夠更準確地反映身體狀況的變化,避免因單一時間點的數據而造成不必要的擔憂。此外,對于已經確診為癌癥的患者而言,定期監測腫瘤標志物水平對評估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青少年檢驗報告中異常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家長們應正確看待,理性分析,避免無端的恐慌。正確的做法是請專業醫生根據青少年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任何單一的檢測結果都不能單獨作為診斷依據,只有通過全面的檢查和長期的監測,才能掌握青少年的健康狀況。